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技术与会计变革

信息技术与会计变革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内容简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步普及,出现了电子商务等新型经济活动形式。会计赖以存在的外部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对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这些影响既包括会计理论体系的变革等根本性问题,也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变革和会计内部控制等具体问题。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会计已经难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会计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会计信息化、网络财务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技术的发展,为提高财务管理和决策水平提供了技术保障。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的变革和发展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变革和发展、会计模式的变革,以及信息时代财务信息披露的变革等问题;同时也对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决策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会计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等前沿问题。通过研究,提出了事件驱动会计的基本模型和一种新的财务报告的披露模式,以及一种新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财务危机预警的方法。目录第1章会计信息化概述1.1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中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含有更深的内容,如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1.2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参考文献《信息技术与会计变革》山东财政学院学术文丛·2010曲吉林,男,1963年10月生,山东东营人,《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简介

来源:武汉科技学院发布时间:2009-12-2921:12:34阅读:1060次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正在推动人类社会进入

一个新的文明,信息技术正全面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全球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客户需求的越来越苛刻都迫切需要组织提升自我的管理水平和应变能力,以求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IT技术现在、将来都在不断改变会计这一职业的传统,重新赋予会计新的内涵。另外,各种新的管理思想也在改变着会计管理的内容和会计人员的工作。在这种背景下,会计人员需要不断更新自我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技能知识。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的会计教学体系中,“会计信息系统”都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和会计类其他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而且其内容也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和会计类其他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

会计信息系统(AIS——AccountingInformationSystem)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专门用于组织处理会计业务,收集、存储、传输和加工各种会计数据,输出会计信息,并将其反馈给各有关部门,为

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决策活动提供帮助,为投资人、债权人、部门提供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系统。

[摘要]本文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宏观视角,审视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的整个过程,提出了在可预期的时段内会计信息化必然经历3个阶段,并指出了每一阶段的追求目标、信息技术应用标志、会计的工作模式、会计系统的技术特征和各阶段会计所能实现的主要职能,最后提出了在会计变革过程中会计人应采取的对策。[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业务财务一体化;事件驱动会计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先是作为提高效率的工具,随着应用的深入,渐渐地改变了会计的一些做法,最后将改变会计的基本工作模式并扩展它的职能。现在看,从一开始到可预期的未来,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可以说大致经历3个阶段:会计电算化阶段、业务财务一体化阶段(ERP阶段)和事件驱动会计阶段。每一阶段都具有各自的追求目标,有各自的信息技术应用标志,呈现该阶段明显的技术特征,展示本阶段会计的主要职能。插图:(1)以财务部门为核心,模仿、替代手工会计核算为主,只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会计核算业务。这类软件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处理的优势,仅仅完成事后核算,没有考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2)各业务核算模块如工资、固定资产、材料以及销售之间彼此分离,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与账务处理之间仅仅通过转账凭证传递数据,缺乏信息传输的一致性、系统性。(3)系统只满足了财务部门会计核算业务的需要,没有考虑相关部门如人事、仓库、生产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难以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信息。3.管理型(1996年至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以事后核算为主要内容的核算型会计软件难以满足管理的要求,企事业单位迫切需要有事前预测、决策,事中规划、控制,事后核算和分析的“管理型”会计软件,以适应市场经济下管理的要求。1996年在第二届全国会计电算化会议上,提出了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的目标,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利用会计核算业务提供的信息以及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资料,采用各种管理模型、方法,对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具有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功能的会计软件是管理型会计软件。管理型会计软件不仅使用了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和原理,而且运用了管理会计的方法和原理,以及决策科学的思想、技术、方法原理,将业务处理中的核算型会计软件上升至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管理型会计软件。管理型会计软件的会计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人、财、物和供、产、销以及其他经营进行全面管理。它的使用对象不仅包含了会计人员,而且还包含企业管理者乃至企业的高层领导,从某种角度来说,它更主要的是面向企业的高层领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