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ilb 2013年第12期 中学生数理化.掌所版 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源于创新性思维,为什么要创新思 2.在实验中巧设障碍或矛盾,促使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改变过去实验时只动手,动脑 维,江总书记讲的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 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严 密组织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那 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想从以 下两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少,按着课本或教师的提示,照着葫芦画瓢的做法,我在设计 教学时常常增补一些实验,有时还有意设置一些障碍,以促使 学生动脑筋、想办法.例如在“摩擦力”一课的实验结束后,我 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在拉动小木块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是否稳定?他们都是不是那么稳定.我又问不稳定的原因是 什么?学生经过思考 讨论,认为木块的运动不够匀速,接着 、构建适合培养创新思维的学习环境 l_教师应保护学生理解的自由,容许学生对物理环境、物 理认知结构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而不应将自己的意识强加 我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保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呢?在 我的指导下有个同学提出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的方案, 经过试验证明,这样做果然解决了测力计示数不稳定的问题, 这样一来既动手又动脑,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培 给学生,从而浇灭了那些刚刚燃起来的“创新的火花”.为此, 需破除教学上的“师道尊严”观,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片面、 甚至是有些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 2.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 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 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 新能力.为此,教师除了为学生营造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外,还要克服喜欢 “循规蹈矩”、歧视“思维怪异”学生的倾向.只有这样,学生才 能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发展创新性思维. 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有参与设计实验和提出实验新方法的机会.为 了让学生的聪明才智有施展的机会,在上实验课时,除了让学 生做课本要求做的实验外,我还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或提 出不同的实验方法.例如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让学生按课 本提出的方法给装满红色水的玻璃瓶安上一个细玻璃管,用 双手捂住玻璃瓶,瓶里水变热后,红水在玻璃管内向外移动. 放开双手后,瓶里的红水变冷,红水又往回流.从而验证了液 3.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抛弃应 试教育那种“重死记、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 效果”的学习习惯,养成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 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 的性质.一个学生举起小手说他想出了一个实验.我让他走上讲 台进行表演.他拿起实验用的玻璃瓶,把瓶子上的玻璃管倒插入 创新的学习习惯.为此,在教学中要做到:凡是学生通过努力 自己能看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看;凡是学 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 做;写、算、说等活动都是如此.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主要给予 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长此坚持,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会形成,创新能力就会得以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水槽中,再用双手捂住玻璃瓶,发现水中冒出了气泡.他小结说: “这说明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这时课堂上响起一阵鼓励的热烈 掌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 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打破思维定势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一大要素,从‘鼓 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培 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事物的反面提 出问题’四个方面人手,并通过培养学生质疑来调动学生的学 思维定势在习惯上也被称作思维上的“惯性”.在物理学 习中,思维定势还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作用.有这样一道调查 测试题:一人站立在平面镜前,然后慢慢后退,则:A.人在平 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远;B.人的像越来越 大,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近;c.像的大小不变,但像离人却越来 越远;D.像的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也不变.错选A的比例 竞占40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么多的学生之所以错选,是 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 展.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要我们以饱满的创 造热情去积极探索思考和想象,我们的创造思维就会时时充 满活力,我们的创造实践就会硕果累累. 三、教给学生灵活多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中学物理解题方法有多种:整体法、隔离法、图像法、等 效法、极端思维法、类比法、估算法、移植法、微元法、逆向法 等.掌握了这些方法,可以使认识活动变得有序,可以把知识 有效地组织起来,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实现预期的目标,这样, 因为在解该题时凭借视觉的通常经验,而没有根据问题的需 要进行必要的思维活动,忽略了“像的大小与镜中看到你的大 小是两回事.由此可见,思维定势在人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 时,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时的影响是消极的,也是学生学 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以上从四个方面谈了培养创新思维的问题,这是物理教 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大课题,今后还需要努力地探 创新不再“高不可攀”,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解决比较复杂的 问题,从而发展创新能力. 讨,不断培养出满足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性人才,使素质教育 逐步走向成熟.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