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贤銮杯海丝小记者范文
《弘扬闽南文化传承民间工艺——“妆糕人”传承人张明铁》
第一次看到“妆糕人”传承人张明铁老先生,是在2019年10月13日泉州师院图书馆举办的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上。张明铁老先生应邀进校给大学生传授“妆糕人”这一民间工艺。
活动现场,张明铁老先生与大学生欢聚一堂,给大学生们讲解、现场演示“妆糕人”的制作技艺,并手把手地教大学生们制作。张明铁老先生现场制作猪八戒的过程让我记忆犹新:他先用一块粉色的面团捏成猪八戒的头部形状,用一小点红色的面团压成猪八戒的鼻子,接着用刀粘上黑色的面团挑出猪八戒的眉毛和眼睛,用白色、黑色和黄色面团,通过捏、揉、按、压等手法,让猪八戒戴上配有黄色边沿的黑帽子,然后用两小块粉色面团捏、压出猪八戒的一对大耳朵,再用剪刀和刀剪压出猪八戒独具特色的大嘴巴,最后,把竖穿头部的竹签剪短,插入已准备好的猪八戒的衣身中,顿时,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呈现在眼前,令大学生们赞叹不已!张明铁老先生还先后制作了孙悟空、小猪佩奇以及一些生肖属相,每制成一个作品都赢得大学生们的一片喝彩!参加活动的大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看到毫不起眼的面团经张明铁老先生一番揉、捏、搓,幻化出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形象,让我羡慕不已,也激发我探究“妆糕人”这一民间工艺、了解张明铁老先生的浓厚兴趣。
“妆糕人”源于中原地区的“捏面人”,是百姓传统节庆期间祭祀神明的一种祭品,也是增添节庆欢乐气氛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制品。“妆糕人”是以传统大米粉、糯米粉、调色素、蜡油等为原料,经过祖传工艺加工,配制成五颜六色的具有良好塑造力的糯米团,以搓、捏、团、挑、揉、压、按、擦、拨等多种捏塑手法,再借助刀、梳子、剪刀等工具,经过制作,塑成高约10厘米的“妆糕人”,用竖穿“妆糕人”躯体的竹签举着或插着。“妆糕人”的服饰、五官以及其他配件,均根据需要由不同颜色的糯米团粘贴而成。
非遗传承人张明铁老先生,师从父亲——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张丽水,而张丽水的手艺也是源自父辈。张明铁老先生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他用海绵制作“妆糕人”,使之重量轻,保存时间久,颜色鲜艳,很受欢迎。为了更好地传承“妆糕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还通过开班授课、进大中小学校宣传推广、走出国门参加文化交流等多种方式,弘扬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让“妆糕人”这一泉州特色民间工艺得以薪火相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