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多个答案之间请间隔)
1.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进步质量。
2.《教育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 3.为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4.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为推进依法治教,要制定有关考试、学校、终身学习、学前教育等法律。
5.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 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 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 有纪律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奠定基础。
7.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 _性别 、 _民族 、_种族 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_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8.省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体确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9.县级以上应当制定和完善就学补助,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以及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对农村学生和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寄宿生免收寄宿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 10.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 11.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注意同 _体育、_劳动教育等紧密结合,要注意同_社会教育_紧密结合.
二、单项选择题
1.《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_____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 A.十 B.十五 C.二十
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实行每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A.五 B.三 C.八
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同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____教师职务(职称)。
A.正高级 B.副高级 C.中级
4.《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____。 A.骨干教师 B.教育家 C.特级教师
5.凡年满____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____周岁。
A、5 , 6 B、6 , 7 C、7 , 8
6.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____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A、体罚 B、体罚、变相体罚 C、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 7.各级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____的平均工资水平。
A、工人 B、医生 C、公务员
8.我国未成年人保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______周岁的公民。
A.16周岁 B.18周岁 C.20周岁
9.根据未成年人保规定,引导、教唆、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卖淫的,应依法______。
A.处罚 B.从重处罚 C.加重处罚
10.对离家出走且无法查明其父母或监护人的未成年人由______机构收容教育。
A.居委会 B.工读学校 C.儿童福利机构
11.从学生的个性上说,对于自卑感较强的学生,班主任首要的是要_______。
A.委以具体工作,并提出严格要求
B.善于发现和肯定他的优点,使之培养和树立自尊和自信心 C.采取措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D.与家长沟通,请家长改变家教方式
12.下列表达中,最不恰当的是_______。 A.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总参谋 B.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组织者 C.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 D.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建设者
13.心理学上有著名的一句话:“穿学生的鞋”,其含义不包括_______。 A.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理解学生 B.了解学生问题(错误)的形成原因
C.让学生知道你在从他的利益角度考虑 D.尊重学生,认同学生的观点或做法
14.班主任用暗示手段或借他人他事旁敲侧击,或用名言警句、格言、成语等简明语言加以提示,来帮助学生明白某些道理的谈话方式是_______。 A.谈心式谈话 B.渐进式谈话 C.循导式谈话 D.点拨式谈话
15. 万一发生较严重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老师处理事故的几个原则中,相对次要的是_______。
A.处理及时
B.措施合理得当
C.尽快恢复教育教学秩序 D.报告家长或监护人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必须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2.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批准。(×)
3.义务教育经费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
4.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 )
5.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承担责任。( ×)
6.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为主、教育为辅的原则。(× )
7. 未成年人救助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虐待、歧视未成年人;但是,在办理收留抚养工作中可以适当收取费用,获得利益。(×) 8. 没有纪律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 9. 根据班级建设的实际情况需要,班主任在制定班级制度的时候,应本着越多越好,越全越好的原则。 (×) 10. 我国最早出现近代新式学校是在洋务运动时期。 (×) 四、简答题
1.涛涛爱淘气,经常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有时还不完成作业。一天,他又在课上说话、做鬼脸,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老师非常生气,对涛涛说:\"你的课不要上了,回家把家长找来,什么时候你爸爸来了,你再来上课。\"涛涛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外面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了原因后,把涛涛送回教室。事后,校长把涛涛的班主任老师找去,提出了批评。请回答:你认为校长批评的对吗?班主任和涛涛同学应该怎样做呢?
对。学校是少年儿童受教育的地方,为了保护中小学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法律还专门规定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随便开除学生。教育和帮助有缺点的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学校、老师应当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这位班主任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经过的教育,涛涛也应当认识到自己仅违反了学校纪律,而且在课堂上随便说话,也影响了别的同学听,实际上侵犯了其他同学受教育的权利。
7.2013年11月,某镇中心小学六年级(2)班进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后,有五位同学成绩不及格,其数学老师王某罚这五位学生站到教室外的走廊上,并把试卷挂在胸口,让全校师生观看,结果造成这五位同学中有两位不肯去上学,一位学生要求转学。请你分析一下这位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做?
【分析】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不管是体罚,还是变相体罚,都是一种侮辱人格的行为,这种行为对未成年学生造成严重的后果,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伤害他们的人格尊严,导致他们与教师关系的恶化和对立。有时由于涉及人身伤害,还会造成学生家长与学校对簿公堂,导致学校与家长间的关系趋向恶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不成合力,不利于双方之间协调起来共同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中国教育的传统观念所致。一直以来,家长对不听话的孩子大都是采用暴力方式来进行教育的,认为“不打不成材”、“严师出高徒”、“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
易变坏”。在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下,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就理所当然了。其次,是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有些教师觉得自己收入低,在社会上没有地位,白学那么多知识,因而产生了万事不如意的感慨,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向学生发泄。最后,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一种负面作用。有些学校领导认为,只要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搞上去,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行,甚至暗中支持和鼓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做法。我国《未成年人保》第15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的行为。”我国《义务教育法》也规定:“禁止侮辱、殴打教师,禁止体罚学生。”如此可见,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而是应当遵守法律,认真履行其职责的。总之,教师应当切记,教育学生的利器是爱,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耐心细致,循循善诱,苦口婆心,而不是罚,不是体罚或“心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