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摘要】在教学中,学生不免会犯许多错误,作为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本文从四个方面说明应怎么样对待学生的错误:其一要正视学生差异;其二要善待学生缺点;其三要利用错误,激活学生的思维创新;其四要剖析错误,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学生的错误。
【关键词】正视,学生,错误,利用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彩的。在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创造的迸发……这些“精彩的故事”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而我们所容易忽略的是另一种“精彩”———“错误”,他也同样会伴随着教学的始终。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的错误虽然是幼稚的、可笑的,却往往又是美丽的,闪烁着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火花。因此,我们要善待学生美丽的错误,千万别用成人的眼光去抹杀学生做好人的愿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篇课文叫《一路花香》,说印度有个挑水工每天到远远的小溪边挑水。他有两只水罐,一只有裂缝,另一只完好无损。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家,而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到达目的地时,里面只剩下半罐水了。然而,挑水工并没有怨恨、嫌弃
那只有裂缝的水罐,而是利用了该水罐的缺陷,每天用它漏下的水给路边的花儿浇水,于是就有了一路花香。
或许是因为职业的缘故吧,读罢这则故事自然联想到的就是学生,就是教育。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认识和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呢?
其一,正视学生差异。在现实中,学生在各方面存在差异,这是不辩的事实。正如“好桶”和“破桶”。一个班集体、一个学校,就是由一部分各方面都表现优秀、突出的学生和一部分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缺乏能力的学生组成的,甚至还有一部分“差生”。退一步来讲,再好的学生也不是“完人”。要不哪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而挑水夫能挑成水就要有两个桶,虽然这个“破桶”只能给主人“半桶水”的贡献,但它还是能起到平衡作用,让挑水夫把水挑到主人家。没有这个“破桶”就无所谓这副担,无所谓这位挑水夫了。我们现实的教育无不是这样,因此,我们要正视教育对象的差异,好学生和差学生都是学生,都是教育主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放弃和歧视一部分学生的做法是缺乏理性思考,缺乏职业道德和违背教育规律的。
其二、善待学生缺点。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有这样那样的欠缺是天经地义的,我们要在正视个体间存在的这种差距的基础上善待学生的缺点。首先,挑水夫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能够关爱有缺陷的“破桶”,能够理解和体谅“破桶”的感受并为之感到难过。
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为有缺陷的学生着想?然而,挑水夫更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我明白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他不但能够对“破桶”的缺点给予深深的关爱,而且能够“善加利用”,在路边特意为“破桶”种上了花草,让其“缺陷”转化为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这是多么崇高而富于理性和充满人文关怀的职业道德!面对现实存在的随意恶语伤害、“情感暴力”,甚至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我们无不为之惭愧!教育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更何况还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警言。我们的职责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创造能让学生得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把学生的缺点转化为优点。无疑,教师不但要当好“伯乐”,而且要做好铺路石。
其三、剖析错误,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数学教学作为一种交往的活动,课堂成了师生知识共享、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舞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师生的互动增多了,随之而来的错误无形中增多了。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剖析错误的原因,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像《一路花香》告诉我们的一样,如果按照一般人的思维,水罐有了裂缝,要么是修补好了再用,要么就是弃之不用而另换一个新的来用。但是,挑水工不同于一般人,他不仅宽容了水罐的缺陷,而且从水罐的缺陷中发现可以利用的东西,巧妙地把水罐的缺陷变成了优点。
其四,利用错误,激活学生的思维创新。学生犯错误的过程是一种尝试过程,教师只有具备了“主动应付”的新理念,才会因地制宜
地处理好来自学生的错误,让其发挥应有的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错误,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就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激起创新求异的新境界,享受思维创新的快乐。
学生年龄小,是非观念淡薄,有时不能明辨真与假,区分美与丑,判断善与恶。但每个学生的潜意识里都有做好人的愿望。我们要借鉴陶行知“四块糖”的育人艺术,学会宽容,给予理解。因为,一种良言能化解一种危机,一场矛盾;一番恶语能激发一种矛盾,毁灭一个人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中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我们应走进学生的心灵,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与学生零距离地交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成了废物。”在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的新课程实施之际,我们要善待学生的学习错误,要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这将是很有意义的尝试,它的最终受益者无疑将是学生———使学生得到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所以说,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走向成功的阶梯。对于错误带来的教学机遇,每个教师都能碰到,不同的处理方式所得到的教学效果完全不同。教师在与学生共同遨游知识海洋时,要允许学生出错,要善待、宽容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大胆地尝试和积极地体验,精心研究学生出错的原因,从中发现学生的奇思妙想,从而挖掘出创新的种子。灵活、巧妙、有效地利用好错误这一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发展
全面服务。这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也是新课程强调的思想,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王超. 要善待学生“错误”【J】.青年教师,2007(9) 2.王彦志.以人为本善待学生【J】.黑河教育,2010(5) 3. 谢阿银. 善待学生的错误,促进学生的发展【J】.数学教育与研究,2008(53)
4. 任定保. 善待和利用学生的“缺陷”【J】.教育科学论坛,2010(3)
5. 李建新. 错误成就学生思维的宝贵资源【J】.学科探究,2007(4)
兵团二中 张锋
2011.1.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