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4节气小雪的含义是什么简介

24节气小雪的含义是什么简介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4节气小雪的含义是什么简介

24节气小雪的含义是什么简介傅维6

在我们讲起小雪节气的时候,人们多少会有些陌生,但是在节气到来的时候人们也会想要去了解一些节气的知识,那么小雪节气的含义来历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24节气小雪的含义是什么简介_小雪节气是什么意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雪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11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此时称为小雪节气。此时,太阳位于赤纬-20°16‘,这天北京地区白昼时间仅9小时49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仅29°50’。“小雪〞节气间,夜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偏西(相当钟面上的10点钟)。每晚20:00以后,您若到户外观星,可见北斗星西沉,而“W〞形的仙后座升入高空,她代替北斗星担当起寻找北极星的坐标任务,为观星的人们导航。四边形的飞马座正临空,冬季星空的标识——猎户座已在东方地平线探头儿了。

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场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步降到0℃下面,但大地尚未过于严寒,虽开场降雪,但

雪量不大,故称小雪。此时阴气下降,阳气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雪是严寒天气的产物。小雪节气,南方地区北部开场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小雪节气风俗 腌寒菜

在古代的冬季,没有今天这样种类的丰富的各种食物,也没有良好的食物存储条件。为了在漫长的冬季中有足够的菜、肉食用,祖先们发明了腌制食物的方法,将各类蔬菜(主要是白菜、萝卜)或者肉食腌制或者风干,尽可能地延长它们的存储时间,以备过冬时食用。如今,固然食材已经极大丰富,保存也不再是问题,但这种腌制的风俗还是保存了下来,并成为一些地方的特色美食。

比方,在东南沿海的浙江一带,就有在小雪节气中腌菜的风俗,当地人称之为“腌寒菜〞。清代文人厉惕斋在(真州竹枝词引)中记述过当时情景:“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 又如小雪过后,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做腊肉、香肠的风俗。腊肉、香肠等熏制、风干肉制品,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今天的人们一般将这些作为一种美食,但在古代,这主要还是一种冬日里储藏肉食的方法,所以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讲法。之所以选择小雪之后开场这项工作,可能跟小雪后气温迅速下降,天气也变得枯燥,比拟合适加工腊肉有关。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风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至今,糍粑还是南方各地人民每年春节前必做的美食。有的地方将糍粑制作成圆形,有大有小,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聚。有的地方又称为年糕,这一名称也是寓意吉祥如意,人们常讲:“年糕,年糕,年丰寿高〞。 晒鱼干

晒鱼干是小雪节气的风俗,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场晒鱼干、储存干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能够捕到“豆仔鱼〞。

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开场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严寒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酿酒

(诗经·国风)有云:“十月获稻,此为春酒,以介眉寿。〞古时酿酒多在刚入冬的时候,也就是小雪前后。这个时期秋收刚刚结束,祖先们手头粮食相对富有。同时,在古代社会,饮酒除了具有现今这种娱乐的作用之外,很多时候还是祭祀仪式的一部分,属于礼的范畴。而时至岁末,正是各种祭祀活动的高峰期,对酒的需求也就很大。

这种初冬酿酒的风俗,一直延续到近当代。比方浙江安吉地区,人们至今仍然习惯在入冬之后酿制林酒,当地人称为“过年酒〞。平湖一带农历十月上旬酿酒储存,称为“十月白〞,也有用白面做酒曲,用白米、泉水酿酒的,称为“三白酒〞。入春之后能够在酒里面加上一点桃花瓣,称为桃花酒。浙江长兴地区民俗在小雪当天酿酒,称之为“小雪酒〞,据讲是由于小雪时节,泉水十分清澈的缘故。 24节气小雪的含义是什么简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