五年级 语文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总分 分数 第一部分——听力测试(6分)
认真听两遍短文,按要求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横线上。(6分) 1.早在2.7亿年前,银杏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到了第三纪,气候剧变,银杏成了植物界中的稀世之物,科学家心目中的“ ”。(2分)A.植物界的恐龙 B.公孙树 C.植物活化石 D.鸭掌树
2.根据短文内容推断,如果妈妈在你出生那年种下一株银杏树,一般情况,到你小学毕业时能否看到银杏果? (2分) A.一定能看到 B.不能看到 C.极有可能看到 D.无法判断 3.银杏长寿的原因不包括下面哪种说法?请选出来。 (2分) A.银杏的根系极为发达。 B.银杏需要的养分比较少。 C.银杏病虫害较少。 D.银杏枝繁叶茂。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36分)
1.阅读语段,完成任务。(6分)
失聪的舞者在旋转中身体失去xié ① 调,跌倒后站起来继续苦练;毕业求职的大学生在人才市场奔波,脚步匆忙却从未停歇;菜场小贩在忙lù ② 的间隙,不忘用jūn ③ 裂的双手抱起可爱的女儿……无论生活给予我们怎样的面孔,我们依然执着追求,努力前行。因为,人生不一定要辉huáng ④ ,平凡也可敬。
语文试题 第1页(共32页)
(1)任务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① ② ③ ④
(2)任务二: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和文中“执着”的“着”读音相同
的一项是( )(2分)
2.阅读下面的文段,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2009年至2012年四年间, 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在此基础上,我国又研制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并于2020年1月10日在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I0000米,并实现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从“蛟龙号”到“奋斗者号”,我国的科学家们 、无私奉献,用一个又一个破纪录点燃了中国人的“深海梦想”。“奋斗者号”成功的背后,是 的科学家、工程师、潜航员和技术保障人员默默付出的艰辛和汗水。
A.陆续 呕心沥血 不可估量 B.连续 处心积虑 不可估量 C.连续 呕心沥血 不计其数 D.陆续 处心积虑 不计其数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并参考表格提示的学习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司马温公①
幼时,患②
记问③
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④
绝.编⑤
,迨⑥
能背诵乃止。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
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节选自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语文试题 第2页(共32页)
………………○………………外………………○………………内
【注】①司马温公: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司马光去世后被追封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②患:忧虑,担忧。③记问:记诵所读的书,以备应答问题。④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讲学。这里指闭门苦读。⑤编:古代用来穿连竹筒的皮条或绳子。据《史记·孔B.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C.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D.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你想鼓励同学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下列诗句中合适的一句是 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这里借指读书勤奋。⑥迨:等到。
4.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横线上。(8分)
(1)下列成语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意思相近的是 A.理所当然 B.无可奈何 C.得过且过 D.安居乐业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 看踩高跷走路 看虾兵 蚌精 牛头 马面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3)学校餐厅要悬挂一幅标语,提醒同学们要勤俭节约,你会推荐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语文试题 第3页(共32页) A.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答题。(12分)
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寻找丰富的美吧! (1)画面真美: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 ,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 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 。我给这幅优美的图画起了个好听的名字: 。
(2)春天真美:春天最美是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 天空,染上微微的 ,飘着 的彩云。 这段话写出了天空的 变化之美。
(3)中国真美:美哉,我少年中国, !壮哉,我中
国少年, ! 读了这段话,我立下了这样的志向: 第三部分——阅读(22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材料一 202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
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该《意见》提出,禁止生产、
语文试题 第4页(共32页)
………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2021年1月1日起,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各类展会活动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暂不禁止连卷袋、保鲜袋、垃圾袋。在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在全国餐饮行业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暂不禁止牛奶、饮料等食品外包装自带的吸管。
材料二 可降解塑料指一种在自然环境中或特定条件下完全降解为环境无害物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可降解塑料包括很多种类型:从原料看,可降解塑料既可以来自石化原料,也可以来自生物质材料;从降解机理看,可降解塑料包括生物降解、光降解、氧化降解等;从降解效果看,又可分为“全”降解和“部分”降解。
这么多种可降解塑料,哪一种才是消费者可以选择使用的呢?当然是“全”降解,因为它的降解产物对环境无害。目前市场上技术路线较为成熟、产业链基础较好、标准检测体系较为完备的主要是全生物降解塑料。这种全生物降解塑料在土壤、沙土等自然环境中,或在厌氧消化等特定条件下,由自然界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最终降解为二氧化碳、甲烷、水、矿化无机盐以及微生物死体等。
那么“全”生物降解就是百分之百降解吗?不是的。从降解比例而言,依据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生物降解塑料的生物降解率达到90%以上即认为是“全”降解。因为在堆肥、土壤等环境条件中发生降解
语文试题 第5页(共32页)
时,生物降解塑料所含有机碳有一小部分(小于10%)变成了生物死体或矿化无机盐。
全生物降解塑料会在使用过程中降解掉吗?不会的!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条件包括光、氧、热、水、生物与微生物等多种因素,尤其是微生物必不可少。而在日常使用中这些因素不会同时得到满足,因此大家不用担心全生物降解塑料在使用过程中降解掉。
材料三
图一 三类传统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图二四种环保型替代品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内容,2021年1月1日起全国暂时允许使用的产品有( )(2分)
A.一次性塑料棉签 B.连卷袋、保鲜袋、垃圾袋 C.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D.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2.下列对于材料二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可降解塑料可在自然环境中或特定条件下降解为环境无害物。
语文试题 第6页(共32页)
B.可降解塑料包括很多类型,根据原料的不同可分为“全”降解和“部分”降解。C.从降解比例而言,生物降解率达到100%才算是“全”降解,否则算是部分降解。
D.“全”生物降解塑料只要在具备光、氧、热、水、生物的条件下就能完全降解。
3.下列选项的表述,与材料三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环卫工人提醒居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塑料吸管和塑料餐具对环境危害大。
B.环保专家告诉市民,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塑料吸管和塑料餐具的降解物对环境无害。
C.超市收银员对顾客说,纸袋跟环保布袋一样经久耐用,完全可以循环地、永久地使用。
D.外卖小哥对食客们说,竹木筷和竹木刀叉勺等竹纤维制品,它们材料纯天然,可降解。
4.为响应新版“限塑令”,学校准备举行“减塑”环保宣传活动。现在要制作一张主题为“我们是‘减塑’行动派”的公益海报,海报的插图部分已经做好,请你写几条呼吁广大师生和家长加入“减塑”行动的具体建议,作为海报的宣传语。要求: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作答,贴合主题,语言简练,不少于四条。(4分)
① ② ③ ④ 语文试题 第7页(共32页) (二)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2分)
《鸟的天堂》(节选)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 联系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 (2分) 2.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作者在描写群鸟或飞或鸣的热闹情景时,用“到处……到处……”写出了 ;“大的,小的”写出了 ;“花的,黑的”写出了 ;“有的……有的……有的……”写出了 。 A.鸟姿态万千 B.鸟多而热闹 C鸟大小不一 D.鸟颜色各异 3.朗读“鸟的天堂”从静到动的变化时,我们的语速可以 ,
语调可以 。(2分)
4.请你仿照文中描写画眉的方法,把下面句子写具体。(2分) 小猫在草地上玩毛线球。
语文试题 第8页(共32页)
…………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
5.巴金先生在《筑渝道上》中这样写:“生命,无处不是生命。”结合这句话,谈谈你从《鸟的天堂》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第二部分1.(1)①协 ②碌 ③龟 ④煌 (2)B 2.C
3.①断,此处指反复阅读书籍;②曾经;③有时;④睡
__ 4.(1)C (2)A (3)D (4)C
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第四部分——口语交际(6分)
请你将下面的人物对话补充完整。(6分)
李芳: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好朋友。我最近读完了《 》,
书中人物很多,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 王明:我也特别喜欢他,因为 赵鹏:真巧,我也正读着呢,我想在“班级好书分享”中推荐这本书,
我认为这本书 李芳:好的读书方法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我读这本书时用的方法
是 王明:我跟你的读书方法不同, 赵鹏:你们的读书方法对我很有启发,看来互相交流对读书很有帮助呢!
第五部分——习作展示(30分)
你身边的同学特点不同,性格各异。请你选择一位熟悉的同学,先想想他(她)在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事情来写。题目自拟。注意:文中出现的同学姓名请用“文文”或“明明”代替。(30分)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略
语文试题 第9页(共32页) 5.(1)钓鱼 嵌在玻璃框里 镜匣 白鹭垂钓图 (2)黎明 鱼肚色的 红晕 红紫红紫 颜色
(3)与天不老 与国无疆 长大当一名消防员,保护人民财产和生
命安全。
第三部分(一)1.B 2.A 3.C 4.略 (二)1.各种各样的鸟太多了,看不过来。
2.B C D A 3.稍快 欢快
4.小猫看见草地上有个毛线球,觉得很新奇。于是,它伸出爪子轻拨毛线球,毛线球就滚了起来。小猫追了过去,又拨了一下,毛线球又滚了回来。小猫越玩越起劲,干脆和毛线球跳起了舞,最后,毛线球累坏了,散成了一堆线。
5.“生命,无处不是生命”意思指周围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鸟的天堂》中,大榕树上的每一片绿叶都是有生命的,它把全部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从中,我体会到了巴金先生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与赞美。 第四部分 略 第五部分 略
语文试题 第10页(共32页)
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五年级 语文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分数 一、先看清要求,再认真听老师朗读短文,然后完成下面的题目。(7分)
1.短文中形容选择读物,因为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成语是 ;形容社会发展变化快,新事物或新现象不断出现的四字词语是 。 2.短文作者认为,小学生可以选择的读物有优秀的古今中外名著、 、科普类的书和 。
3.有选择地读书的好处是 4.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请选取你曾经
读过的一本书。写出你从书中汲取到的营养或获得的启迪。
二、为下面的题目选择正确的答案,只写序号。(8分)
1.下面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哼.(hng) 眼睑.(liǎn) 节俭.
(jiǎn) B.间.隔(jiàn) 划.分(huà) 强.
逼(qiáng) C.驯.良(xùn) 上卿.(qīng) 瞌.
睡(ké) D.誊.写(téng) 直奔.(bèn) 侵.
略(qīn) 2.下面每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箩筐 船浆 B.消毁 恩惠 C.述说 歇息 D.妨碍 竞然
语文试题 第11页(共32页) 3.与句子“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相似的一项是( )
A.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B.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C.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D.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4.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不可以用括号里的内容替换的一项是( ) A.他这样做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
B.他辛苦画一上午的画被弟弟破坏了,他鼻子都气歪了。(气急败坏)
C.我们要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不能畏首畏尾。(前怕狼
后怕虎)
D.两人闹矛盾,不要总指责对方,毕竟孤掌难鸣。(一山不容二虎)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10分)
1.阅读语段,完成任务。
失聪的舞者在旋转中身体失去xié ① 调,跌倒后站起来继续
苦练;毕业求职的大学生在人才市场奔波,脚步匆忙却从未停歇;菜
场小贩在忙lù ② 的间隙,不忘用jūn ③ 裂的双手抱起可爱的
女儿……无论生活给予我们怎样的面孔,我们依然执着追求,努力前
行。因为,人生不一定要辉huáng ④ 平凡也可敬。
(1)任务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语文试题 第12页(共32页)
…………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① ② ③ ④
(2)任务二: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和文中“执着”的“着”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等着. B.着.陆 C.着.凉 D.着.
迷 2.阅读下面的文段,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2009年至2012年四年间, 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在此基础上,我国又研制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并于2020年1月10日在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I0000米,并实现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从“蛟龙号”到“奋斗者号”,我国的科学家们 、无私奉献,用一个又一个破纪录点燃了中国人的“深海梦想”。“奋斗者号”成功的背后,是 的科学家、工程师、潜航员和技术保障人员默默付出的艰辛和汗水。
A.陆续 呕心沥血 不可估量 B.连续 处心积虑 不可估量 C.连续 呕心沥血 不计其数 D.陆续 处心积虑 不计其数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并参考表格提示的学习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司马温公①
幼时,患②
记问③
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④
绝.编⑤
,迨⑥
能背诵乃止。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
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节选自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语文试题 第13页(共32页)
【注】①司马温公: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司马光去世后被追封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②患:忧虑,担忧。③记问:记诵所读的书,以备应答问题。④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讲学。这里指闭门苦读。⑤编:古代用来穿连竹筒的皮条或绳子。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这里借指读书勤奋。⑥迨:等到。
四、积累与运用。(16分)
1.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人民生活美好而幸福。请用本学期积累的成语来形容这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2.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 ,江枫渔火对愁眠。 (2)我劝天公重抖擞, 。
(3)美哉,我少年中国, !壮哉,我中国少年, ! (4)敏而好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 3.本学期,我们积累了不少名人名言。岳飞的名句“ ” 告诫我们不要等到年纪大了,才后悔年轻时没有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葛洪的名句“ ”告诉我们不要整日就只是吃饱喝
语文试题 第14页(共32页)
………………○………………………○………
足,无所事事,不要忽视一分一秒的工夫;魏征用“ ”提醒我们要勤俭节约,防患于未然。
然是“全”降解,因为它的降解产物对环境无害。目前市场上技术路线较为成熟、产业链基础较好、标准检测体系较为完备的主要是全生
4.我们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正如《论语》中说的那样:“ 物降解塑料。这种全生物降解塑料在土壤、沙土等自然环境中,或在 。”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从书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正如朱熹所说的那样:“ ? 。”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材料一 202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该《意见》提出,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2021年1月1日起,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各类展会活动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暂不禁止连卷袋、保鲜袋、垃圾袋。在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在全国餐饮行业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暂不禁止牛奶、饮料等食品外包装自带的吸管。
材料二 可降解塑料指一种在自然环境中或特定条件下完全降解为环境无害物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可降解塑料包括很多种类型:从原料看,可降解塑料既可以来自石化原料,也可以来自生物质材料;从降解机理看,可降解塑料包括生物降解、光降解、氧化降解等;从降解效果看,又可分为“全”降解和“部分”降解。
这么多种可降解塑料,哪一种才是消费者可以选择使用的呢?当
语文试题 第15页(共32页) 厌氧消化等特定条件下,由自然界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最终降解为二氧化碳、甲烷、水、矿化无机盐以及微生物死体等。
那么“全”生物降解就是百分之百降解吗?不是的。从降解比例而言,依据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生物降解塑料的生物降解率达到90%以上即认为是“全”降解。因为在堆肥、土壤等环境条件中发生降解时,生物降解塑料所含有机碳有一小部分(小于10%)变成了生物死体或矿化无机盐。
全生物降解塑料会在使用过程中降解掉吗?不会的!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条件包括光、氧、热、水、生物与微生物等多种因素,尤其是微生物必不可少。而在日常使用中这些因素不会同时得到满足,因此大家不用担心全生物降解塑料在使用过程中降解掉。
材料三
语文试题 第16页(共32页)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图一 三类传统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图二 四种环保型替代品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内容,2021年1月1日起全国暂时允许使用的产品有( )(2分) A.一次性塑料棉签
B.连卷袋、保鲜袋、垃圾袋 C.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D.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2.下列对于材料二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可降解塑料可在自然环境中或特定条件下降解为环境无害物。 B.可降解塑料包括很多类型,根据原料的不同可分为“全”降解和“部分”降解。C.从降解比例而言,生物降解率达到100%才算是“全”降解,否则算是部分降解。
D.“全”生物降解塑料只要在具备光、氧、热、水、生物的条件下就能完全降解。
3.下列选项的表述,与材料三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环卫工人提醒居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塑料吸管和塑料餐具对环境危害大。
B.环保专家告诉市民,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塑料吸管和塑料餐具的降解物对环境无害。
C.超市收银员对顾客说,纸袋跟环保布袋一样经久耐用,完全可以循环地、永久地使用。
D.外卖小哥对食客们说,竹木筷和竹木刀叉勺等竹纤维制品,它们材料纯天然,可降解。
语文试题 第17页(共32页)
4.为响应新版“限塑令”,学校准备举行“减塑”环保宣传活动。现在要制作一张主题为“我们是‘减塑’行动派”的公益海报,海报的插图部分已经做好,请你写几条呼吁广大师生和家长加入“减塑”行动的具体建议,作为海报的宣传语。要求: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作答,贴合主题,语言简练,不少于四条。(4分)
①
②
③
④ 六、认真阅读下面短文,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线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妺妺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语文试题 第18页(共32页)
………………○………………○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高大挺秀: 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写作背景资料 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作家袁鹰60年代初的作品。当年大批内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在那里扎根落户,艰苦创业。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开垦荒地、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在茫茫戈壁荒漠上建成了一个个农田连片、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经济网络。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4分)
浑黄一体: 语文试题 第19页(共32页) 2.读文中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话,体会白杨树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2分)
(1) (2)
3.请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写作背景资料”,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爸爸在表白什么呢?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此
时,爸爸在想: (3)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爸爸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B.句子中“高大的白杨树”指爸爸,“几棵小树”指他的儿女们,“风沙”指成长中遇到的困难。
C.爸爸看到小杨树在边疆茁壮成长起来,仿佛看到了沙漠变绿洲的美好景象,感到很欣慰。
D.表明了边疆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4.你觉得白杨树还可以象征我们身边的哪些人物?为什么?(3分)
七、读《中国民间故事》,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
1.回忆故事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语文试题 第20页(共32页)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
2.“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太阳也出来了,各种野花一齐开放,只见一双白蝴蝶从坟头上飞出来。”这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尾,你喜欢这样的故事结局吗?为什么?
八、习作。(30分)
请以“‘漫画’同学”为题,用文字给印象深刻的某位同学“画像”。
要求:1.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突出人物鲜明的特点。 2.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把同学的形象写得鲜活、有趣。
3.文中不要出现同学的真实姓名。(可自拟姓名)
参考答案
一、略
二、1.D 2.C 3.C 4.D
三、1.(1)①协 ②碌 ③龟 ④煌(2)B
2.C
3.①断,此处指反复阅读书籍;②曾经;③有时;④睡 四、1.安居乐业 国泰民安
2.(1)月落乌啼霜满天 (2)不拘一格降人材
(3)与天不老 与国无疆 (4)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语文试题 第21页(共32页)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五、1.B 2.A 3.C 4.略
六、1.浑黄一体:本义是指模糊不清,茫茫的黄色,分不清界线。在
文中指戈壁都是大沙漠,环境很恶劣。 高大挺秀:本义指人或事物直立而高耸。在文中指白杨树高大
挺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的树木。
2.(1)高大挺拔 (2)生命力顽强
3.(1)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2)我扎根边疆,希望我的儿女也能扎根边疆,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3)C
4.驻村干部。因为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去,而且服务群众,不求回报,扎根当地。
七、1.①孟姜女哭倒长城,最终自杀。
②梁山伯欲向祝英台家提亲时,得知祝英台已被许配给马文才。
2.喜欢。这是一个悲剧故事,相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结为夫妻,长相厮守。但是作者让他们变成了翩翩飞舞的蝴蝶,在另一个世界相互陪伴,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有一种悲剧美。(喜欢或者不喜欢都可以,言之有理即可) 八、略
语文试题 第22页(共32页)
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五年级 语文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一 六 二 分数
第一部分语言积累和运用(40分)
一、默写张继的《枫桥夜泊》。(4分) 要求:书写正确、规范,行文整齐、美观。
二、看拼音写字词。(10分)
zhèn( )定 发shì( ) 摄shì( )度 鹰隼shì( )翼 zào( )音 急zào( ) 镜xiá( ) xiá( )窄 zhèn( )天动地 应接不xiá( )
1.伴随幽幽墨香的阵阵袭来,我徜徉在书kān( )之中,饱lǎn( )世界风景名胜,愈发感到xīn kuàng shén yí( )。 2.疫情期间,全社会同心xié( )力,医院在做好公共场所shā jūn( )消毒工作的同时,还对每一位患者进行精心治liáo( )。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10分)
语文试题 第23页(共32页)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抵御.(xiè) 不可计数.(shǔ) B.勉强.(qiáng) 默而知.
(zhì)之 C.龟.(jūn)裂 诲.(huì)人不倦 D.间.(jiān)隔 众星拱.
(gǒng)月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 )。 A.王华非常热爱读书,只要发现一本好书,便会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B.小明做事总是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结果错失了许多良机。 C.生活中总有美中不足....
的地方,所以我们更应该知足常乐才对啊! D.最近我们发现很多同学作文写的真情实感....,毫无新意可言。 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语段一: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语段二:
白鹭体长60厘米左右,体形修长,其中,嘴、脚较长,全身呈流线型结构。白鹭的嘴是黑色,脚是青色,其余全是白色。颜色的搭配恰到好处,令人赏心悦目。
A.语段一与语段二都是从身段大小、颜色两个方面来介绍白鹭的。 B.语段一与语段二都采用严谨的数据准确表达,语言风格是一样的。 C.语段二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白鹭体形修长的特点。 D.语段一用整齐匀称的排比式短语,突出白鹭“色素”和“身段”的
语文试题 第24页(共32页)
…………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搭配一切都很适宜。
4.联系课文《鸟的天堂》,对加点词语体会不恰当.....
的一项是( )。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
在颤动。” A.“堆”写出了绿叶层层叠叠、挨挨挤挤,突岀大榕树的枝叶繁茂。 B.“明亮”“照耀”写岀了大榕树枝叶绿得发亮,充满无限生机。 C.“似乎”在这里是个比喻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绿叶比作新的生命。
D.“新的生命”写出了大榕树充满了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5.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活泼,如《太阳》;有的平实,如《松鼠》。无论哪种风格,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 B.《少年中国说(节选)》中“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意思是说今天的责任,不在他人身上,而全在我们少年身上。 C.《山居秋暝》这首诗中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呈现出秋雨之后如画般的山野美景。
D.《父爱之舟》题目的含义在课文中既指姑爹的小渔船,又指父亲对孩子的爱。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随意春芳歇, 。(《山居秋瞑》) 王师北定中原日, 。(《示儿》) 我劝天公重抖擞, 。(《己亥杂诗》)
语文试题 第25页(共32页)
,西湖歌舞几时休?(《题临安邸》)
山一程,水一程, 夜深千帐灯。(《长相思》) 2.不饱食以终日, 。(葛洪) 3. ,戒奢以俭。(魏征) 4.学如不及, 。(《论语》)
5.朱熹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 、 、 。”他在《观书有感》中还告诉我们要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学习的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 。”
6.《将相和》一文中“将”指的是 ,“相”指的是 ;这篇课文主要由“完璧归赵、 、 ”三个故事构成。 7.“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 !”近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李四光、 、 、 。(写出人名即可)
第二部分 阅读(30分)
一、阅读材料,完成练习。(12分) 材料一: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
语文试题 第26页(共32页)
一片灰烬。
(节选自《圆明园的毁灭》)
材料二:
有人大代表近期提出“重建圆明园,加强国家爱国主义文化建设”,对此国家文物局答复称,圆明园遗址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国被侵略、被殖民的历史见证,遗址以断壁残垣(yuán)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重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断壁残垣的圆明园,是中国知耻奋进的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家长,带着孩子到圆明园遗址参观,不是来膜拜建筑艺术的,更不是来欣赏皇家奢华生活的,而是到这里直面外囯列强侵略给中华民族留下的疮疤(chuāng bā),告诉我们的后代“勿忘国耻,建设强国”。
(摘自《光明日报》2020年11月12日)
材料三:
圆明园所具有的爱国主义价值,并不在于其曾经的奢华景观,而是其在挥霍无度的建成之后,却又被野蛮破坏的悲剧结局。保存断壁残垣的现状,所能给予的反思价值,可能要远大于再重建一座圆明园。”红星新闻文章认为,这也是文物局所说的,重建“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从这个意义来说,重建反而违背了“加强爱国主义文化建设”的初衷。
(摘自澎湃新闻2020年11月12日)
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语文试题 第27页(共32页) “×”。(8分)
(1)2020年距离圆明园被毁灭已有160周年的历史。( ) (2)重建圆明园虽然不会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但是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 )
(3)对重建圆明园应“慎重论证”,意思就是说没有必要重建,不值得重建。( )
(4)今天,圆明园保存断壁残垣的现状,所能给予的反思价值,可能要远大于再重建一座圆明园。( )
2.围绕“是否重建圆明园”的话题,请结合上面的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8分)
父爱的高度 吴宏博
①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②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影、碟机之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就没见过,更不用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shà)是壮观。
③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带着我摸黑去赶热闹。
④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
语文试题 第28页(共32页)
…………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 内… …… …… …… …… …… …○ …○……… ………………………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我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蛋子,笑着说:“嗨!嗨!‘水漫金山”了。”
⑤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
⑥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晩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
⑦父亲说;“去就去嘛,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⑧“你不去?”
⑨“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说完,回屋拿了一件大衣给我披上。
⑩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儿,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有你的位置好”,一边托着孩子骑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
⑪不知怎么搞的,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寻找的结果吗?
⑫想起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看吗?”
⑬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在了他那单薄的身上。
语文试题 第29页(共32页)
⑭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就累弯了腰,老了。
⑮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里有把尺啊!
(有改动)
1.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4分)
第④自然段中“水漫金山”是指
第⑭自然段中“基石”是指 2.“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这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在文中具体是指 。(2分)
3.短文写了“两次”看电影的场景,第一次是 ; 第二次是 。(4分) 4.“父亲关心儿子,儿子深爱父亲。”找出与第⑨自然段中“说完,回屋拿了一件大衣给我披上”相照应的句子,并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2分)
5.“不知怎么搞的,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作者眼睛湿润的?结合短文内容,下面理解最为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看电影时,看到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当父亲把儿子架在肩膀上看电影时,被这个父亲的举动感动得流泪了。
B.作者是被那个骑在父亲脖子上的孩子给逗乐了,也跟着“咯咯”地笑,甚至笑出眼泪。
语文试题 第30页(共32页)
C.作者是被今晚所看的电影内容给感动了,竟然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动的泪水。
D.作者突然想起自己当年和父亲一起看电影时的瞬间,找到了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睛在不知不觉间就潮湿了。
6.联系短文内容及生活,说说你对结尾“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里有把尺啊!”的理解。(3分)
第三部分 作文(30分)
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30分) 1.20年后的南京
要求:20年后的南京会怎么样?大胆想象,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重点来写一写。注意想象合理,语句通顺,500字左右。 2.与你分享
分享是一种美德。可以与他人分享一本好书、一个心爱之物、一种最喜爱的小动物,或者是处地方美食、自然风景等,当然也可以是自己的成长快乐……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突出重点,表达真情实感。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一、略
二、镇 震 誓 氏 试 噪 躁 匣 狭 暇
1.刊 览 心旷神怡 2.协 杀菌 疗
语文试题 第31页(共32页) 三、1.C 2.D 3.B 4.C 5.A
四、 1.王孙自可留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拘一格降人材 山外青山楼外楼 身向榆关那畔行 2.不弃功于寸阴3.居安思危4.犹恐失之
5.心到 眼到 口到 为有源头活水来 6.廉颇 蔺相如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7.来日方长 与国无疆 邓稼先 华罗庚 袁隆平 第二部分
一、1.(1)√ (2)× (3)× (4)√
2.示例:我认为不应重建圆明园,因为只有看到圆明园被毁后的断壁残垣,才能触动国人的心,才能让国人愈加强大。
二、1.“我”骑在父亲身上尿了他一身。 本义指支撑建筑物基底的石头,文中指父亲一生甘愿做“我”成功的基石,为“我”提供很多帮助。2.父亲把孩子架在自己的脖子上的动作。
3.“我”小时候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看电影 长大后看别人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看电影4.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在了他那单薄的身上。5.D
6.这句话写出了父亲一生为儿子做基石,付出了很多,儿子深深感受到了这份浓浓的父爱。无论我们人生取得多大的成绩,都无法超越那份父爱的高度。这句话用了抒情、议论,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第三部分 略
语文试题 第32页(共32页)
…………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