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行政管理学》复习题(第一部分)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第一部分)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第一局部〕

一、填空题:

1、行政管理的根底是〔国家公共权力〕。

2、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

3、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是〔政企分开、政市分开和政社分开〕。

4、行政职能的特征有阶段性、执行性、广泛性和〔动态性〕。

5、从监督的对象和内容上来划分,可以把行政监督的类型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6、政府工作重心的转变是由〔社会根本矛盾〕变化决定的。

7、征兵属于政府政治职能中的〔军事保卫〕职能。

8、精简与高效原那么是〔行政组织〕设置的原那么。

9、我国行政学界一般把决策程序划分为四大步骤:情报活动阶段、设计计活动阶段、抉择活动阶段和〔审查活动〕阶段。

10、各级政府的办公厅〔室〕属于综合性的〔辅助〕机关。

11、领导者运用物质或精神鼓励的手段激发被领导者的的工作积极性,以到达工作目

.

标,这属于行政领导方式的〔鼓励〕方式。

12、将决策权高度集中,完全由行政首长单独决定,下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种行政领导类型称为〔集权型〕。

13、对公务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表达的是人事行政的〔依法管理〕原那么。

14、从行政决策类型看,我国改革开放的决策,属于典型的〔渐进〕决策。

15、任何一个行政领导干部都有一定的职位、职权和〔职责〕。

16、依据行政决策之间的先后关系和内在联系,可把行政决策分为原有决策和〔追踪决策〕。

17、解决中国对香港问题、恢复对中国香港行使主权的“一国两制〞的决策属于行政决策的〔非常规决策〕。

18、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及变相营利等行业不正之风,属于行政执行中的〔寻租〕行为。

19、在行政执行的准备阶段,要做好“三落实〞,“三落实〞指的是组织落实、思想落实和〔物资落实〕。

20、克服论资排辈的问题,表达的是人事行政的〔晋升唯功〕原那么。

.

21、我国中央政府的决策中心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全体会议〕。

22、中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23、行政执行一般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三个阶段。

24、现代行政方法包括系统方法、目标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和其他现代行政方法。

25、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是〔舆论监督〕。

26、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

27、现代行政管理的开展趋势是建立决策权与执行权相互别离、相互〔制约〕的行政管理机制。

28、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

29、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

30、机关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会议〕管理、公文管理、档案管理和机关后勤事务管理。

31、在西方,〔咨询机关〕被称为“智囊团〞或“思想库〞。

32、女性公务员法定退休年龄为年满〔55〕岁。

.

33、行政执行环节的偏离分为主动偏离和〔被动偏离〕两种情况。

34、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务院〕。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公布时间是〔2005〕年。

36、中国【公务员法】,共有18章、〔107〕条。

37、国家行政机关有方案地选派在职国家公务员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基层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锻炼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行政关系的交流形式称为〔挂职锻炼〕。

38、常用的行政根本方法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

39、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

40、现代行政方法包括系统方法、目标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和其他现代行政方法。

41、国务院各部、委及直属机构是〔职能机关〕。

42、依法行政的法律保障措施有: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

43、行政组织设置依据是〔法律〕依据和职能依据。

.

二、名词解释

1、行政职能-----

2、行政改革-----

3、行政领导-----

4、狭义的行政组织----

5、行政监督-----

6、依法行政----

7、机关管理----

8、行政决策-----

三、简答题

1、行政管理有什么特征?

2、行政评估的原那么是什么?

3、行政决策应遵循什么步骤?

.

4、政府的根本职能包括哪些?

5、机关管理有什么特征?

6、行政决策应遵循什么原那么?

7、行政改革的动力有哪些?

8、依法行政应遵循哪些原那么?

四、分析题:

1、某科张科长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他崇尚民主思想,主张在管理工作中分权授能,让下属充分发挥积极性和造性,他把绝大多数的权力分配给所属的几个副科长,自己只负责最重要的事情,他常说,管得越少的领导就是最好的领导,民主才能产生效率,有人找他反映问题,他总是说,这事不归我管,你去找某副科长去。他充分信任属下的几个副科长们,从来不过问他们的具体工作,每个副科长在开展工作中也不需向他请示汇报。半年里,他只开过四次会,每次会上他都首先对在大家的工作表示感谢,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的原那么性的意见。后来,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发现属下副科长之间经常相互拆台、事情扯皮,科里人心松散。很多工作没得到落实,张科长非常伤心,觉得副科长们辜负了自己的信任,决定把所有的权力都收回来,所有的事情从此一个人说了算。

请用行政领导方面的有关原理,评价张科长做法的不妥之处。

参考答案:张科长开始的行政领导类型属于放任型,最后由于被授权的几个副科长之间没把工作做好,把权力收回,最后变成集权型。

.

张科长做法的不妥之处在于他的授权艺术。没把握好授权的原那么,对于给几个副科长分权,一是没有确定他们之间的权力和责任,不但没有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反而造成了他们经常相互拆台,事情扯皮,最后是很多工作没得到落实。二是监督控制没做好,半年时间里,他只开过四次会,并在会上对大家只是表示感谢和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的原那么性意见,对他们之间的工作偏差,没有及时引导和纠正。

2、某市原主管城市建设职能的部门是城建局,为适应城市建设事业的开展,协调城建局与其它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市政府成立了城市建设指导委员会。后来,市政府为加强对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又在市政府办公厅成立了城市建设科,协助市长协调城建委和城建局的关系。一个城市三个机构主管城市建设职能,结果,职责不清、互相扯皮的事层出不穷。有利的事大家抢着干,有困难那么互相推诿。而且,属于处级单位的城建委和城建局要向政府请示、汇报工作,还要通过市政府城建科这一科级机构,又多了一个层次,这样,事与愿违,严重影响了该市建设的开展。

请思考并运用行政组织的设置原那么来分析某市加强城建工作的做法为什么事与愿违?你认为应该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1、实现行政组织的科学化必须遵循完整统一的原那么。首先是职能目标要完整统一,这就是说在设置行政机构的时候,要实行目标归类,同类行政目标要归同一个行政机构来管理。

2、某市在设置城市建设管理机构时,恰恰违背了完整统一原那么,同一职能目标,设置了三个机构来管理,互相扯皮、推诿就在所难免了,想加强城市建设,反而拖了城市建设的后腿。

.

3、特别应当提出的是,某市为协调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而建立城建委和城建科两个新的实体机构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不仅会造成机构重叠,而且会产生新的矛盾。

4、为实现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目标,某市应将市城建科、城建局和城建委三个机构合并,成立统一的城市建设管理机构。

3、某县人事局自1988年以来在招工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实行公开办事人员、公开办事制度的方法,以此接受群众监督。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解除了以往在招工时困扰人事局机关及工作人员的人情网,为人事部门减轻了压力;另一方面,广阔群众也非常满意,

一定程度上密切了干群关系。

试用行政学原理说明某县人事局这种做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答案:

某县人事局的这种做法符合行政监督公开性原那么。公开性是行政监督的主要特点之一,公开性要求行政监督的各种法律规定公之于众,国家行政组织的工作方案、程序、内容等有一定的透明度,建立有助于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公开监督机制。

某县人事局的这种做法符合行政过程、行政制度公开化的原那么,有利于人民群众对行政行为的监督。这一原那么告诉我们,只有使行政行为公开化,才能使广阔人民群众对行政实行有效监督,增强监督工作的透明度。某县人事局这样做了之后,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既改善了人事局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有利于人事局开展以后的工作。

.

4、某县印刷厂附近的下水道堵塞,造成污水四溢,臭气熏天。附近1000多户居民深受其害,屡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某报记者对此作了专门的采访,并在该报的监督专栏里对有关部门提出了批评和建议,终于促使有关部门马上采取措施。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解决了下水道堵塞问题。

问题:〔1〕请从行政监督的角度看,上述报纸的报导和批评属于何种监督?

〔2〕这种监督具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上述报纸的报导和批评属于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通过报刊、播送、电视等传媒工具,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而实施的监督。

〔2〕舆论监督的特点:

①广泛性 舆论监督是社会各方面都能普遍运用的监督方式,它是以社会所有阶级、阶层、组织、利益集团及全体公民为主体的一种社会性监督;

②公开性 舆论监督通过新闻媒介实施。监督的内容与对象一开始就摆在社会公众面前,形成一个开放的监督过程;

③及时性 舆论监督依靠群众传播媒介,迅速地、直接地把这些问题反映出来,形成舆论压力,及时产生效应;

④评价性 舆论监督总是以拥护或反对、赞扬或谴责的方式对被监督对象的行为作出

.

公开评价,表达民意,对被监督者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政治压力,从而到达监督效果。

舆论监督的作用:

舆论监督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进行国家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和各种不当行为进行实事求是的、及时的、公开的揭露、批评,可以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影响,有效地改善和加强政府的工作。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