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试题
一.选择题
1.海月水母的生殖腺来源于( )
A、外胚层 B、内胚层 C、中胚层 2、下列对于孢子纲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说法正确的是(A、红血细胞前期在人体内进行裂体生殖
B、红血细胞前期在按蚊体内进行孢子生殖
C、配子生殖仅仅在按蚊体内进行
D、孢子生殖仅仅在人体内进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绵动物——浮浪幼虫
B、腔肠动物——牟勒氏幼虫
C、扁形动物——两囊幼虫
、中胶层
)
D
D、环节动物——担轮幼虫
4、下列哪类动物最先出现两侧对称( )
A、原生动物 B、腔肠动物 C、扁形动物 D、原腔动物
5、原腔动物的皮肌囊肌肉是如何分布的( )
A、外层环肌,中层斜肌,内层纵肌
B、外层环肌,内层纵肌
C、仅有一层纵肌
D、外层纵肌,内层环肌
6、鳌虾具有几对附肢( )
A、17 B、18 C、19 7、下列那种动物具有血腔( )
A、蝗虫 B、蚂蝗 C、乌贼 8、环毛蚓自第15节开始出现了( )
D、20
、河蚌
D
A、盲肠 B、盲道 C、中肠 D、后肠
9、棘皮动物的呼吸器官( )
A、鳃 B、书鳃 C、肺 D、呼吸树
10、线形动物( )
A、具有圆筒型神经系统
B、具有链式神经系统
C、具有梯形神经系统
D、无神经系统
二.填空题
1、原生动物门孢子纲的代表动物是 。
2、胚胎发育经过六个阶段,分别是 。
3、扁形动物们的主要特征中出现的两感较进化的特征是 4、五大寄生虫是 。
。
5线虫动物门的排泄器官分为 和 。
6、卵的类型有 ,卵裂的方式有 。
7、 腔肠动物特有的。
8、 和 是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
9、第一次出现体腔在 。
11、昆虫有 等各种口器。
13、四大组织是
14、胚后发育的两种方式是 发育和 发育。
15、昆虫的一般特征是 ,其躯体可分为 3部分。
三、是非题
1、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寄主伊蚊。( )
2、凯伯尔式器位于河蚌围心腔前端的弥散状结构,又名围心腔腺,是河蚌的排泄器官。( )
3、田螺和鹦鹉螺都属于腹足纲。( )
4、动物界的第二大门是软体动物门 。( )
5、乌贼的贝壳是内骨骼。( )
6、水螅为淡水生活的腔肠动物,水螅有多种运动行为,如捕食运动、尺蠖运动和翻筋斗运动等,具有两个胚层和消化循环腔,具有辐射对称的体制是科学研究中的好材料。( )
7、团藻在动物演化上有重要意义,其分类地位是原生动物门。( )
8、人吃了未煮熟的“米猪肉”或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就可能感染绦虫病。( )
9、具有胞饮作用的动物是眼虫11、海绵动物是动物系统进化中的侧枝,它的特点有具领细胞,具水沟系,有胚胎逆转现象,具两个胚层。()
10、疣足是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
四.填图
简答题
试比较原生动物门各纲的运动器官。(5分)
2、河蚌适于埋栖生活的特点:(6分)
论述题:
何谓次生体腔?它有何意义?(8分
2、昆虫种类多、分布广的原因:(14分)
3.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8分)
答案:
选择:1、B 2、A 3、D 4、C 5、 C
6、C 7、A 8、B 9、D 10、A
填空:
1疟原虫
2受精和受精卵 卵裂 囊胚形成 原肠期形成 中胚层及体腔形成层的分化
3两侧对称 中胚层
胚
4疟原虫 血吸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 丝虫 钩虫
5肾型 管型
6均黄卵 偏黄卵 端黄卵 中央黄卵 等裂 不等裂 盘裂 表裂
7刺细胞
8刚毛 疣足
9原腔动物
11咀嚼式 嚼吸式 刺吸式 吮吸式
13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14变态发育 不变态发育(或答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
15(3对足2对翅) 头 胸 腹
是非题F TFT F T TT F T
填图
脑 ②嗉囊 ③心脏 ④卵巢 ⑤直肠 ⑥唾液腺 ⑦腹神经链 ⑧肠盲囊 ⑨马氏管 ⑩后肠
简答题
试比较原生动物门各纲的运动器官。(5分)
答:(1)鞭毛纲以鞭毛为运动器官,它是能运动的细胞表面突起,受核控制。
(2)肉足纲以伪足为运动器,伪足有运动和摄食的机能,且形态各异。
(3)孢子纲无运动器,或只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以鞭毛或伪足为运动器。
(4)纤毛纲以纤毛为运动器,纤毛比鞭毛短,数目多,运动时节律性强。
2、河蚌适于埋栖生活的特点:(6分)
⑴河蚌有两片坚硬的石灰质贝壳,还有肌肉发达的闭壳肌,可以坚硬的贝壳牢牢闭拢,保护它柔软的身躯不受敌害的伤害。
⑵河蚌有肉质的斧足,可以挖掘泥沙,将自己埋于沙内,从而减少了敌害的威胁。
⑶河蚌的外套膜围成一个外套腔,和鳃腔、鳃上腔、水管等结构结构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流循环系统。外套膜和鳃上着生有许多纤毛,纤毛摆动为水的定向流动提供了动力。水流在这些腔隙里循环,带来了含有食物,氧气丰富的水;带走了食物残渣、排泄废物和二氧化碳。另外,当雄河蚌性成熟时,精子随水流排出体外,又进入雌河蚌的体内。这样就解决了由于埋栖生活而产生的摄食、呼吸、排泄、排遗和生殖等诸多问题。
⑷河蚌的外套膜后缘有几处愈合,形成一个入水口和一个出水口,而且出水口比入水
口管径小,可以保证进入河蚌外套腔的水都是新鲜的。
⑸由于河蚌的缓慢运动,它的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循环。
⑹由于埋栖生活不需要接触复杂的外界环境,河蚌的运动能力很差,感觉器官也不发达。
论述题:
1、何谓次生体腔?它有何意义?(8分)
答:在环节动物的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一由中胚层包围的空腔,即次生体腔(真体腔)。在环节动物等原口动物是在胚胎发生中由中胚层带裂开形成的。故又称裂体腔。在后口动物则是由体腔囊法形成的。但在动物成体均表现为由中胚层包围的空腔。在具体划分时则以胚胎发生为依据。次生体腔为中胚层细胞所覆盖,此层由中胚层形成的膜称为体腔膜(体腔上皮)。
次生体腔的出现,是动物结构上的一个重要发展;它使消化管壁上有了肌肉层,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消化管与体壁分开,这就促进了循环、排泄等器官的发生,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完善;次生体腔为内脏器官的发展提供了内部空间。
2、昆虫种类多、分布广的原因:(14分)
⑴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飞行使昆虫在觅食、求偶、避敌和扩大分布范围等方面都比陆地动物要技高一筹。
⑵昆虫一般身体都比较小。
①体小只需要很少量的食物就能完成生长发育。
②体小便于隐蔽,体小还可使食物成为它的隐蔽场所,从而获得了保湿和避敌的好处。
③体型小对昆虫的迁移扩散十分有利。有翅昆虫可借助气流和风力向远处迁移。即使是无翅的种类,也可因其体小而借助鸟、兽和人类的往来,被带到别的地方去,这样就大大地扩大了它们的生活范围,并且增加了选择适合于生存环境的机会。
⑶食源广。昆虫口器类型的分化,特别是从吃固体食物变为吃液体食物,大大扩大了食物范围,并且改善了同寄主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寄主不会因失去部分汁液而死亡,反过来再影响昆虫的生存。昆虫的食料来源很广。
⑷昆虫有惊人的繁殖能力。
①昆虫的生殖能力极强。一般昆虫一生能产数百粒卵
②生殖方式多样。昆虫的生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胎生和幼体生殖。
③昆虫体小发育快,即在单位时间内可完成较多的世代。
这些条件联系起来,成为昆虫具有极高繁殖率的重要条件。因而在环境多变,天敌众多的自然情况下,即使自然死亡率达90%以上,也能保持它一定数量的种群水平。
⑸多变的自卫能力与较强的适应能力。昆虫在长期适应环境的演变中,有着多种多样保护自己安全,不受天敌伤害的自卫本领。
⑹完全变态与发育阶段性。绝大多数昆虫属于完全变态类,即幼虫和成虫在形态、食性和行为等方面明显分化,这种分化借助一个静止的蛹期来实现。这样,既扩大了同种昆虫的食料来源,满足了昆虫的营养需求,也是对外界环境的高度适应。
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8分)
答:(1)身体大多数为五辐射对称,是由两侧对称体形的幼体发展而来的。
(2)次生体腔发达,是由体腔囊发育形成的。
(3)体壁由上皮和真皮组成,上皮为单层细胞,真皮包括结缔组织、肌肉层及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真皮内面为体腔上皮。
(4)有水管系和管足这一特有结构。
(5)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不发达。
(6)雌雄异体,个体发育过程中出现各类幼虫,如羽腕幼虫、海胆幼虫、耳状幼虫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