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品读好书

品读好书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品读好书

共铸师魂 ---

读《谈美书简》有感

金沙县龙坝乡初级职业中学

杨远禄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 发现。

罗丹

我们在进行艺术教育时,常常想的是如何在教授一些美学知

识、规律等的同时,逐渐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进而敞

开心胸地感受美、灵动地创造美。

其实,

作为教师,

在认识学生方面何尝不需要拥有一双发现美

的眼睛呢。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中曾举过一个例子:对于园里那一

棵古松,

在木材商、

植物学家和画家眼里,

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

在木材商看来,它不过是一棵做某事价值多少钱的木料;在植物学

家眼里,它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然

而画家却认为它是一棵苍翠挺拔的古树。接下来三个人的反应态度

也不一致

――

木材商在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

去买它、砍它、运它;植物学家马上就会想到要把它归到某类某科

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而画家

却只是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

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我赞同三者眼中对古松的不同状态和不同定位, 我更推崇把三

者的视角进行综合,更多方位、更多角度地去审视、去构思、去塑

造眼前的事物。就如我们作为教师,可以如植物学家一般根据学生

的生活环境、学习现状等去判断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其成因;

如画家般去感受学生的个性、体味学生的品格和趣味、挖掘学生不

被他人察觉的闪光点;如木材商那样规划学生的前途、思忖学生的

发展方向、培养目标 ......

那样,不同的学生才真正地在教师的眼

中鲜活起来、立体起来。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才能真正地

本着 \"

关爱学生 \"

的原则开展与实施。

就如,

有的教师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优势或特长,

安排相对应的

工作,使得学生不断地树立自信心,转而在其他方面也有座提高。

又如:我们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尝试、

锻炼、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活动中展示自己,让教

师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多样的 \"

美 \"

;再针对学生的特点,

也可以量身定做地安排一些学习活动,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

获得更多的学习方法。在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曾尝试过多种形式

的师生合作示范:仅在语言上进行交流;在绘画方面进行合作;综

合语言交流与绘画合作等等。不论哪一种形式,学生在参与教师示

范的过程中,都能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维,大胆地发表着自己的

见解与想法。许多想法由于学生间的差异,会形成教师也想不到的 奇思妙想,从而迸发与碰撞出更精妙的思维的火花,学生们的个性

因此而得到张扬,学生的生命在教师的呵护与培养中得到发展。

师生的共同示范中,学生亦在教师的配合下,乐于多方面、多

角度地思维;

在教师的鼓励下,

更投入地更专注地进行创作与表现,

使得美术课堂中的示范环节也成为了提高学生生命的质量,满足学

生心智成长需要,促进学生生命价值体现的一个良好途径。

只有热爱生活,才会享受人生,才能活出精彩,因为生活中并

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美,为

他们搭建更多展示美的舞台,他们的美才能逐渐累积、融合、幻化

出更耀眼的光彩。

《谈美书简》

采用书信体形式,

娓娓道来,

作为启蒙式的书籍,

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亲切自然。是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

潜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 \"

暮年心血

\"

之作,既是朱老对自

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 也是 \"

给来信未复的 朋友们 \"

,尤其是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

从书中还可以看出朱老很关心民族、

国家的现实与命运, 尤其

关心青年在现实中的为人处世和道德修养,

每位读者只有静下心来,

细细地品味与思考,才能领会作者的深层思想。

朱老在书中主张的是要积极地投入现实生活,而不能逃避人

生,同时又要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去面对现实生活,这样才能给现实

人生增添美好的色彩。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繁忙紧张的工

作氛围中,我们也不妨借用朱老提倡的生活态度,才能更主动、积

极地投入工作,才能以审美的眼光去了解与发现每一位学生,才能

放松地思维、进行发散性思维,在新的教育改革大潮中有所创新,

有所步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