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视觉传播场域的公民新闻伦理分析

基于视觉传播场域的公民新闻伦理分析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3_11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学术沙龙 基于视觉传播场域的公民新闻伦理分析 张心怡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简单来说,公民新闻即由公民、:群众而非职业记者报道的新闻事件,在高科技的推动下,新闻传播渠道越来 越多,为公民新闻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传统新闻在强调理性和客观的同时,缺乏变通,太过呆板,在一定程度上反 被强权控制。公民新闻则更倾向于主观情感,多体现为弱者的呼吁,对传统新闻伦理形成了挑战,虽能弥补传统新 闻伦理的某些不足,但是否就能真正代表社会的正义,或成为新闻主流。还需要再三深思。 关键词:视觉传播场域;公民新闻伦理;传统新闻; 中图分类号:G21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69—01 一、公民新闻概述 却无意中发现了法院内部的一些丑恶行为。 公民新闻虽只有20多年的历史,却凭借快速报道、迅速 对于整个事件,我们应进行深深反思,爆料人之所以选择 传播蔓延以及强烈的视觉等特点冲击着传统新闻,尤其在新 这种方式,仅仅是因为被逼无奈。从其中可看出传统新闻规约 闻伦理上,两者似乎处处都相矛盾,难以找到契合点,如责任 性的缺陷,即规约伦理很容易利用当前流行的意识形态或人 和自由、弱者和强权等问题,莫衷一是。关于公民新闻,还没有 们普遍形成的伦理信念,以至于某些最可疑的观念被忽视。公 权威的定义,但表现出来的某些特征被很多人认可,从主体来 民新闻的自由性质则对这种局限进行了批判,弥补了其不足, 说,新闻报道者是普通民众,而非专业的新闻记者;采集新闻 然而在此案件中,虽揭露了官场中的某些黑暗,但传播者这种 的途径,多是利用个人DV、摄像手机等高科技产品自行拍摄; 私拍行为是否触及法律呢?且这种自由一旦失控,极易形成个 传播媒介,以网络为主,多通过微博、博客等新媒体进行传播。 人英雄主义,偏离了一个极端,却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由于当前科技比较发达,视觉采集编辑十分方便,而且视 (二)传播原则 觉效果比文字效果更真实、更强烈,所以公民新闻的传播者都 传统新闻在传播时更倾向于理性和客观事实,公民新闻 更愿以视频的形式进行新闻传播,但很多公民新闻在体现高 则更多地体现为道德情感,部分人只是为了一时之快,如网上 科技的同时,都违背了新闻最基本的特点,即真实性、准确性、 的许多恶搞视频。 时效性,而且,许多公民新闻都是弱势群体发出的,伸张社会 传统新闻的工作者遵守的伦理规则较为理性,但在分辨 正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是无可厚非,但其中不乏捣乱者趁 品质优劣、伦理对错等方面,理性显然是比较冷漠、呆板的。公 此煽风点火,以至于事态越发展越严重。因此,针对公民新闻, 民新闻则以道德情感为主,主观性较强,但其中体现出的正义 对其先进合理之处,应积极保存并发展;对其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往往是以新闻不客观为代价的,这也正是公民新闻遭受 也必须严惩不贷。 诟病的原因之一。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人是情感动物,主观倾 二、视觉传播场域下的公民新闻伦理和传统新闻伦 向和利益冲突难以避免,很容易带人报道中来。 理对比 (三)传播立场 (一)传播动机 多数公民新闻带有自主性,而且比较强调正义,但这种正 从新闻的发布动机来看,传统新闻工作者多是职业需要, 义能否代表一种纯粹的正义还有待证实。提及正义,必然要谈 在传播新闻时,往往要考虑多方面的利益,面临着来自政治、 到强者和弱者,这是一个难以协调的社会话题。公民新闻最初 社会、经济等多方的压力,属于“规约性伦理”范畴,有一定的 多代表弱势群体利益,尤其是向强者利益发出声讨的新闻,更 局限性。公民新闻则完全是公民个人发布的,要 多地体现的是 容易获得民众支持。这其中的确揭露了一些社会的不公,但关 人本主义和个人自由,在报道时多以自身勇气和良心为基础。 键在于,公民所谓的正义其实往往是针对权威者的利益而提 2013年8月初,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集体招妓事件 出的,如果为了维护正义,就可以不择手段,那这种得来的正 轰动一时,迅速引发社会各界的舆论关注。事件源于网上发布 义如何在那些利益被破坏的人身上体现呢? 的一个长达8分钟的视频,详细地记录了5位高级法官在某 三、结束语 度假村夜总会的嫖妓过程。刚开始,部分视频遭到屏蔽,但在 公民新闻伦理弥补了传统新闻伦理的某些不足,但同时 社会舆论下,上海高院不得不出面对此事展开调查。后经查 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在面对理性和情感,责任与自由等矛盾冲 实,上海市纪委、高院党组及其他部门依法对五人做出了应有 突时,不能轻易下结论,还需将两者中和。 的惩罚。很快,视频的爆料人也浮出水面,并解释了事情的来 龙去脉。因对一起案件的判决不服,爆料人怀疑原告与法院有 参考文献: 某些特殊关系,并以此对案件有所干涉,最终探得原告律师和 【1】苏状,王梅芳.论视觉传播场域下的公民新闻伦理U].新闻界 高院法官有亲戚关系,爆料人的本意是搜集原告律师的证据, 2012,24(18):135—145. 2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