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蜀道难导学案

蜀道难导学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蜀道难》导学案(总1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蜀道难》导学案

《蜀道难》导学案

《蜀道难》导学案

1 •梳理诗歌文言基础知识。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知识链接

李白(70C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 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 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 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 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 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 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 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 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 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 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 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 “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 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二•预习部分

1•注音

鱼凫0珑0玲峡0岩飞湍()喧腫()磁()崖

吮0吸噫0吁0啾0石栈0抚膺0号0古木

崔嵬0峥0蝶扪参()万壑()猿猱0秦塞0

咨嗟0越0超0

2.

解释句中重要词语

开国何茫然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尔:

回日之高标。回:扪参历井。扑〕:

以手抚膺。膺:凋朱颜。凋: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盈:所守或匪亲。或:。匪:

长咨嗟。咨嗟:危乎高哉。危:

横绝峨嵋巅。横绝:锦城虽云乐。云:乐:

天梯石栈相钩连。钩连:连峰去天不盈尺。去:。盈:

倚绝壁。倚:难于上青天。于:

开国何茫然。何: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尚且

但见悲鸟号古木。但:胡为乎来哉。胡为:

西当太白有鸟道。当:

3.

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匪”通

4.

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愁:

使人听此凋朱颜。凋:

磁崖转石万壑雷。转:

侧身西望长咨嗟。西: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朝,夕:

5. ①

特殊句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③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④但见悲鸟号古木

⑤雄飞雌从绕林间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6.

—词多义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0

(3)道芷阳间行()(4)何可胜道也哉()

(1)猿猱欲度愁攀援0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0

(3)崔九堂前几度闻0 (4)高祖为人有大度0

(1)尔来四万八千岁0 (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无他,但手熟尔()(4)非死则徙尔()

(1)以手抚膺坐长叹()(2)项王项伯东向坐()

(3)停车坐爱枫林晚()(4)因击沛公于坐0

Cl)连峰去天不盈尺()(2)沛公已去0

(3)去死肌,杀三虫()(4)汝可去应之()

(1)问君西游何时还0 (2)青泥何盘盘0

(3)大王来何操()(4)徐公何能及君也()

CI)危乎高哉0 (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0 (4)相与枕藉乎舟中0

7.名句填空。

《蜀道难》导学案(总14页) ........................................... 1

《蜀道难》导学案 .................................................. 1

(1) (2)

,万夫莫开。

三.文本解读

(—)整体感知

1.

这首诗歌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话呢?

明确:

2•这句主旨句在诗中反复出现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 句的侧重点是什么

明确:

(二)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1)

阅读第一节

K在第一小节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主要是说山势 之高,而李白又是通过哪两个层面去体现山势之高这一特点呢?

明确:首先:

其次:

2、第一小节的十个句子中,你觉得最精彩的句子是哪一句这句 话里,诗人使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呢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①

小结:通过鉴赏《蜀道难》的第一小节,我们知道了诗仙李白 用想象、夸张、以虚衬实和细节描写,以及引用大量的神话传说等 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高,令我们有如身临其境一般。

(2)

阅读第二小节

1•第二小节中,诗人李白从哪两个层面表现蜀道之险的?

明确:①

2.诗人李白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描写蜀道之险呢?写出语

句,运用手法及效果。

明确:①

②连

(3)阅读第三节

蜀道的高和蜀道的险,只要有勇气,就能克服呀。李白在第三 节还要劝入蜀的朋友“不如早还家”。而蜀道之难不仅仅难在蜀道 之高和蜀道之难这两个自然条件,并且蜀地当时的生活环境不安 定。那李白是如何来体现蜀道之难安呢?

明确:首先:

其次:

(三)艺术手法

本诗歌最主要的两个艺术手法是什么?

三.课堂练习

(-)基础知识巩固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凫(fu)石栈(zhan)边塞(sa i)长吁短叹(xu)

B•猿猱(nao)扪参(shen)喧陋(hul)嗟来之食(j i e)

C. D.

峻岩(chan)吮吸(yun) fiktt(pTng)峥崂岁月(zheng)

凋零(d i ao)湍急(tuan)崔嵬(w© i)多难兴邦(nan)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0

A. B. C. D.

地崩山摧天梯石栈扪参历井万壑雷

峥蝶崔嵬冲波递折横绝峨眉倚缺壁

飞湍瀑流猿猱攀援匪亲弗居萦岩峦

磨牙吮血以手抚膺蚕丛鱼凫仰胁息

3、选出下列句子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A而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 横绝峨嵋颠

B地崩山催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黄鹤之飞尚不得 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雕朱颜!联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依绝壁。

D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

LL|O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

A.

危乎高哉。危:高B.开国何茫然。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C.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坐着D•可以横绝峨眉巅。绝:越过、 渡过

5.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问君西游何时还(2)但见悲鸟号古木

青泥何盘盘但悲不见九州同

A.

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也相同。B•两个“何”字 相同,两个

“但”字不同。

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D.两个“何”字不 同,两个“但”

字也不同。

6. A. B. C. D. 7.

对加点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

其险也如此也:副词,表示“同样” “也是”。

胡为乎来哉乎:语助词,无义。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

所守或匪亲或:副词,倘若。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使人听此凋朱颜

A.

磁崖转石万壑雷B•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可以横绝峨眉巅D.高余冠之岌岌兮

8•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0

A.开国何茫然Bo可以横绝峨眉巅

C.地崩山摧壮士死D.可怜体无比

9•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B.奚以知其然也

C.但见悲鸟号古木D.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10.对下列诗句解说有错的一项()

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古蜀王开国以来,历经 四万八千年,不与秦国互通来往。

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可摸到参星,穿过井 星,仰起头屏住呼吸;手抚胸口,空有声声长叹。

C飞湍瀑流争喧J1,做崖转石万壑雷。飞奔而下的急流瀑布交 相喧闹,水冲击山崖,碎石滚滚而下,山谷中响起雷鸣般的声音。

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所守护的人不是匪徒就是亲戚, 但是转眼就可能变作豺狼一样的人

(二)课内文段阅读

(1)噫吁哦,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 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 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 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 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 膺坐长叹。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危乎高哉!乎,疑问语气词,吗。B.开国何茫然..茫然,迷惘 的样子。

C.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因为。

12. ① ②

比较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0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③西当太白有鸟道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13.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噫吁H戲”,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哦。“危乎高哉”是 本诗的主旨句。

B.

悠久。

“尔来四万八千岁”,是指蜀自开国以来已四万八千岁了, 极赞其历史

C.

“地崩山摧壮士死”,典出“五丁开山”之事,“然后天梯 石栈相钩连”

言五丁既开道之后,梯栈相连,始与秦通。

D.

已。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与井分别是秦与 蜀分野,扪

参历井,言环蜀之境,道路险难,所在皆然,令人胁敛 屏气而息,惟有抚膺长叹而

(二)课内文段阅读

(2)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嵯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 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 腫,磁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14. A.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

问君西游何时还西:向西B.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

C.磁崖转石万壑雷转:使滚动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尔: 你

15.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但见悲鸟号古木/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B. C. D. 16.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宋何罪之有

其险也如此/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使人听此凋朱颜

A.渔人甚异之B.缺崖转石万壑雷

C.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D•侧身西望长咨嗟

17. 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0 A.

本段开始,诗人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 把读者带进

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

接着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 “子规啼夜月”等感 情色彩浓厚

的自然景观,渲染了

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想像极言 山峰之高,

绝壁之险,着力渲染

了惊险的气氛。

D.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一句作为全诗的主线,在文中多 次出现。在

本段中的作用中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参考答案

二.预习部分

1•注音

fu16ngchan)tudnhuTplngshunyT xuxTzhan

yTnghaowe i zhengsh©nhQndosd i j i ezT ju

2•解释句中重要词语

何:多么茫然:渺远的样子。尔:那。回:迂回、回转,绕 道。

扪:摸。膺:胸口。凋:使动用法,使……凋谢。去:距、

离。

盈:满、足。或:倘若。匪:同“非”。咨嗟:叹息。危:形 容词,“高”

横绝:动词,横渡,横穿云:动词,说;乐:动词,享乐钩连: 钩通相连

去:相隔,距离。盈:满倚:靠于:介词,“比”何:多么

尚:尚且

但:只胡为:为什么当:面对

3.

通假字

匪(通“非”)

4.

词类活用

为动用法,为 ------------------- 愁苦;使动用法,使……凋谢;使动用法,

使……滚动

名词作状语,向西;名词作状语

5. ①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②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③省略介词“于”状语 后置

④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⑤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⑥宾语 亠cm

刖置

6.

—词多义

道(1)道路(2)途径,方法(3)取道(4)说

度⑴度过⑵推测,估计⑶次,回⑷度量

尔⑴那⑵你,你们⑶罢了⑷表肯定

坐⑴空,徒⑵坐下,坐着⑶因为⑷座位

去(1)距离(2)离开,离去(3)除掉,去掉(4)前去,到——去

何(1)疑问代词,什么(2)表示程度深,多么(3)疑问代词,什么

(4)表示反问,怎么

7.名句填空。

(1)猿猱欲度愁攀援(2)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

(3)

冰崖转石万壑雷(4)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夫当关

三•文本解读

(—)整体感知

1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明确:①高②险③战祸之烈

(二)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1)阅读第一节

K明确:首先:蜀道的来历

其次:蜀道的高峻

2、明确:

① ②

尔来四万八千岁夸张,为下面蜀道开通做铺垫

地崩山摧壮士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神话传说想象夸张增加 趣味性,凸

显出蜀道之高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想象以虚衬实衬托现实 中人们想要

过蜀道更是难上加难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夸张想象细节描写,描绘 人在青泥岭

行走时的紧张得屏住呼吸、回想后怕的情形。

小结:通过鉴赏《蜀道难》的第一小节,我们知道了诗仙李白 用想象、夸张、以虚衬实和细节描写,以及引用大量的神话传说等 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高,令我们有如身临其境一般。

(2)

阅读第二小节

「明确:①蜀道悲凉凄清

②蜀道山水险恶

2•明确:①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 月,愁空山。

想象蜀道悲凉凄清

②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JS,缺崖 转石万壑雷。

夸张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 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 的强烈艺术效果。险象丛生、惊心动魄。

(3)

阅读第三节

明确:首先:剑阁险要

其次:残酷景象

(三)艺术手法

大胆的夸张

瑰丽的想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