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曾讽刺对外界了解很少的人为“井底之蛙”;而今,人们又发现自己似乎“知道得太多”。
1.快速完成审题立意。
答: 答案:参考示例:这是一则现实针对性很强的材料,写作时可以谈如何面对当今信息社会;也可以谈互联网时代“知道得太多”之弊;还可以反弹琵琶,诸如“坐井观天为何不可?”“信息爆炸不一定是坏事”。当然也可以就“多与少、宽与窄、得与失、繁与简、博与专”等话题进行辩证分析。
据此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取之有道。 从当今社会人们被铺天盖地的信息重重包围“入手”。人们猎奇搜异,寻求刺激,心气浮躁,似乎无所不知,又似乎什么也不懂。多少人陷入进退维谷无法自拔的困境,“知道”得太多。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大道至简。从而论证“道”是自然规律,“道”是不悖人性,“道”是时代发展的脉搏和人生发展的坐标。
(2)为我所用。谈谈面对当今社会纷繁复杂,鱼目混珠的海量信息,只要择其所需,为我所用,也许就能获取更多的人生发展机会。
(3)祛浮戒躁,淡定自然。要学会如何不浮躁,如何让自己的身心都处于一种宁静祥和的状态。
2.快速完成作文提纲。
答: 答案:参考示例:
专注赢得人生
3.快速完成写作。
答:
答案:[精彩范文]
专注赢得人生
人们讽刺对外界了解很少的人为“井底之蛙”,而如今,人们却发现自己“知道得太多”。“知道得太多”正是因为“想要得太多”,一旦人的心被名利欲望所牵动,便会一事无成,唯有秉持着一颗素心,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成功便自会来临。
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尹希这样解释自己的幸运:“现在人们大多看中后天努力,但人能努力做的时间毕竟有限,最重要的在于做事的专注度。”尹希在哈佛大学读博士时,有一次放寒假,一位教授布置了一堆关于弦理论的作业,他自己也并不相信有学生能够完成。而寒假过后,尹希捧着自己多达80页的作业——他整个寒假都用来做作业了。正是由于尹希的专注,才使他的事业和学业获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和成功。
只有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并为之努力拼搏,成功才会来临。汪衍振,被称为“中国最笨的历史作家”,在他著书的二十一年间,共写了七十万字的书,有人为他计算过,平均每天一百三十字,人称“龟速”。为了了解李鸿章初入官场的升迁情况,他翻阅了近两千万字的史料。在这二十一年间,除了日常的生活外,汪衍振一直埋头于查阅史料、核对、写作。但正是由于他的“笨”,才使他获得了成功。在他看来,“笨”正是专注的体现。至于怎么成功,无他,就是“笨笨”的努力,“笨笨”的积累,“笨笨”的发力。
若一心只想赢得名利,不仅不会获得成功,反而会付出代价。美国著名的高空钢丝表演者瓦伦达,在一次重大活动上场前,他不断提醒自己,这次活动太重要了,绝对不能失败,然而,在表演时,他却从高空跌落,失去生命。他的妻子后来回忆说:“瓦伦达以前不是这样的,总是认真专注地准备表演,这次他太注重结果了,反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正如香港著名媒体人梁文道所言:“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人们一心追求名利,忘了自己的本心。知道得多,想要得多,便不能专注于自己应该做的事,最终碌碌无为。
只要努力专注,必然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做一只“井底之蛙”又何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