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故事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的一户农民家里。
年少时代,他亲眼遇到了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抢夺之类的战事。他亲眼目睹了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地区贫苦的人民呼吸相通,有着想坚决打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压迫的汉、契丹、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国,深入骨髓\",各族人民纷纷自动组织起来反抗战争。但是从12世纪20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激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起组成联盟,站在抗金战争的最前线。虽然,的北宋统治集团,采取妥协、投降的,1127年,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被金人掳走后,继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头目赵构同样是一个投降派。他喜欢在江南一带游动,经常沉醉于欢天酒地的无限美好的生活之中,并没有真正组织抗金反抗并把它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打算的计划中去,反而学会利用秦桧等投降派,通过秦桧等出面进行一系列的投降方面的措施活动;另一方面则利用宗泽、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宝座和积累准备投降的资本。到了12世纪20年代中期,东自江淮,西至陕西一线的宋、金双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形成后,赵构、秦桧统治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南宋抗金斗争的最大阻碍方;反过来,岳、韩世忠等抗战派,则成了赵构、秦桧投降派活动的最大障碍和他们所谓的绊脚石。南宋朝廷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是明争暗斗。
但是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金到底,他放下个人的安危于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的斗争和反对。1139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刻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怨恨)之”。和议达成后,宋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封赏。可是,诏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
接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 “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并再次表示一定要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令赵构、秦桧怀恨在心。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他率领,联络北方义军,比较有效地从事抗金战争,准备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1139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师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当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但是人生无常,他的抱负还没有等他实现,宋高宗赵构最终还是把岳飞召回朝廷,最终以“莫须有”的名义将这位民族英雄斩杀了。这是当时社会的悲哀,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我们必须铭记历史,爱好和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