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3届苏锡常镇四市二模作文评讲材料

2013届苏锡常镇四市二模作文评讲材料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3届苏锡常镇四市二模考试

作文评讲材料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1年,秦玥飞从耶鲁大学顺利毕业后,通过招聘成为湖南一个偏远山村的村主任助理。一年多来,他逐渐融入村民,了解他们的诉求,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为村民做成了不少事:修筑水渠,维修道路,安装路灯,建养老院„„

有人质疑他的动机,给他贴上“富二代”“官二代”的标签,认为他是为了名利和权力,为今后的升迁铺路。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阶层的秦 飞说:“我做村官可以更好地了解基层和老百姓,也能更好地了解我自己,至少可以判断自己适合在公共服务领域工作。做村官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虽然我是耶鲁毕业的,但很多农业方面的东西我确实不懂。我希望用所学和所长为社会发展出一份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分标准】

从整体上看,秦玥飞代表了年轻一代对成功的反思和重新定义,代表了一部分年青人在面对物质欲望时的成熟思考和选择。材料提供了许多思考和切入的点,如:名校毕业却去偏远山村做村官,在基层了解社会和自身,以自己的所学和所长为社会发展尽力,不断适应和融入基层做成了不少实事,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了解自己,受到没有根据的质疑,等等。可以根据这些切入点,从“择业观”“自我价值的实现”“认识自我”“理想追求”“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等角度来立意。也可以从质疑背后隐含的逻辑和社会心理来立意。简单列举如下:

1.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2.不受时俗的束缚,走出自己的路

3.学以致用才有价值 4.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社会需要结合,做有理想的践行者 5.踏实做事才能成就自我 6.理性择业,不为世俗取向束缚 7.成大事者心怀社会 8.了解自我,发挥特长

9.坚持理想,坚守自我 10.判断实现自我价值的标准(为社会发展尽力)

11.对言行负责,理性、负责任地评价 12.以消极、负面的眼光看待一切的社会心理值得深思 13.传统价值观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有的文章的立论符合材料的内容,但在论述展开过程中,引申联系不当,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的现象,比如认为质疑者没有根据下结论是对自己的言行不负责任,然后就撇开材料围绕“责任”话题来展开论述。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主要问题】

1、审题粗率,立意牵强。

本次作文立意多至十几条,但立意牵强的作文较多,比如不少学生写学会感恩(回报社会)、放下名利、多一点信任、不要让灵魂跑丢、学识要博杂、忍可以成就大业、可怕的嫉妒、真诚的力量、寻找良知„„这些立意都不正确。而这样的作文并不少,这与他们的素养偏低、训练不足和审题粗率有关。 2.将材料作文当作命题作文来写。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有本质区别。材料作文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但偏偏有不少考生挣不脱命题作文的写作惯性,从材料中提炼出某个关键词,比如“质疑”或“责任”,然后就以此为题来写,在论述展开过程中,完全抛开材料,随意引申,比如大谈质疑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这类作文有一定的数量,需做好引导。

尽管材料作文的立意是多角度的,但从求稳的角度上看,审题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材料较好,只抓住材料

中的某个句子来立意,容易偏题。如果从材料中的几个关键点上来分析其中的关联,或许更好一些。如:(1)质疑与信念,(2)名利与道义(责任、个人价值、生命意义等),(3)知识与实践;(4)奉献社会与自我实现,(5)找准位置与实现价值,„„ 3.套作现象较为严重。

很多作文似曾相识,原来有一些考生是将平常写过的作文简单地搬运过来。从《境由心生》《标签》《认清自我与看待他人》《放低姿态》《拒绝平庸》《换个角度思考》等题目和行文,不难发现这些考生化用了“伊豆导游”“标签”“石头与宝石”“晏子车夫”“拒绝平庸”等作文。当然,也有化用得比较好的,能在行文中紧扣此题材料进行分析,但是,更多的同学成为简单的机械工,只负责搬运,甚至有位学生照抄了一模的一篇佳作。此风当刹。 4.文体特征不够鲜明。

新材料作文的出现使得原先一些专写记叙文的同学产生了动摇,一些专写记叙文的同学也练起了议论文,这也是我们这次阅卷中发现绝大多数作文为议论文的原因。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些作文虽有议论文倾向,但中间叙例段落过于冗长,未脱记叙文的腔调;一些记叙文,为标注文章立意,于文章首尾处大段大段地议论,几乎达到了全文叙议对半开的比例。选择寓言,但明显低幼,需要提高警惕。有些议论文通篇不提材料,些记叙文简单演绎材料,等等。 【佳作欣赏】

1.为什么做好事屡遭质疑?

从耶鲁大学毕业,不去世界500强企业谋得一份高薪工作,而是去乡下做一名村官,为人民造福。秦玥飞可谓是一名甘于奉献,有社会责任感的好人。但就是这样的好人,也面临这样那样的质疑。我不禁感慨,现在做个好人可真难啊!

难道不是吗?

还记得救起小悦悦的那个拾荒老婆婆陈贤妹吗?在救人事件被报道后,她就不断遭遇他人采访,可是采访的内容是什么呢?有人问她:“你是不是想出名啊?”,有人问:“是不是早就料到救人以后会有奖金的啊?”呵,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婆婆也能硬生生的被贴上“作秀”的标签,他们这群人的想象力实在是太令人佩服了。更不用说被贴上“作秀大王”标签的陈光标了。

当今就是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标榜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对于一件再好的事也能看出它的阴暗面。只要一个人当众做了好事,就必定会有人说他“炒作”,“作秀”。这样看来,秦玥飞遭到质疑也很正常。

可是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人们现在对好人好事如此敏感呢?

炒作的泛化是一个原因。近几年的炒作节目,再加上凤姐,芙蓉姐姐的无耻炒作,还有某些三流明星为了提升知名度不惜用艳照来炒作,炒作这一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逐渐相信什么事情都可以用来炒作,当然也包括好人好事。

好人好事的成本上升也是一个原因。自从彭宇扶起老太太被敲诈十余万以后,人们才知道原来做好事是会被骗钱的。于是,许多孩子都被家长教育不要去做好事,以免惹祸上身。于是乎,社会上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之风愈演愈烈,能主动做好事的人已经是极少数人了。

而我以为当下物质社会所导致的强烈的功利之心才是根本原因,对功利的无限追求和盲目崇拜已经蒙蔽了人们的双眼。人们不相信一个名牌大学生会去从事无利可图的村官职业。按照他们的逻辑,当村官又赚不到钱的,这人不是一个白痴吗?而传统中华美德所崇尚的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由于无法带来物质利益,已经逐渐被人摒弃。

我欣赏所有的好人,也为他们遭到的质疑声感到委屈。我们必须阻止道德的滑坡!让我们以奉献为帆,以爱为桨,重塑中华传统美德,让那些质疑声从此消失吧!

2.质疑之声,可否减弱?

近日来,关于雅安地震事件的报道常萦绕在我们的耳边,人民有难,万众一心的时刻,许多明星也在微博上发起了募捐活动。

1

当他们将捐款20万的信息图片公示时,却招来不少质疑。有人认为他们又在炒作,有人则认为明星赚那么多,捐20万是不是少了点儿?

质疑之声,层见叠出。

而我想问,他们凭什么质疑?公示图片是为了呼吁更多人捐款和告知人们捐款的方法,而且他们至少献了爱心,总比那些只说不做的人好吧,更别说那些没有行动还在那边批评别人的人!

相似的还有大学生村官秦玥飞,单纯的想融入村民,从基层做起,了解百姓,从而提升自我和为社会服务,这有错吗?为何被贴上“富二代”、“官二代”的标签?为何被质疑存有名利和权利的目的?那些质疑他的人是不是没事可干了?总愿意分析他人的生活?

假如秦玥飞的事迹出来后,人们都竞相赞叹、传播、效法。那些即将靠关系做官的“官二代”立马退下来,像秦玥飞一样了解基层和百姓,判断自己的价值,克服困难,学会新本领,这样再“新官上任”,是不是会博得更多掌声,是不是能更加准确而有目的性、方向性地处理政务呢?

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的心系百姓的官二代,有责任的富二代的确存在,并且不少,可俗语道,“一颗老鼠屎会坏了一锅粥。”那些质疑之音就像乐曲中不和谐的音符,即使其他部分再流畅,也会破坏了整体的音律美。

从正面来看,他们似乎充当了主持正义的角色,告发了‘表哥’,揪出了‘房嫂’,打倒一切‘李刚’,扫平每个‘郭美美’,但是,慢慢地,他们的批驳对象变了,变成了一切所谓官富人群。质疑之声,破坏社会团结,社会和谐,社会温情。所以说,我们要少一些质疑之声,而用善良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支持善,赞叹美,效法优。

正如成龙在关于支教演讲中所说:“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质疑我,我只认为我做的是对的,并希望大家也用善良的眼光看待世界,一起做对的事。”

同时,狼吃羊的故事也改编了。狼去敲门,发现羊妈妈被屠宰场的人抓走了,只剩小羊们孤零零的在家,于是狼留下一句“等我以后来吃你们”便冲向屠宰场,解救羊妈妈,让小羊们能健康长肥。狼与屠宰员搏斗,最终惨烈地死在抢眼之下,留下一句“也许我再也不能敲门来吃你们了。”

看,多温情,用善良的眼光看待狼,何不是对自身的补偿,这样的故事传承下去,孩子们的内心想必也会越来越柔软,他们还会像我们一样,对美好的事物提出种种质疑吗?

多用善来感化世界,让质疑之声减弱在无形之中。

3.静谧深处,绽放极致

四月,停伫在春的末梢,悄悄吟唱离别的曲目。我轻挥衣袖,向四月道别。

高考临近,我却与母亲在填报志愿一事上互相冲突,最终竟是争吵起来也没有结果。我们同样固执的坚持自己的想法。

心中郁闷,约朋友一起骑车散心。

雇了两辆自行车,我们骑至郊外。郊区春情盎然,偶有斜坡,迎风而下,暖暖的风拂过脸颊,带走了些许心头的郁闷。骑至一个斜坡,顺势而上,经过一个拐角,意外与它相遇,那动人心魄的美丽。

那是一株开得极盛的白桐。

白桐静谧地伫立在那一个小角落。周围青葱围绕,亭亭如华盖,而唯有白桐,处在一派生机之中,独自静放。远远望去,那绽开的白色花瓣紧紧拥在一起,透过醇蜜一般的春光,浸染上炫目的光晕。偶有细风拂过,柯枝轻颤,无数白点顿时化为无数浮动游离的光点,灿烂至极。偶有清香袭上鼻尖,沁人心脾。

“好美!”好友不由赞叹道。 我点头应是。

缓缓靠近白桐,顿觉脚下一阵绵软。我低头看去,只见白桐花荫底下已覆上厚厚一层花瓣。恍然发现,周身亦有花瓣不断盘旋落下,飞舞着落到地上,碰到地上原有的花瓣,便觉得开始褪色,枯竭。

直至走近白桐,我才发现,它的枝干的斑驳与破裂。心中不由一阵酸涩,白桐花开灿烂,却终有败的一

天。若无人欣赏,花开极致,却无价值。

静立许久,直到天边露出一丝霞光。朋友不忍开口:“走吧,时间不早了。” 不舍地告别桐花,骑上单车,转身离去。

蓦地心中一阵悸动,不由回头望去,却见霞光拂照,静谧的白桐被笼上一层绚烂的色彩,一面花开如锦,一面却又纷扬飘落。然而这一切,都改变不了那动人的极致之美。

手心顿觉一股清凉,如一丸薄荷晕染开来,那是离开时接下的一瓣桐花。顿时心中一片清明。

桐花的价值不需由别人判断,无人欣赏亦无所谓,它只坚持自己最本真的初心,身处静谧一隅,亦能绽放出最灿烂的光辉。静谧深处,绽放极致。

蓦然发现,我是否也应该坚持自己所想,按着自己判断的那条人生之路走下去。即便满路荆棘,我亦可一路撒播,最终收获满径芬芳,绽放出来自天上的璀璨光芒。

4.大材“小用”又何妨?

近年,从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成为偏远山村的“村官”后为村民做成不少事,却被人质疑并贴上“富二代”“官二代”的标签,让人不禁质疑当今社会价值观取向的偏差。

那些质疑者无非是觉得这种“大材小用”下必定掩藏着不寻常的动机。殊不知,这种质疑本身已是一种极大的谬论。难道人才不应该融入基层,贴近生活,真正地做实事为百姓谋利吗?难道高学历者不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亲近民众就是动机不纯吗?

有些人实在是被社会某种负面新闻弄得草木皆兵了。

而在我看来,秦玥飞的这种选择恰彰显了为生民立命的深刻思想。那些优秀的人才,本就应当回到底层人民群众中去,接接“地气”,然后用所学所长为社会发展出一份力。

这岂是一种大材小用?分明是一种真切融入基层的大用!

当年的荷兰思想家斯诺宾莎长年安居于简陋的作坊,邻居们知道他是一位手艺精湛的工匠更甚于一位影响欧洲几世纪的大思想家。斯诺宾莎与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生活在一起,却从中汲取社会哲学的智慧,最终完成他的著作。

我想,在当地村民的眼中,秦玥飞更多地应是一位值得信赖的村主任助理,而不是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吧。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而人的可贵正在于他面对各种可能时所作出唯一而坚定地选择。人通过选择而成为自由的自我,也通过选择而成就自身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使得秦玥飞等人做出融入基层生活的选择呢?

我以为,这大概是源于一份对事业的认真与对生活的热爱。假若没有斯诺宾莎那细致打磨每一副眼镜片的认真姿态,也不一定会有那伟大思想的细致记叙并得以传承;假若没有秦玥飞融入基层群众的选择,恐怕他也难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最好的助力。

他们无一不热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和身边的人民,因而愿意亲近生活地去付出,哪怕过程漫长而艰辛。不禁想起西西弗斯的神话,或许这种一日日重复的劳作却无怨无悔并非是加缪所认为的生命的荒诞性,而恰应是一份对生活发自内心的真切热爱。

这是一种自我的选择,而绝非人们所认为的大材小用。这也应是人才成为真正的国之栋梁所应选择的一种方式。这种投身基层的“小用”又何尝不是我们所应追求的大用?就这点而言,我为秦玥飞的选择而喝彩。

5.自知者明

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现今社会中,质疑之声无处不在,然自知者能以其明淡然处之,化有声于无声。 秦玥飞因作村官而遭人质疑,但他却说出“希望为社会出力”,坦率地承认不懂,不以口舌之利来辩解是非。

这便是一种自知者的气度,不为外在的质疑而动摇自己的信念,不为他人的是非而放弃内心的追求。 此举颇像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深切感受过农奴的悲惨后毅然解放了自己庄园中的农奴,

2

在同时代的贵族中质疑声不断,甚至连自己的妻子也只认为是一时所触。然而,晚年的他仍决然脱离贵族的桎梏,终生为俄国的腐朽而不齿,为抵抗它奋斗至终年。

外在的质疑他们并不顾虑,他们所顾虑的只是他们所要为之奋斗的。 而这样的一种支撑他们足以凌然于风口浪尖之上的无畏又是来自何方? 是自己内心的准则。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准则,无关他人,无关社会,它就像神明一样引导着每个人去前进。正因为托尔斯泰和秦玥飞内心的准则告诉他们应当走的道路,他们才勇往直前,那是自知,不愧于屋漏的自知。

所以茨威格在远离战火纷争后仍选择了自杀,他本可以生活下去,但故土的消毁令他懂得自身存在的意义,故国与他早已连为一体。

然而现代生活的浮躁渐渐转移至了文化上,传统的不断消失,精神文化的日渐淡薄,使得作者也渐成空虚。

九把刀曾写作了几十本书仍默默无名,然而他自知一定会写出真正的好书,最终以《那些年》一举成名。现今,还有谁有这样的自知之心去不断笔耕?

在质疑者面前,无需急于撕下他们贴上的标签,因为在你自知的世界里,重要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一如简桢曾写下:让懂的人懂,让不懂的人不懂;让世界是世界,我甘心是我的茧。

6.做最有用的自己

从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选择成为一名村官而并非选择去大公司应聘,这诚然引来了一些人的议论与怀疑,但在我看来,他不过是选择了一条也许最适合他的路。

中国读书人眼高手低者比比皆是。在他们眼中,读书学习不过是走向仕途的一种手段。古人云:学而优则仕。然而试想:若是所有学子学习都是为了“仕”,为了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却没有结合他们自身去考虑,那恐怕会有不止一个孔乙己出现。秦玥飞看清了自己,他将自己投入到真正适合他的事业中去,他也想出人头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实实在在地做好一件事。

当我们拿着毕业证书走向社会,我们唯有投入到真正的实践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才有可能实现我们最大的价值。在这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毕竟我们不可能精通所有的领域。只有坚持下去,这些现在的困难将会成为我们的垫脚石,登上人生的更高峰。想想史怀哲,那个学医只为救助原始愚昧的黑人的学者,放弃了欧洲已取得的成就,抛下优越的生活条件,而他所做的一切,只是希望能为这个世界出一份力。

然而面对这样的举动,他人的猜疑也随之而来。当初史怀哲的决定,或许亦是带来了一场道德的争论。如今面对秦玥飞,他是为了成名还是为今后铺路,在如今这个看重名利的时代,更是带来一场热烈讨论。但在我看来,他们不过是想要提升自己的价值,贡献一份力量罢了。面对社会的质疑,对于“秦玥飞”们而言,真正的行动才是自己最有力的辩解,否则无谓的争论只会让他们背离最初的意愿。

同样的,作为一名旁观者,会提出自己的质疑无可厚非,但若能以更加理性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这件事,而不是简单冠以“富二代”“官二代”的标签,或许会更有利于人才的发展。毕竟,不是所有的“官”“富”二代都是不学无术没有人生追求的纨绔子弟。

像秦玥飞这样的人,我想,越多越好,发掘自己的才能,做最有用的自己,面对他人的争议,傲然前行。

7.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责任

耶鲁大学的毕业生秦玥飞回国从事公共服务,本意是要为社会出力,然而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却招致一些无聊者的攻击,“官二代”“富二代”“名和利”的帽子不由分说地砸了过来。显然,在一个利己主义的文化酱缸里,这些批评者脑中只剩下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话语,那些为社会、为国家踏踏实实做一些事情的简单理想已荡然无存。然而这是我们的国家与社会,它决不会因那些批评而变得更好。我们所需真是秦玥飞那样的优秀奉献者,这是我们的责任。

最优秀的人理应为这个社会承担更多。前不久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曾说过“如果很多优秀人才纷纷跑去坐机关了,去当官了,可能这个社会和国家就没前途。”正是如此,若是社会精英脑中只剩下了自我,

那国家的巨轮将何去何从?

耶鲁大学和其他一些海外名校教导学生时都很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真是有了像秦玥飞这样的优秀毕业生,他们的社会才一天天进步,而我们呢?

不仅想起北大钱理群教授的一席话:“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故、圆滑„„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人一旦掌权,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这个社会是我们的社会,我们只有在这个大环境中才能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同事社会因我们的责任而日臻完善,这才是社会的出路。惟有那些利己主义的“精英”们真正想起了社会,踏踏实实负起责任来,社会才得以进步。

社会的责任同样压在每一个普通人头上,当无数优秀的“秦玥飞”选择为社会出一份力时,我们是选择谩骂,选择围观,还是选择像他们一样,担起这个社会的重担?也许我们平凡,但那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罢了。青年马克思能胸怀天下,愿意为人类的解放燃烧一生,那我们连自己的生活的社会都不愿意奉献了吗?现在很有这么一些人,把一切想社会提供服务,承担责任的人看做野心家,这是非常狭隘和错误的。

我们的中国在旧的文化酱缸中浸淫了太久,柏杨口中的文化病毒也传染到了我们这一代。然而,只要我们重拾社会责任感,真心实意沉下心来,我们总能做些什么。

因为这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责任。我们年青一代不去担当,谁来担当这社会的脊梁?

8.直指本心

佛家曰:“直指本心。”本心是人的思想中最单纯的动机。你若问,为何心灵风景如此隽秀,答案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思想的独立。

秦玥飞毕业于耶鲁大学,却能出尘脱俗,成为偏远山村的助理,这样不流于世俗的行为正出于他思想的独立,不顾社会功利,追求本心。

这让我想到五四时期新旧文化浪潮下的北大,各个教授学子以理论知识为武器,枪来剑往,一如各武林高手争夺文化的桂冠,辜汤生要发扬中国人的精神,让四海侧目;章太炎格致国学,让故旧文化重现生机;鲁迅要挥斥方遒,用锋利的笔直指民族的劣根性;陈独秀提倡白话文,显现时代之光„„五四时代如此多元丰富的文化思想,皆得益于独立思想的闪光。

人人皆有本心,而可贵的是坚持本心, 钱理群教授曾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语出惊人:“我们的教育正在培养一个个高素质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制度下获取最大的利益。”本应是钱钟书口中世俗人谈论谋划之事,却变成了追名逐利的工具,实乃文化教育的可悲。而反观秦玥飞,将高等教育用于乡村建设,他身上迸发出的教育价值更让人敬畏。

要想让人人都保持本心,更需要社会包容更多的异见,不妄以猜测批判。

鲁迅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说“人人都有追求自己内心所向之权利,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取妖怪,与你法海又有何干?你一和尚,就应念念经撞撞钟,何苦多踹一脚,许是出于妒忌吧?”在今天,那些质疑诽谤秦玥飞的人俨然就是一个个法海和尚。不希望在文明开化的今天,保持思想的独立还要像鲁迅一样“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如若真是这样,要想再多几个秦玥飞一样的人可比登天还难。

钱钟书先生被打成牛鬼蛇神时仍保持自己的人格,实乃难得,但在被大家推举时仍能保持本真更是为人钦佩。他一生不参加与文化以外的个人活动,漠视金钱,尊重内心的净土,有媒体重金请他录制节目时,他笑笑说:“我一生都姓钱了,还会稀罕他吗?”多么洒脱直爽,忠于本心的钱老!我想,只要坚持下去,秦玥飞的成就一定不容小看。

作为中学生的我也许不够资格鼓励人们向秦玥飞学习,但我同样会保持自己人格的独立,直指本心。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