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及场所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培养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师生互补,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探索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
1、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的原因。 2、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试验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师:欢迎同学们走进我们的生物殿堂,在学习本节课之前,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植物是吃什么长大的”。
师:同学们都知道人和动物的各种生命活动需要依靠食物来提供能量。那么你知道绿色植物是通过什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获得能量的呢?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获得能量的。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师展示课题并板书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新授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节课要完成的目标有哪些? 展示“教学目标”
师:本课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探索的精神。
师:下面我们就通过探究实验来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展示标题“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及目的要求并板书 展示实验目的要求
师:请同学们依据实验的目的要求,完成导学案的“提出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分别作出假设。 学生完成提出问题,并分别作出假设。
生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吗? 生2: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吗? 生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生2: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
展示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翻到P63,教材中已经完整的展示了实验计划,老师在课下已经帮组大家完成了前两个步骤,下面由同学们完成第三步。为了更好的完成探究,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隔水加热”视频 展示实验器材
师:请同学们检查实验台上的实验器材,是否有缺失,如有缺失要及时报告。 师:在进行分组实验之前,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晃动桌子,不要从上往下直视装酒精的小烧杯,防止热水烫伤。酒精只能隔水加热,否则将发生危险!
1
一旦酒精外溢燃烧,请用湿布或沙子覆盖火焰,千万不要用水扑灭。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去盖灭,不能直接用嘴吹。
师:下面开始进行分组实验。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待“隔水加热”环节基本完成。
师:现在我们来了解详细的实验过程。 播放“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flash动画
播放实验全过程,并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述每一步骤。
播放完毕,学生开始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导学案“制定计划”中的问题。 解决“制定计划”中的问题
师:“制定计划”中的问题同学们探讨完了,下面我们请小组长代表发言,说出你们小组对问题的见解。
小组长分别发言和补充,教师引导共同解答“制定计划”中的问题。 a、暗处理:如何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 b、遮光:针对验证“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该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应该是 光 。 请同学们利用以下的材料用具:天竺葵、曲别针、黑纸片,依据教材,设计出对照实验,并说出这样设计的实验原理。
师:哪一组同学愿意到讲台上来进行演示? 学生依据教材实验设计进行演示。
展示方案“从一盆植物上选取一片叶子的两个部分”
师:教材中所设计的对照实验是“从一盆植物上选取一片叶子的两个部分”,请同学们看屏幕中的另外两种方案?
展示另外两张设计方案
(1)两盆植物上分别选一片叶子进行对照。 (2)一盆植物上选两片叶子进行对照。 师:这两种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生1:不合理,因为方案中的变量变的更多了。
生2:不合理,对照试验要求变量只有一个,只有在变量只有一个的情况下,我们设计的实验才会更加的严谨。
……
师:同学们说的对,“从一盆植物上选取一片叶子的两个部分”这个方案变量只有一个,是最科学、也是最严谨的。
c、光照
师:刚才我们作出了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这一假设,那么怎样来验证淀粉的存在呢? 淀粉遇碘变蓝,可以滴加碘液验证 。 师演示淀粉遇碘变蓝
d、脱色:当我们用碘液检验绿叶中有淀粉的生成时,能否在绿色的叶片上,直接滴加碘液来观察淀..粉变蓝的现象? 不能 ,为什么? 叶片中含有叶绿素,现象不明显 。 .
师提示:绿色背景下和白色背景下那个更明显? 师:如何排除绿色的干扰? 生:去除绿色。
如何排除绿色的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去除绿色 。
师:去除绿色也就是脱色。叶片中的叶绿素很容易溶解于酒精,加热可以加速叶绿素的溶解。
加热时为什么不直接加热酒精,而要“隔水加热”? 酒精的燃点低,容易自燃,防止出现危险 。 e、漂洗、滴加碘液:用镊子取出叶片并用 清水 漂洗,冲洗掉酒精;滴加碘液后,再用 清水 漂洗,冲洗掉碘液。
2
f、观察现象
师:请同学们回顾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争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实验步骤。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实验步骤: 暗处理→遮光→光照→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 师在学生概括每一个步骤的同时进行展示
师:同学们对本实验是否还有疑问? 如有疑问,引导解答疑问……
如果没有,完成探究。并将观察到的变化填写在导学案的表格中。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填写表格 前 ① ② ③ 脱色前后叶片的颜色变化 脱色前后酒精的颜色变化 滴加碘液前后叶片见光部分的颜色变化 滴加碘液前后叶片遮光部分的颜色变化 绿色 无色 绿色 现象 后 黄白色 绿色 蓝色 ④
绿色 不变色 师:通过实验观察,同学们已经将表格填充完整。下面我们请小组代表对本组所观察到现象进行表述。 学生代表分别表述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变化。
根据学生的表述分别展示实验现象中①②③④颜色的变化 并展示结论
师可用学生的实验结果利用展台展示
见光 变蓝 淀粉 光合作用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无光 不变蓝 无淀粉 无光合作用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展示结论并板书
板书: 产物:淀粉 条件:光
师:那么有没有实验结果不同的小组呢?
如有不同的小组,共同分析原因;如果没有进入下一环节。 …… 展示实验延伸
师:同学们,如果把染成蓝色的这一部分叶片切成薄片,制作成叶片的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你认为应该是该叶肉细胞内的哪一个结构变蓝了?想一想,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 展示“细胞结构中叶绿体变蓝”动画
学生分析讨论,师引导得出,细胞内的叶绿体变蓝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师板书
场所:叶绿体 展示学以致用
师:想一想,运用刚才实验的方法,能把你的照片印在绿叶上吗?
学生分析讨论,师引导得出,将黑纸片替换成自己的照片底板遮在绿叶上就可以实现。
3
展示联系生活
师:那么生活中你能不能想到类似的例子呢? 学生思考讨论并举例。 展示当堂练习
师:为了验证今天同学们收获的如何,下面我们来完成以下的练习题。 下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的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2】处两面遮盖,移入阳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加热后加碘液出现的变化。分析并回答:
(1) 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的部分变成了什么颜色? (2) 加碘液后发现【1】、【2】两处均不变蓝,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3) 【3】处遇碘后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实验前将
植株放在黑暗环境中的目的是什么?
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了那些收获?
可让学生上黑板将六个环节中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补充完整。 生结合助学p总结本课收获的内容 ……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产物:淀粉 条件:光 场所:叶绿体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