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分类
自然界的植物约有50余万种,人们为了研究与应用上的方便,常将其按不一致标准分成若干类。总的来说,这些分类方法可分成两类:
自然分类系统:根据植物界的亲缘关系与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分类。多在理论学科中使用。
人为分类系统:根据人为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着眼于人们使用时的方便。多用于应用学科中。
在园林树木学课程中,这两类分类方法都要用到,下面将分别作一下简要介绍。
第一节
植物自然分类法的基本知识
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中一门基础学科,要紧研究不一致植物类群的起源、进展与进化的规律。根据植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将植物分门别类,便于研究,也便于识别与应用。
一、 植物自然分类的方法
自然分类的方法,通常使用如下一系列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有的时候也设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与变种等。其中“种”为基本单位,然后集中相近的种为属,相近的属为科,相近的科为目等等,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
本课程中经常用到的是其中的“科”、“属”、“种”、“亚种”、“变种”、“变型”等。下面再明确一下这几个基本概念:
“种”(Species):是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这个类群中的所有个体都有着极其近似的形态特征与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能够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而使种族
连续,它们在自然界又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客观存在一类群,形态特性极相近。
个体交配延后代,自然地域有区分。
“种”具有相对的稳固性,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长期的种族连续中,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在同种内会发现一些具有相当差异的集团,按照差异的大小,又可分为:
亚种(Subspecies):除了在形态构造上与原种有显著不一致的特点外,在地理分布上也有一定较大范围的地理性分布区域。
变种(Variety):尽管在形态上有显著变化,但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变型(Form):是指在形态特征上变异比较小的类型。如花色的不一致、刺的有无等。
种虽具有稳固性,种下变异也发生。 形态结构变化大,亚种变种皆可能。 亚种具有地带性,变种区域不分明。 形态仅有小变异,此种情况称变型。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常用到“品种”(Cultivar)这个概念,所谓“品种”原先并不存在于自然界中,而纯属人为制造出来的,因此在自然分类系统中并没有这个概念,只出现于一些应用学科中。这类人工培养而成的植物,当达到一定数量成为生产资料时即可称之该种植物的“品种”。
自然界中本无有,纯属人工培养成。 需要达到一定量,当作生产资料用。
二、 植物自然分类系统
目前分类系统在裸子植物门部分,多使用郑万钧编著的《中国植物志》第七卷系统排列;被子植物门,目前常用的分类系统有三种: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与克朗奎斯特系统。
恩格勒,哈钦松
克朗奎斯特系统
(一) 恩格勒系统
1. 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两个纲,单子叶植物纲在前(19年新系统调整为双子叶植物纲在前)。
2. 双子叶植物纲分为离瓣花与合瓣花两个亚纲,离瓣花亚纲在前。 3. 离瓣花亚纲,按无花被、单被花、异被花的次序排列,因此把柔荑花 序类做为原始的双子叶植物处理,放在最前面。
4. 在各类植物上又大致按子房上位、子房半下位、子房下位的次序排列。 (二) 哈钦松系统
1. 认为单子叶植物比较进化,故排在双子叶植物之后。
2. 在双子叶植物中,将木本与草本分开,并认为乔木为原始性状,草 本为进化性状。
3. 认为花的各部分呈离生状态,花的各部呈螺旋状排列,具有多数离生雄蕊,两性花等性状为原始的;而花的各部分呈合生,附生,合生雄蕊,单性花为进化的性状。
4. 单叶与互生是原始性状,复叶或者对生为较进化状态。 5. 单子叶植物起源于毛茛目,较双子叶植物进化。
(三)克朗奎斯特系统
1. 被子植物们(有花植物门)分为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两个纲。
2.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下分为6个亚纲:木兰亚纲、金缕梅亚纲、石竹亚纲、五桠果亚纲、蔷薇亚纲、菊亚纲;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分为5个亚纲:泽泻亚纲、棕榈亚纲、鸭跖草亚纲、姜亚纲、百合亚纲。
3. 该系统中科的范围与哈钦松系统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有一些科的范围较大。如小檗科含南天竹科、桦木科含榛科、藤黄科含金丝桃科、杜鹃花科含越橘科、八仙花科含山梅花科、醋酱草科含阳桃科、萝藦科含杠柳科、紫草科含厚壳树科、百合科含假叶树科与龙舌兰科中的木本属等。
三、植物分类检索表
分类检索表是鉴别植物种类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检索表,初步查出科、属、种的名称,从而鉴定植物。我们要学会查与编检索表的方法。
检索表的编制原则是根据一群植物不一致的要紧特征与相同的特征来编制的。好的检索表在选择特征上要明显,应用起来才方便。常用的检索表有两种,一种是定距检索表,一种是平行检索表。这里只介绍定距检索表。
在定距检索表中,对某一性状的描述是从书页左边一定距离处开始,而与其对应的性状描述亦从同一位置开始;其下一级的两个相对性状的描述又均在更大一些的距离上开始,如此下去,直至检出所需的名称。比如下面两组植物的检索表为:
例一:小麦、花生、高粱、大豆、玉米 A1 双子叶植物
B1 三小叶复叶....................................大豆 B2 四小叶复叶....................................花生
A2 单子叶植物
B1 果实在植株中部................................玉米 B2 果实在植株上部
C1 有芒.......................................小麦 C2 无芒.......................................高粱 例二:银杏、油松、刺槐、白皮松、国槐、黄杨、紫荆 A1 针叶
B1 两针一束......................................油松 B2 三针一束......................................白皮松 A2 阔叶 B1 复叶
C1 有托叶刺...................................刺槐 C2 无托叶刺...................................国槐 B2 单叶
C1 常绿.......................................黄杨 C2 落叶
D1 叶扇形...................................银杏 D2 叶心形...................................紫荆 第二节
园林树木的常用人为分类法
观赏树木的人为分类方法有多种,但总的原则均是方便于园林建设的需要,下面我们介绍较为常用的几种:
一.依树木的生长类型分类
乔灌丛藤与匍地
增加竹类更相宜
(一)乔木类:树体高大(通常自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与小乔(6~10 米)等四级。
本类又常依其生长速度而分为速生树种(快长树)、中速树种、缓生树种(慢长树)等三级。
(二)灌木类:树体矮小(通常在6米下列),主干低矮。
(三)丛木类:树体矮小而干茎自地面成多数生出,无明显的主干。
(四)藤木类:能缠绕或者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的木本植物。依其生长特点又可分为: 1.绞杀类:具有缠绕性或者较粗壮、发达的吸附根的木本植物,可使被缠绕的树木缢紧而死亡。
2.吸附类:可借助吸盘或者吸附根而向上攀登。 3.卷须类:可借助茎、叶卷须向上攀登。 4.蔓条类:借助于长枝上的钩刺攀附而向上生长。
(五)匍地类:干、枝等均匍地生长,与地面接触部分可生出不定根而扩大占地范围。 (六)竹木类:指竹子类植物。
二.依对环境因子的习惯能力分类
(一)按照热量因子:根据树种自然分布区域内温度的状况,可分为热带树种、亚热
带(暖带)树种、温带树种与寒带亚寒带树种。通常各地园林部门为了实际应用的目的,常依树种的耐寒性而分为耐寒树种、不耐寒树种与半耐寒树种等三类。
(二)按照水分因子:通常可分为耐旱树种(其中又可分为数级)、耐湿树种(其中又可包含几级与湿生树种)。
(三)按照光照因子:可分为阳性树种、中性树种、阴性树种(耐阴树种),每类中又可分为数级。
(四)按空气因子:可分为抗风树种、抗烟害与有毒气体树种、抗粉尘树种与卫生保健树种(能分泌、挥发杀菌素与有益人类的芳香分子)等四类。每类中又可细分为若干组。
(五)按土壤因子:可分为细酸性土树种、耐碱性土树种、耐瘠薄土树种与海岸树种等四类。每类中再分若干级。
三.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
(一) 赏形树木类(形木类) (二) 赏叶树木类(叶木类) (三) 赏花树木类(花木类) (四) 赏果树木类(果木类) (五) 赏枝干树木类(干枝类) (六) 赏根树木类(根木类) 以上各类均可细分为若干类。
四.依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类
(一) 独赏树(孤植树、标本树、赏形树)类 (二) 遮荫树类
(三) 行道树类 (四) 防护树类 (五) 林丛类 (六) 花木类 (七) 藤木类 (八) 植篱及绿雕塑类 (九) 地被植物类 (十) 屋基种植类 (十一) 桩景类
(十二) 室内绿化装饰类(包含木本切花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