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7 《寻找时传祥》教案

17 《寻找时传祥》教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17 寻找时传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与主题。

(2)理清思路;梳理结构,了解时传祥的事迹。

(3)理解题目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理解通讯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和好的通讯所反映的重大、深刻的主题,能结合自己身边实际学习写一篇通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本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学习时传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勤奋、真诚的人。

☞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与主题,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 1 -

2.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时传祥的事迹及思想。

☞教学难点

对文章中某些句子深刻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革”期间,一个被师傅一手带大的人,把师傅打了;“文革”后,他带着妻儿跪在师傅的遗像前,泪流满面……

是什么力量使他举起了手?又是什么力量使他下跪?

“革命”了的“文化”刮起的狂风,既毁掉了一个掏粪的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孙德宏语)

- 2 -

今天,寻找这种良知,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值得庆幸的是:时代在呼唤这种良知,时代需要这种良知。

板书:寻找时传祥(孙德宏)

二、整体感知

(1)接力阅读,依次读完(对学生读错字词用卡片形式加强记忆)。

(2)对文章中的疑难点提交大家讨论。

三、课文研讨

(一)讲析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部分。

2.提问:这部分写的是什么?

明确:交代了这篇通讯的背景资料,为后文人物故事提供环境。

提问:本段交代了什么样的环境?(同桌讨论后交流。)

明确:交代了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一个掏粪的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寻找时传祥”也就是要找回做人的良知。

- 3 -

(二)讲析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

2.提问: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实在、敬业精神。

提问:第6段哪些词紧扣“寻找”的主题?(稍作思考、浏览后回答。)

明确:“循着”“重访”“探寻”。

追问:这三个词在段中的作用是什么?(同桌讨论)

明确:是总在“寻找”,表明引出下文的回忆。

提问:在寻找过程中,作者问到两种人,两种人的反应都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看书后同桌稍作讨论举手回答。)

明确:①问到一些中学生“便摇头”,大学生也“双眼漠然”,表明不知道、不了解。说明时传祥距离年轻一代太遥远了。

②问到几位老师傅——“时传祥?!”“惊讶中有些激动”表明惊讶、惊喜,是盼望已久的神态,说明他们对时传祥喜爱、怀念,对时传祥精神回归的热切盼望。

追问:由这样进入回忆有什么好处?(先讨论后回答。)

- 4 -

明确:表明时代呼唤时传祥,人民需要他,时代需要他。

3.访问中,写到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学校师生、作家、记者、演员等都争着和时传祥一起背粪,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那时人民都以劳动为光荣,劳动不分贵贱、不分身份;国家领导与工人的关系密切、平等。

4.采访回忆中写了时传祥哪些事迹?(从文中概括回答。)

明确:先写时传祥平时的工作:每天掏粪、背粪的总重量;掏粪的时间;对掏粪工作的态度。(总写;略写。)

追问:再用两个典型事例具体描写,是哪两个典型事例?(看书回答。)

明确:一是为耿大爷从厕所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二是写运粪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益的例子。

提问:这两个典型事例说明了什么?(同桌讨论。)

明确:前者说明了时传祥不怕脏、不怕累,工作负责;周恩来表扬时传祥的主人翁精神:自觉为党多做工作,做好工作。

5.时传祥参加“全国群英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和刘少奇主席握手合影留念。写这些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前后桌讨论。)

- 5 -

明确:表明时传祥的工作成绩以及党和国家给他的荣誉,也为后文作铺垫。

(三)讲析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三部分。

2.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看书后概括归纳。)

明确:写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时传祥都保持了正直、本分的人格。

提问:为了突出表现他这一性格,文中写了哪些事?(看书后同桌讨论。)

明确:①成了劳动模范的时传祥,五六十年代,哪次回老家都坚持扫村里的大道。

②坚信刘少奇主席不是坏人。“到死也不相信他是个坏人”。

③1973年春节,听说刘少奇主席逝世,时传祥精神失常,随即去世。

3.提问:中央领导关心时传祥一家人说明了什么?

明确:善良的人民需要时传祥,时代需要寻找时传祥精神,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

四、课文总结

1.文章主题的把握。

- 6 -

2.中心思想。

3.写作特点:

(1)开头、结尾独特新颖,尤其结尾十分含蓄。

(2)谋篇布局和细节描写很细致精巧,语言运用较讲究。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的思路很容易找出,就是以寻访时传祥为主线索,中间穿插时传祥的有关事迹的描述,主要是以时间为序去安排全文。在设计教案时先从作者写作的目的入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写这一篇文章。接着逐段分析时传祥的事迹,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进一步认识。并注意文章取材有详有略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选取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片段去写”的用意何在,然后慢慢让学生领悟到作者写时传祥不仅仅是为了写这个人,更重要的是写以时传祥为代表的劳动者身上所折射出来的精神,慢慢涉及到文章的主题。这样,就能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本文所要揭示的问题——即如何去创建人的“精神高原”。

- 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