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
目录
一、电子政务的运营模式 ……………………………………… 3 (1).政务网站建 ……………………………………… 3
1.自建电子政务网站 ………………………………… 3
2。与第三方合作建设模式 ………………………………… 3
1 1
电子商务
3。网站外包建设电子政务网站—-新的运营模式 ………… 3
(2).政务网站运营模式 ……………………………… 4
1. 自主运营模式 …………………………………… 4
2。 与三方合作运营模式 ………………………………4
3.外包运营模式 ……………………………………… 4
二、 电子政务的特征 ……………………………………… 4
(1). 电子政务的分类 ……………………………………… 5
(2). 电子政务的特征 ……………………………………… 5
1. 与传统行政方式的区别: ……………………………… 5
2. 电子政务的特征: …………………………………… 5
三、 电子政务的现实问题……………………………………… 6 四、 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 7
2 1
一、 电子政务的运营模式
(1).政务网站建设模式
1. 自建电子政务网站
自建政务网站,就是依靠自身利用进行规划设计、软件开发和网站设计进行自建的方式.
在中国,这种由出资,成立专门的政务网站建设小组,建立运营本部门政务网站的情况较多,但是此种模式下有很多问题。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节约资金投入,与业务能够较好结合;缺点是技术和应用系统通常保障能力差,专业性较差,时间周期很长;要求自身具有很强的网站规划和软件开发能力,投入人力和时间有足够的保障。
2. 与第三方合作建设模式
合作建设模式就是指依靠较为专业的开发商,购买专门的软件系统,自己进行规划和网站设计。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利用了专业的应用系统,专业性较强,保障性较好;缺点是建设者自己参与性较多,专业性不够,开发时间较久;要求自身具有很强的网站规划、网页设计和熟悉网站建设相关知识。
目前这种模式的运用相当普遍,但是由于其经费、管理等问题,此种模式有较多的争议,
3 1
尤其是各级政务网站使用的第三方软件系统不统一造成很多麻烦的问题.
3. 网站外包建设电子政务网站——新的运营模式
电子政务外包, 是指一个部门或企业的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等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公司,由他们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完成.
目前,电子政务外包的运营模式在我国比较少见,它属于一种新型的政务网站建设模式,对来网站建设质量很高,实施周期短;但是是投入费用会较多.不过有部分部门已开始运用此方式建设运营政务网站,如,家经贸委、中国等已经部分或全部将IT外包给专业公司运营和管理。中国也涌现出一些以承接和企业IT外包服务的专业公司。
(2)。政务网站运营模式
1. 自主运营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完全依靠自身机构的力量进行网站运营,这种模式通常被各省市政务网站所采用.此种模式的运营要求有足够的人力资源,资金保障,技术支持。但是这样对此的经费支出较高,而且容易造成由于人力资源紧张引起的网站更新及安全技术方面的问题.
2. 与三方合作运营模式
与第三方合作的运营模式,在我国的政务网站中采用的比较多。它主要是指部分业务外
4 1
包交由专业机构来维护,例如网站的部分栏目,安全维护,培训等。这是目前最为理想的运营模式之一,既保障了网站的核心部分为自身所掌握,又把自身不擅长的业务交由第三方来运营,而且相互配合,并有助于经验交流。这样就有利于政务网站的日常运营及更新维护,减少工作人员的压力。
3。 外包运营模式
外包模式目前在美国的政务网站中尤为突出,其中美国很多的政务网站都采取此种模式.此种模式是完全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维护管理运营,不仅能使服务得到保证,还能节省费用,拉动产业发展.同时对在提高效率、精简机构、减少开支、专业服务的发展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及作用。
一、 电子政务的特征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它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的特征根据其不同的分类,其特征又有所不同。
(1). 电子政务的分类
目前电子政务类网站,根据其服务作用对象,可以分为:间电子政务(G2G)、-商业机构间电子政务(G2B)、—公民间电子政务(G2C),以及新近提到的—
5 1
雇员间电子政务(G2E).根据其专业针对性,又可以分为专业性政务网站,综合性政务服务类网站,以及部分商业门户类的政务网站.
虽然电子政务分很多种类,但是其网站提供的主要内容基本一致:1、从网上获取信息,推进政务的网络信息化;2、加强的信息服务,在网上设有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3、建立网上服务体统,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处理,即“电子政务”; 4、将电子商业用于,即“采购电子化”。
(2). 电子政务的特征
1。 与传统行政方式的区别:
相对于传统行政方式,电子政务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行政方式的电子化,即行政方式的无纸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行律关系的虚拟化等。其实是,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电子不是现实的一一对应.因此,电子与传统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总的来说是三个方面,即办公手段不同、行政业务流程的不同及与公众沟通监督方式的不同。
2。 电子政务的特征:
电子政务的特征有很多,从其发展趋势及要求上可概括为:集约化、标准化、高效化社会化。
6 1
集约化,就是要不断整合电子政务的功能与服务,把内外部,各部门,各级的政务整合优化。标准化,就是要不断地向一个统一的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的标准靠齐,但是由于我们开展电子政务的时间问题,我国的电子政务标准还没有一个明确完善的标准,这导致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很多问题。高效化,主要体现在电子政务依靠的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优势。但是我国现阶段的政务网站的更新时效性还有待提高。社会化,就是电子政务的功能与服务要多元化地和公民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逐步优化细分社会公共服务的政务职能。
电子政务的一般特征包括: 虚拟化、无纸化、即时性、技术性.
虚拟化,主要是相对传统的政务关系来说的.传统的行政方式中,行律关系双方当事人是现实存在的。但电子政务则不同,它是虚拟的。行政相对人仅能从网站的设计以及内容感觉是在与行政机关打交道;行政机关也只能通过行政相对人在自己网站电子表格中填写的复议申请与行政决定书的编号来判断行政相对人的真实性与可信度。
无纸化,减少纸面公文,实现无纸化办公,既能电子政务的特点之一,也是其宗旨之一。机关采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使文件的生成、修改、存储、发送与接收都可以实现无纸化。无纸化行政有助于提高的工作效率,减少公文差错,但电子文件大量产生,这又会带来其他问题。
即时性,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在信息的发送与接收之间存在着长短不同的时差。而
7 1
在电子政务中,各方当事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无论实际的空间距离远近,一方发送信息与另一方接收信息几乎可以做到同时进行,就如同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面谈一样直接、同步、互动。
技术性,电子政务是借助于现代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而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电子的运行,电子政务的安全,电子信息数据库的保密等等,都需要技术措施才能实现。它使的行政方式技术化、电子化。如网上申请许可、电子行政决定的通知与送达将成为行政管理关系中通行的行政方式。
三、 电子政务的现实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各级上网已普遍实现,办事效率及公共服务质量也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就目前来说,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其中主要表现为:一是性障碍问题。该问题主要体现在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运营机制不完善,组织不落实,职能配置及运行方式不明确。没有一个统一的建设运营标准,其法规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这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及各级政务体统混乱的情况,同时也会造成其效率的降低.二是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开发利用的水平低。目前我国已建设的政务应用更多的只是处在传递信息和办公室自动化等低层次、简单应用上。部门自成体系现象严重,跨部门应用系统设计成了部门内部系统,完整的电子政务体系被隔离成一个个的“孤岛”.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没有达成共识,自建、自用和自成体系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明显。三是建设和应用发展不平衡,电子政务的运用潜能没得到充分的发挥,公共服务效率低.其中又主要体现在政务网站的更新不及时与交互性差.据调查,郑
8 1
州市的15个县市中,竞有1/3的政务网站在4年内没有更新信息。全国各级的政务网站都存在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同样的这些网站与公民的交互性问题也十分严重.这些问题就导致了政务网站的服务效率、质量的降低,从而影响其为公共护肤的职能。
四、 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
未来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是:集约化、标准化、高效化、品牌化,同时也要注意其社会化、智能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在目前一段时间内,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应注意应建设服务性政务为主,加强电子政务的公共应用与服务.
加强电子政务的建设,落实完善政务标准化、高效化的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共享政务信息资源,增强政务网站的公共服务职能,整合优化资源。在建设政务网站时,应加大创新力度,与坚持务实相结合。积极探索新的建设运营模式,如政务外包及移动电子政务的采用和开发还应加强。吸取国内外先进政务建设经验,结合本国国情.走“整合、互联、共享、重构、效率\"的道路,应从环境、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四个方面的影响来分析,未来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整合优化目前电子的政务,实现重点业务领域的跨部门协同。实现各部门职能,政务内外部信息资源的互联.提高资源的共享水平。按照的组织体系的调整,重构一些重大综合应用项目.同时提高电子政务的应用服务水平与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电子政务的及安全保证问题.
9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