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

202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2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次写作可先从三个角度打开写作的思路:

What角度:界定概念“好故事”,即“好故事”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或者说什么样的故事才能称之为“好”?好”可以是故事内容选材上的,如反映时代新貌,家乡新变、个我改变的等;可以是故事内涵上的,如蕴含正向价值,传递积极力量的,让人心动(触动,感动)而行动的。也可以是形式技巧上的,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讲述手法变化多端,叙事语言颇具特色等。

Why角度:为何要讲“好故事”?这就涉及到“故事”的功能和价值,在于传递力量,当然这种力量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How角度:怎样去讲述“好故事”?可以是选材策略方面(选择的特定故事内容),可以是讲述策略方面,可以是选择故事讲述的特定时空、特殊背景或特别对象等。

无论思考哪些角度,要明确一点:写“故事”或者说写“好故事”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当然,这种手段很重要,因为这种影响他人、社会、民族、国家的力量不是干瘪、苍白地说教出来,而是通过“故事”这种文学化的叙述方式渗透出来的;不是“硬性地”强迫逼迫他人非得接受不可的,而是“软性地”渐染感动他人,耳濡目染后内化的。其最终的目的更在于要传递或表现出“故事的力量”,一种正向的、向上的积极力量。此力量恰可以更好地“立德树人”,契合了当今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需要,这一点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总之,本次写作“故事”大小不限,写作文体不拘,给予了学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其中两个核心概念,“好故事”和“故事的力量”二者不可偏废其一。

范文展示

需以故事来滋养,更创故事以传力

(引议联结模式)

有人说,“一两故事胜过十吨道理”,故事常以其形象性、感染性触动心灵,或启迪智慧,或展现形象,故事之力甚于空洞

道理、干瘪说教。世界由故事组成,所有故事皆与我们息息相关,因为每个人或是故事的见证者,或是感受者,甚或是创造者。

故,既要汲取他人故事之力以塑自我,也要自我,谱写故事以传力。

君不见,先辈之故事,可歌可泣。坚守埋伏六昼夜,死鹰岭上冰雕连。可怜身上衣正单,敢叫敌人惊丧胆。敌人虽坚硬武装到牙齿,但我军亦坚强武装到灵魂。所有的“伏姿”,就是最美的“战姿”,彰显了我军的“雄姿”。冰雕连的故事展现了我军不惧战,不畏死的光辉形象,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军人敢于前仆后继,奋勇献身。中印洞朗对峙事件中,敌我力量悬殊,以祁发宝,陈祥榕为代表的戍边英雄用生命守卫边界,保卫领土,捍卫国格。因为“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因为每一个军人的军魂里都刻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冰雕魂”。

故事一直在中华大地延续着,其力量也一直穿越时代在传递传承着。“人民英雄”陈薇曾参与抗击非典、埃博拉、新冠肺炎疫情。她曾说,“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我先试打疫苗,半小时后如果我没事,你们再打。”她的“抗疫”故事,用使命和担当写就,令国人动容。一支疫苗很轻,很轻,十几克。但又很重,很重,事关个体生命和国家命运。

有人说,不能只做“乘凉者”,也要做“种树人”,同样,我辈青年也不能只做他人故事的感动者,更要做感动他人的故事

创造者。唯有提升自我,才能更好地谱写故事,传递故事之力,如此,你我故事双向奔赴,才能更好地和谐社会,铸就盛世。

然而当下,为了故事而故事的闹剧,层出不穷,令人愕然! 或为迎合某种目的,弄虚作假搞浮夸。这样的故事,它也能产生一种力量,但不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创造性的力量,而是一种消极的、破坏性的力量。沉迷于这样的故事,最终无疑都会产生一种事故。

2022年,曾任赣州的史文清在离开赣州时,一段“上千名群众为史文清送别”的故事在网上流传,有村民拉着“感谢”横幅,有老太太提着一筐鸡蛋,有小女孩含泪送上一袋花生,也有老者为史文清敬酒等。落马后,媒体曾曝光其当时要求下属组织送别,且提前把群众安排到地方招待所,而且花销由买单。如此假作为、乱作为、甚至是恶作为的故事,其带来的破坏性力量可想而知,它抹黑了执政为民的党的形象,撕裂了官民关系。

或为一己之私,跟风模仿并制造庸俗故事。从第一代的拼多多名媛,到第二代画媛、雪媛,再到今天的佛媛,她们打造精致人设,出入高档或特殊场所参与活动,摆拍并发布朋友圈等。这些“女媛”如此不厌其烦地制造套路化、模式化的故事,其最终目的是结识“钱缘”。这样的另类故事,充满了铜臭气,污染社会风气。我们需要的是更接地气,更富内涵的好故事。它绝不是

刻意营造制造而“虚”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地扎根生长“实”出来的。

有人说,一个国家的“分量”,来自于每一个体的“质量”。而一个故事的“力量”,更来自于每一个创造故事的个体“质量”。因为好的故事的谱写者永远是人,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就能谱写出怎样的一个故事,而你的故事又会影响到别人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愿你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