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锐不可当(抵挡) 摧枯拉朽(腐朽) ..B.翘首而望(抬起头来) 屏声敛息(收敛) ...C.引吭高歌(喉咙) 所向披靡(倒下) ..D.一丝不苟(敷衍了事) 殚精竭虑(尽) ..2.在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 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 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 。 A.感激 涂改 脱漏 纠正 B.激动 涂改 遗漏 纠正 C.感激 添改 遗漏 订正 D.感激 添改 脱漏 订正
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感激那个素未谋面的好心人。 ....
B.被老师批评,同桌情郁于中,撕坏了我的作业本,还冲着我大吼。 ....C.这个才被发现的溶洞,目前还没探明通向何处,真是深不可测。 ....D.汪曾祺的散文,平淡自然,却饶有情趣。 ....4.下列各项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背影》——朱自清——中国作家 B.《昆明的雨》——汪曾祺——中国作家 C.《永久的生命》——严文井——中国作家 D.《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法国哲学家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二则》的作者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他的诗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诗句。
B.《藤野先生》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它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C.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之情。 D.《与朱元思书》一文生动而简洁地描绘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二、名句默写
6.(9分)根据课文默写。
①白头搔更短, 。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 。 ③ ,恨别鸟惊心。 ④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 。 ⑥商女不知亡国恨, 。 ⑦人生自古谁无死, 。 ⑧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⑨海内存知己, 。 ⑩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三、字词书写
7.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教诲(_______) 瞥见(_______) 畸形(_______) 诘责(_______) 解剖(_______) 不逊(_______) 寓居(_______) 芦荟(_______)
杳无消息(_______) 陌生(_______) 挟着(_______) 匿名(_______)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苏秀道中 [宋]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③心!
[注]①霖:一连数日的大雨。②最佳音:这里指雨打梧桐的声音。③望岁:盼望丰收年成。岁,指一年的农事收成。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夜晚下雨写起,“一夕骄阳”与“梦回凉冷”形成鲜明对比,细微地反映了诗人心中的喜悦。 B.颔联形象地道出了诗人盼雨的心情,也隐隐表达出自己的喜雨不单单是因为大雨赶走了炎热,带来了凉爽。
C.颈联仍写喜雨,前一句是诗人的想象,说明自己喜雨,是因为这场及时雨,使秋收有望;后一句以听雨打桐叶,寄托自己欣喜的心情。
D.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可贵精神。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特点的? 五、文言文阅读
9.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③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多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⑤故曰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________________。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⑦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⑧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⑨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委而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兵革非不坚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下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而攻之而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①句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不是论战争,而是借论战争来说明实行“王道”的必要性。 C.本文②~④句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是讲民心向背的: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否则就会失败。 4)填空。
(1)在文中空缺处填上课文原句。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2)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①
10.阅读下面这篇文章。(14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 ② 必先苦其心..志 ( )
③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④ 曾益其所不能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温故而知新 ..C 行拂乱其所为 其真无马邪 ..D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4).结合“链接”材料,联系实际,说说本文观点的现实意义。(4分)
【相关链接】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坚持把每周二为安全教育日,专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4)5年开始,每期要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演习中,固定疏散路线,要求每班必须成单行,用最短的时间到达操场固定的位置。他要求教师平时在教学楼人流量最大的时候都要站在各楼梯的拐弯处。汶川地震时,他在出差,而学校的4)0多名学生,上百名教师,仅用1分36秒全部冲到操场,无一伤亡。
六、现代文阅读 11.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作最后一次检查。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难题。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 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15飞机552号已于××××起飞,预计××××临空!”
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航向××,航速××节……”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
×时××分,远方的天空中传来舰载机的低吼声。循声望去,记者看到,湛蓝的天幕上,一架歼-15舰
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
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塔台起降指挥监控台不时传来着舰指挥员和飞行员的对话声。 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
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 着舰指挥员:“航向××,航速××……” 飞行员:“明白!” ……
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惊人的默契。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的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 战位上,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为了这一天,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快点!快点!”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 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
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1)三、四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请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3)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12.宝带桥是中国古代多孔薄墩联拱石桥。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镇京杭大运河边,跨澹台湖口玳玳河,为历代纤道所经。桥全长317米,宽4米。
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819年),已经有千年历史,由于是刺史王仲舒主持建造,为筹措建桥资金,王仲舒带头将自己身上的宝带捐出来,宝带桥之名由此而来。又有说因桥似宝带浮于水上而得名。后经历代多次重修,明代建成53孔石拱桥,现存桥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1956年修葺恢复旧观。
宝带桥用坚硬素朴的金山石筑成,桥长316.8米,桥孔53孔,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
孔石桥。我们现在所见的宝带桥是明代正统年间重新修建的。清咸丰年间和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英帝国主义和日本侵略者的破坏,毁损已相当严重。解放后,人民政府根据明代的规模和形制,修缮了这座古
桥。
宝带桥不仅改善了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交通条件,而且因其制造精巧,加上周围有青山绿水相衬,恰拟飘动在水乡原野上的一条宝带,更显绮丽多姿。其中三孔联拱特别高,以通大船,两旁各拱路面逐渐下降,形成弓形弧线。全桥构造复杂而又结构轻盈,风格壮丽,奇巧多姿,成为江南名胜。 人们为了纪念王仲舒捐带建桥的义举,就把这座桥命名为宝带桥。
这一命名恰到好处,桥长约316.8米,远看真像飘动在绿色原野上的玉带,把江南水乡点缀得更为绮丽了。桥南北两端原来各有石狮子一对,北端一对仍然蹲着迎接来往的客人,南端的一对已沉入河底。北端离桥约2米处有一座石塔,高3米;在27孔和28孔之间,也有同样的石塔一座。这些附属物为宝带桥增添了姿色。
2001年6月25日,宝带桥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宝带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宝带桥的制造精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有人说文中第三段中加点的“素朴”一词应该是“朴素”你觉得用哪个词更好些,为什么? 4)文中下划线的两处都是写桥长,是不是重复了,应该去掉一处? 七、语言表达
1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建设书香型校园,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⑤有了书,我们可以同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汲取智慧,受益终身。 A.①②⑤④③ 八、作文
14.这个世界上不乏痴心的人。你或者就是一个痴情于某种事、某种景、某种物品的人吧;你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吧。请你以“ 痴”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将题目补充完整(如“花痴”“诗痴”“文痴”等),然后写作。 物形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A D B D B 二、名句默写 6.①浑欲不胜簪②乌蒙磅礴走泥丸③感时花溅泪④夜阑卧听风吹雨⑤化作春泥更护花⑥隔江犹唱《后庭花》⑦留取丹心照汗青⑧但少闲人,如无两人⑨天涯若比邻⑩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三、字词书写
7. huì piē jī jié pōu xùn yù huì yǎo mò xié nì 四、诗歌鉴赏 8.1)D
2)特点:雨大,及时。表现: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触觉和视觉的结合,表现雨大;②运用叠词,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五、文言文阅读
B.③⑤④①②
C.①⑤④③②
D.③①④②⑤
9.1)(1)施行“仁政” (2)放弃(3)兵器(4)归顺、服从
2)(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兄弟骨肉也背叛他。(2)(一座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3)C
4)(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0.1).(4分)被任用 使……痛苦 奋起,振作 通“增”增加 2).(3分)A
3).(3分)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4).(4分)围绕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展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材料联系实际(2分)分析合理(2分) 六、现代文阅读
11.1)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2)①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②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的安全和平衡。
3)①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③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④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4) 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落后于人,中华民族先后遭受到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经历了百年屈辱。惨痛的历史教训让中国人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富国强兵,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辽宁舰”舰载机首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过程,这是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所以振奋人心。②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12.1)历史攸久,制造精巧
2)1、三孔联拱特别高,两旁各拱路面逐渐下降,形成弓形弧线。2、全桥构造结构轻盈,风格壮丽,奇巧多姿。3、桥长约316.8米,像飘动在绿色原野上的玉带。4、石狮子等附属物增添了姿色
3)素朴是说金山石的色彩并不华丽,而给人简单,纯净之感;朴素指的是人的生命里独有的内在感情。 本文中并未将金山石比作人,因此不能用写人的朴素一词来形容石头。
4)虽然都是写桥长,第一次是为了写桥的构造,突出桥的长度。第二次写桥的长是写桥的形态,突出它与景色配合之美,表现的角度不一样,作用不同,都很重要,不能去掉任何一个。 七、语言表达 13.D 八、作文 14.书痴
书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如果一个人不读书,他便只生存在一个渺小的世界里。
当我还在妈妈肚子里时,我就特别的不老实,经常肆无忌惮地又踢又打,可是,当妈妈拿本书读时,我便乖乖地安静下来,好像听懂了书里的话。等我出生后,书便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365夜》、《格林童话》、《唐诗》……都是妈妈一页页读给我听的。每次妈妈都提前讲好条件,读两篇就睡觉。可每次都说话不算话,因为我每次都听不够,缠着妈妈再讲一篇、再讲一篇……直到妈妈困得睁不开眼睡着了,我还意犹未尽。等我再大点,妈妈就教我认识拼音,说我认识了拼音,就可以自己看书了,想看什么看什么,不用求妈妈了。我就特别认真地学会了拼音。真的耶,我晚上看带拼音的书,想看哪一篇就
看哪一篇,再也不用缠妈妈了。有时候妈妈睡醒一觉一看,我还在看得津津有味。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故事书已不再是我的最爱。不知何时,我迷上了校园小说。《男生日记》、《女生日记》、《校园里的小黄蓉》……我为他们学校里多姿多彩的生活而羡慕,自己的学校生活怎么不是这样,也为他们纯真的友谊而感动。我去图书馆,为的就是找校园小说。只要有一本校园小说,我宁可不吃不睡也要读下去。妈妈说我这样不行,书没让我上进,反而拖累了我,这样知识面也没打开,还陷进去了。后来妈妈又给我挑了《福尔摩斯探案集》、《爱的教育》、《昆虫记》、《地球之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不仅读了,而且还爱上了它们。
现在,我读的书都是老师和妈妈精心挑选过的书,我不仅感兴趣,而且知识面也越来越宽。这样,我才是名副其实的书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