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派遣(qiǎn) 拈轻怕重(niān) 佩服 家谕户晓 B.鄙薄(bó) 以身殉职(xùn) 教训 见异思迁 C.狭隘(ài) 满腔热忱(chéng) 极端 漠不关心 D.纯粹(cuì) 麻木不仁(rén) 殖民 精亦求精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纯粹 殉职 翻来复去 咄咄逼人 B.慷慨 飘渺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C.蜷伏 帐蓬 众目睽睽 煞有介事 D.炫耀 晕眩 废寝忘食 害人听闻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拉帮结派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C.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D.那种冷清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4、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采纳并征求了同学们关于如何进一步办好文学社的意见。 B.艺术家们准备了亲自选定并签名的读本,捐赠给边远山区的孩子。 C.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拉开了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
D.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1 / 8
A.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B.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C.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D.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6、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
生命,需要珍藏。珍藏一句劝告, ;珍藏一份付出, ;珍藏一回教训, ;珍藏一次挫折, 。
①人会变得睿智 ②人会变得无私 ③人会变得谦和 ④人会变得奋进
A.④②①③ B.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①③ 7、根据课文默写诗文。
(1)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2)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3)杜牧的《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 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笑有鸿儒 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8
(4)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或曰:“陋,如之何?”
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
3 / 8
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3.第⑦段写蓝蝶花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 你要做什么呢
王安忆
①在我学琴的时候,一个唱歌的朋友带我去见一个拉琴的朋友。路上,他告诉我,那朋友琴拉得很漂亮,因为成分不好,屡次上调不成,投考文工团也终因政审不合格而不成。
②真倒霉啊!我叹息。此时,我亦在农村,亦在投考文工团。成分尚说得过去,问题则是业务能否及格了。
③我懵里懵懂地跟着唱歌的朋友拐进一条弄堂,走上一弯木楼梯,来到他家。他引我们走进一间亭子间,让我拉琴给他听。他很认真地看着我拉琴,听我拉完一支曲子,给我讲了些什么。讲的什么我全忘了。
④后来,他拉给我看,拉得很认真,拉完一支曲子,又给我讲了些什么。讲
4 / 8
的什么,我也全忘了。
⑤最后,他帮助我处理了两支曲子,以应付招考。他讲了许多,我都记不得了。
⑥“每天练四个小时才好。”他对我说——这个,我记得的,他正伏在桌上帮我修改谱子。我不响。停了一会,我说:“我并不喜欢拉琴。”“那么,你喜欢做什么呢?”他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微笑着说,“你要做什么呢?”我不响。过后,我们告别了,走下了木楼梯。
⑦那样的年龄,莫名其妙地有着一肚子莫名其妙的情感,找不到出口,也是难受的事。于是,便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写一只娃娃,写隔壁的男孩子……一切都写尽写完了,却还要写。实在没什么可写的了,忽然想起了那个人的那一句话:
⑧“你要做什么呢!”
⑨很多日子过去了,很多悲欢成了往事。终于考上了文工团,自己明白不是拉琴的料,又不知自己究竟是做什么的料。无聊的时候,东想西想,偶尔会想起这个人,他微笑着对我说:
⑩“你要做什么呢?”
⑾后来,不知不觉地写起小说,被叫做“作家”。深感终于找到了与之合适的事情,终于有些事情可以做做。每日早起晚睡,煞有介事地写来写去,写完许多白纸和墨水。忙得很欢,心中不再有空处去乱拽情感来排解了。倒是充实。
⑿然而,眼看着偌多的劳动者为社会创造切实可见的物质财富,科学家实践着新的技木,运动员赢得锃亮的金牌,让全世界抬头仰望五星红旗升起……看到自己忙来忙去为了一张白纸,真觉得空洞得可以,不着天又不着地。忽又茫然起来,想洗手不干。胡思乱想起来,有时候又会想起那位萍水相逢的朋友,他微笑着转过头对我说:
⒀“你要做什么呢?”
⒁是呀,我要做什么呢?一个人总必须要做点什么,否则就更加空洞了。也只有这样了。只有这样做下去,既然一个人总要做点什么。不做什么,会平添烦恼。无事生非嘛!
⒂多少悲欢变成往事,往事又过去。淡了的淡了,忘了的忘了,不愿想的就
5 / 8
不去想,不愿忘的就写下采。可是有一种东西是你没想而又没忘的,它像是被记忆的筛子误留下的一颗小小的微粒,躲在记忆的角落。
⒃我再记不起那是一条什么马路,一弯什么样的楼梯,一间什么样的亭子间。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工作,现在怎样,还好吗?我只记得他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⒄“你要做什么呢?”
⒅是啊。我要做什么呢?我总要做点什么吧!
(选自《广州日报》2017年6月1日,有删改)
1.“你要做什么呢”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请从结构上分析其作用。 2.阅读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那样的年龄,莫名其妙地有着一肚子莫名其妙的情感,找不到出口,也是难受的事。于是,使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写一只娃娃,写隔壁的男孩子…… (1)“莫名其妙”在一个句子中出现两次,请分析妙处。 (2)“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如何理解“见不得人”?
3.文中—再写到拉琴的朋友教给我的—些技巧,我都“忘了”“记不得了”,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关于写小说这件事,文章⑾⑿两段有看似矛盾的描述,请结合加点词语谈谈作者产生不同感受的原因。
5.“你要做什么呢?”作者不断问自己,也在问每一个读者,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生活,说说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四、写作题(40分)
岁月匆匆,十四五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
请以“十四岁,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要求:(1)用真实的事例来表达真情实感。(2)把故事写完整,书写要工整。(3)字数600字以上。
6 / 8
参:
一 B B A B A B
(1)不问苍生问鬼神 (2)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3)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
1.(1)出名,有名。 (2)这。 (3)博学的人。 (4)官府文书。
2.(1)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2)有人说:
“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
3.惟吾德馨 君子居之
4.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三 【答案】
1.①花瓣娇小不起眼;②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③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④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蓝蝴蝶花清婉美丽的花容,表现了作者对蓝蝴蝶花浓浓的怜爱之情。
3.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4.结构上,总结全文并照应开头;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1.(1)呼应标题(点题);(2)线索分明,脉络清晰;(3)回环往复,层层推进。 2.(1)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前者强调原因复杂,后者强调情感复杂,两次重复,表达了迷惘的青春
7 / 8
期难以排遗又无法言说的复杂情感。 (2) 此处的“见不得人”是不能让人看见或知道的意思,表明自己当时的写作很幼稚,羞于让人看。
3.(1)用“忘了”“记不得了”和“只记得”形成对比;(2)突出“你要做什么呢”这句话在我心中的分量以及对我的影响。
4.觉得充实,是因为终于找到了与之合适的事情,终于有些事情可以做做,心中不再有空处。觉得空洞,是因为跟那些创造财富做出大贡献的人相比,自己的写作似乎看不到明显的价值,于是产生自我怀疑。所以两处并不矛盾。 5.(1)人应该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不能无所事事;(2)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合适的职业;(3)人生应该有清晰的目标,并为目标而努力;(4)不管处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要乐观面对生活,做出一番事情来。(言之有理即可) 四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