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小蝌蚪找妈妈》 课型 新授课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我会认”中的13个生字,会写“两、就、哪”等9个字。 教学目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中的不同人物、不同语标 气,尽可能体会、表演课文某一个片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教学重难点 切入点及主线问题 语言文字训练点 资料补充 教 学 过 程 池塘 脑袋 捕食 阿姨 乌龟 披着 鼓着 黑灰色 迎上去 追上去 宽嘴巴 头顶上 青蛙是益虫的相关介绍 课前预习:自读《小蝌蚪找妈妈》课文读3遍,自学生字。回答问题: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 【设计意图】 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多了解课外知识,进而爱小动物,爱大自然。 二、“玩”中学字词 1.学生圈、读生字词。 师: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你们就讲得这么好,真不简单啊!有几个“小淘气”想和大家捉迷藏,你们敢不敢?好,请看黑板上这些字——(出示14个生字)——已经藏进课文中了,我喊“预备——开始”,你们拿起笔,开始找,找到一个,叫三声它的名字,马上用笔把它圈起来,别让它跑了! 【预设】个别同学比较慢,老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个别稍慢的学生要适当帮助指导。 2,进行“读词大赛” 3.“词语接龙”。 规则:用生字组词,分组在一定时间内说得多而对的为胜。 4.“句子选美” 教师出词语,分组派代表说句子,最后全体参与评出“最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两个特点:一是体现了识字、学词、说句的层次性,步步为营,比较扎实。 二是灵活多样的形式。自始至终,学生们既在“玩”,又在学,而且是在愉悦地、自主地学。在“玩”中发展思维,在“玩”中发展学生听说的能力,开发他们“创造记忆”字词的综合学习能力,在“玩”中又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师范读,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感知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预设】有些同学说不上来,多鼓励,能说多少说多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能够说出课文大概。此时的复述,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的了解,有了整体的印象,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看、说、记的能力!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3、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4、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1)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 (2)指导朗读不同的语气: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鲤鱼妈妈的温和乌龟的慢吞吞青蛙的慈祥和疼爱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 【设计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六、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七、分角色朗读。 (1)、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求: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加深孩子对课文的了解,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的变化。 八、课外延伸 1、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2、出示有关青蛙的资料。 【设计意图】了解更多关于青蛙的课外知识,利与普及孩子的科普知识,开阔视野。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鲤鱼 乌龟 青蛙 板书设大脑袋 长后腿 长前腿 尾巴变短 计 灰身子 长尾巴 课堂练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习设计 作业设计 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画小蝌蚪变化过程的连环画,并说一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1、青蛙: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知识拓害虫,对农业有益。又称田鸡。 展。 2、青蛙的本领可大啦!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它。 3、青蛙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有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4、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本课抓住两条主线教学,思路清晰。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教学反思 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它的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是第二条暗线变。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就围绕着这两务主线展开了。思路清楚,就能很好地驾控课堂,孩子们在学的时候也轻松明白,兴趣盎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