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2015 学年 第 一 学期 第 周至第 周 课程名称 光合作用 学分 5 总学时5 理论: 1学时 实验: 4 学时 课程性质 必修课( √ ) 选修课( ) 基础课( ) 专业课( √ ) 任课教师 授课对象 王大庆 职称 中学一级教师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 1401、1402 班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应主要讲授:光合作用的过程及能量转化关系。它为学生理解植物与光,光在叶绿体中转化为化学能打下重要基础,从而为学生掌握光反教材分析 应和暗反应及其机理做好了知识铺垫,同时也为以后章节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光合作用及能量转换。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高探寻高效农业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农业,服务于农业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探究历程,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区别与联系。 和难点 教学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及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途径。 教学方法和手段 主要参考资料 多媒体教学法;自主合作法;练习法;分组讨论 人教版《生物》教材(分子与细胞) 教学流程、时间分配: 环节 新课导入 过程 一 学 习 新 课 二 1 2 3 4 三 巩固练习 课堂小节 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 叶绿体的结构 (美)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概念、化学反应式 光反应、暗反应的概念及反应机理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光合作用中H、C、能量的转化途径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选择题(7个) P106(1)、(2) 时间分配 2' 2' 5' 3' 8' 4' 3' 5' 5' 2' 1' 教学进程 教案填写说明:①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要求表明教材或参考文献的名称、作者、出版社和出
版时间。②教学方法、手段指使用直观教具、挂图、板图、多媒体教学及双语教学等方法。 ③教学进程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等。 ④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来。
⑤教后感是对本次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成功的地方以及存在的不足和学生反馈的信息情况进行总结。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光合作用 课程类型:新授课 第 3 次课 学时:1 上课日期:
1、教学内容(按章、节):本节取材于人教版《生物》(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四节(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主要内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能量转化关系。
2、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理解光合作用概念的内涵及探究历程,重点把握光合作用的过程,
尤其弄清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光合作用,可以培养学生掌握植物栽培的必要知识,提高
合理利用光能以及探寻高效农业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光合作用,从而让学生体会大自然中植物与光之间的关系,
激发学生探寻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奥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学好生物将来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坚定信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探究历程,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及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途径。
4、主要参考资料:人教版《生物》教材(分子与细胞) 5、教学进程: 教学过程
教学提纲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 学生:有外膜和内膜。 学生:基粒(2—100个类囊体) 学生: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新课导入: 叶绿体的 结构特点 外表有双层膜,内有基粒 ,基粒之间充满了基质。 注意观察 (1)双层膜? (2)与功能有关结构? (3)完成什么生理过程? 恩格尔曼的试验及试验结论 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观察对比试验并说出试验装片;置于黑暗的环境;结论 用极细光束照射。 学生:O2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学生: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 合 作 用 的 原 理 和 应 用 一、光合作用的 探究历程。 1771年,(英)普利斯特利用燃烧蜡烛和小白鼠证明: 1779年,(荷)英格豪斯证明: 1845年,(德)梅耶证明: 1864年,(德)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生成物 1939年,(美)鲁宾、卡门用18O证明: 1940年,(美)卡尔文用14C证明: 学生:植物吸收CO2 学生:普利斯特利的试验必须有光才成功。 学生: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学生: 光合作用生成物有淀粉、O2 学生:光合释放O2来自H2O 学生:CO2转化为有机物。 光 合 作 用 的 原 理 和 应 用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化学反应式、产物 2、光反应阶段 ① 什么叫光合作用? ②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 ③光合作用的产物 ①光反应阶段的概念? ②光反应的场所? ③光反应的条件? ④物质变化? ⑤能量变化? ⑥与暗反应的联系? 学生: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关键词:叶绿体、光能、CO2、H2O、有机物、O2 学生:CO2+H2O→(CH2O)+O2 糖类 学生: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光反应。 学生: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 学生:光、色素、酶。 学生:H2O→[H]+O2 ADP+Pi+能量→ATP 学生:光能→ATP中的化学能。 学生: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暗反应阶段 ①暗反应阶段的概念? ②暗反应的场所? ③暗反应的条件? ④物质变化? ⑤能量变化? ⑥与光反应的联系? 学生:光合作用的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学生:在叶绿体内基质中进行 学生:酶 学生: 学生: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 学生:暗反应产生ADP和Pi为光反应提供原料 3、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4、光合作用中 H、CO2、能量 的转化途径 从反应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四个方面加以区别 H2O中的H的转化途径: CO2中C的转化途径: 能量的转化途径: 见课件或者教案 学生:H2O→[H]→(CH2O) 学生:CO2→C3→(CH2O) 学生: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学生:空气中CO2的浓度。 学生: 土壤中H2O的多少。 学生:光照时间的长短 学生:光照的强弱 学生:温度的高低 学生:矿物质的含量 甲:适当增加CO2的浓度 乙:保持适当土壤含水量 丙: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作物光照面积 丁:适当增强光照强度 戊:保持适当的温度 己:增加矿物质含量 光 合 作 用 的 原 理 和 应 用 三 光 合 作 用 原 理 的 应 用 ①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②提高光合效率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 巩 固 与 练 习 (1)光合作用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 二氧化碳的固 ②氧气的释放 ③叶绿素吸收光能 ④水的光解 ⑤三碳化合物被还原 (2).在暗反应中,固定二氧化碳的物质是( ) (3)、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4).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转变成葡萄糖,最起码需要的条件是( ) (5).光合作用不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是( ) (6)、.叶绿体中色素的作用是( ) (7).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选择内容 标准答案 A④③②⑤① (1) D B.④②③⑤① C. ③②④①⑤ D.③④②①⑤ A三碳化合物 B.五碳(2)B 化合物 C.[H] D.氧气 (3)B A.光合作用全过程都需 要光 B.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 反应都需酶的催化 C.光合作用全过程完成 后才有氧气的释放 D.光合作用过程完成后 才有化学能的产生 (4)B ①CO2②叶绿素分子③ ATP④[H]⑤多种酶⑥五碳 化合物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 A.ADP+Pi+能量 (5)C ATP B.氧气的产生 C.二氧化碳的固定 D.[H]的产生 (6)D A.固定二氧化碳 B.还原二氧化碳 C.形成葡萄糖 D.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①H2O ②ATP (7)、A ③ADP ④CO2 小结 • §5.4(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 光合作用的过程 • 光合作用的概念化学反应式及产物 • 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概念及反应机理 • 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 光合作用中C、H、能量的转移途径 •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P106 (1)基础判断题1—6。 (2)拓展题第一题。 §5.4(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概念、化学反应式及产物 2、光反应、暗反应阶段的概念及反应机理 3、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4、光合作用中H、C、能量的转化途径 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6、教后感:通过本节学习,使我进一步理解了光合作用是“绿色加工厂”、是“空气净化器”的贴切比喻,光合作用给世界带来的丰富的物产和促进了生物的进化。通过学习,使同学们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热爱世间万物,更加珍惜我们的地球。同时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平时多深入生活,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分忧,为民造福的坚定信念。
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