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管道工程沟槽开挖支护施工方案

管道工程沟槽开挖支护施工方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配套截污干管工程N1标段高边坡、沟槽支护

安 全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9年10月

目 录

一、工程概况······························2 二、编制依据······························5 三、施工计划······························5 四、施工工艺技术····························6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1 六、施工管理及人员分工·························13 七、验收要求······························14 八、应急处置措施····························14 九、相关施工图纸····························18

1

沟槽开挖安全支护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截污干管(二期)工程N1标段。 工程地点:*********。 工程规模:332m。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勘察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质量监督单位:***************

本工程为*******配套截污干管工程N1标段,新建污水管道主要转输一期污水管道内污水。本次设计污水管道起点位于******西北角,接现状一期污水管道,终点接待建************处理厂进水管道。设计管径为D1500,管材为钢筋混凝土三级管,本N1标段为W1~W10(含,即K0+000~+332段),管线长332米,混凝土检查井12座。污水管道自北向南沿榆溪河东岸敷设。沿线临氮肥厂蓄水池边敷设段1处,沿榆溪河东岸毛石混凝土生态护坡内侧敷设1处。包含土方开挖、回填、砼挡墙、检查井、混凝土管道铺设等工作内容。其中W1~W5为应急工程,已经实施完毕,本段剩余W5(不含)~W10(含)段(K0+093~+332段)。

管道基础:埋地铺设的钢筋混凝土管均采用180°混凝土基础。

管道接口:钢筋混凝土管采用橡胶圈密封柔性接口。筋混凝土圆管接口参见04S531-1/27。

检查井:采用标准图集中检查井(06MS201-3)。检查井井盖为成品重型铸铁井盖及井座。

砼挡墙:C20毛石砼挡墙(毛石:砼=3:7)。 2.工程地质情况

2

拟建场地位于************,北起************,**********向南约4公里结束,场地地形整体起伏较大,钻探所布钻孔地面标高介于992.98~1029.72m之间,钻孔地面高程最大高差36.74m。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榆溪河左岸Ⅰ、Ⅱ级阶地。 本标段为K0+000~+332。 1地层分布: ○

该管道沿线地基土在勘探深度范围内由上而下共分五层。依次为:①2-素填土、①2-杂填土、①3-素填土、②-细中砂、③粉土、③1-粉细砂、④细砂、⑤-圆砾、①泥质砂岩。

2地下水: ○

该地层富水性好,局部地段水位出露于地表,最大埋深处为地面下10.50m,大部分稳定水位位于地表下0.00~8.90m之间,相应标高为990.31~1000.26m,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并与榆溪河河水呈互补关系,水位的升降受河水涨落控制,于洪水期地下水水位随之升高,含水层厚度增大。

3湿陷性评价 ○

勘探结果表明,场地内各土层不具湿陷性,故各拟建管线地基可按一般地区的规定进行设计。

4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参数、岩土参数 ○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结果及地基土野外特征,结合当地建筑经验,综合确定场地各层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及压缩模量Es值列于表1.1;岩土参数列于表1.2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及压缩模量 表1.1

地层 及编号 fak(kPa) Es(MPa) ①2层 素填土 120 10.0 ②层 细中砂 100 8.0 ③层 中砂 160 15.0 ③1层 角砾 180 18.0 ④层 角砾 220 22.0 ⑤层 粉土 240 9.80 ⑤1层 角砾 250 25.0 ⑥层 泥质砂岩 350 / ⑦层 泥质砂岩 1200 /

3

岩土参数 表1.2

参 数 地 层 ①1层人工填土 ①1-1层素填土 ①1-2层杂填土 ①2层素填土 ②层细中砂 ③层中砂 ③1层角砾 ④层角砾 ⑤层粉土 ⑤1层角砾 ⑥层泥质砂岩(强风化) ⑦层泥质砂岩(中风化) 放坡坡比 1:1.75 1:2.00 1:2.00 1:1.50 1:1.50 1:1.45 1:1.25 1:1.25 1:1.00 1:1.25 1:0.50 1:0.50 γ(kN/m3) 16.5 16.0 16.5 17.5 18.0 19.0 19.5 20.0 20.0 20.5 22.0 C(kPa) 0 0 0 0 0 0 0 0 16 0 φ(°) 22.0 30.0 22.0 32.0 32.0 33.0 基坑安 全等级 二~三级 36.0 36.0 25.0 36.0 综合内摩擦角60°~70° 24.0 3.本工程危险较大的分项工程为深基坑开挖支护、左岸高边坡防护。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共二处: 1K0+093~+149段(W5~W6) 总长:56m,挖深:5.71m; ○

○2K0+149~+208段(W6~W7) 总长:59m,挖深:5.39m;

高边坡防护工程三处:

1K0+093~+149段(W5~W6) 总长:56m,边坡高度:8.33m; ○

○2K0+149~+228段(W6~W7) 总长:79m,边坡高度:18.6m;

3K0+315~+332段(W9~W10) 总长:17m,边坡高:15.2m; ○

4.施工平面布置图(见图一 管道平面图)

5.防护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使用时间为40天,按临时性边坡支护。

4

二、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程(建设部令第37号) 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建办质(2018)31号)

6.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现场踏勘、挖探坑了解的情况以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起点 W5 W6 K0+093 K0+149

W7 K0+208

W8 K0+290 W9 W10 终点 K0+315 K0+332

图一 管道平面

三、施工计划

1.认真阅读施工图纸。

2.了解场地地形,地下设施埋设情况,清除影响施工的障碍物。

3.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合理布置场地,确定机械设备的安放位置,材料制作堆放场地。

4.施工进度计划(总工期50天,其中基坑开挖支护15天)

1)降坡土方开挖:4天 2)打钢管桩,码沙袋:2天 3)基坑放坡开挖:9天(分段开挖) 4)挡墙施工20天 5)管道安装6天

5

6)回填9天

5.主要机械设备的准备

挖掘机 1台 岩体破碎机 1台 装载机 1台 自卸汽车 2辆

水泵 3台 振动棒 5套

水准仪 1台 GPS 1台 6.主要材料的计划

防护用钢管 3吨

主动防护网 2000平米 水泵 5套 排水管 200米 沙袋 500个 其他材料 满足要求 四、施工工艺、方法

本工程沟槽开挖深度在1.3~5.39米之间,现场分段根据不同深度确定不同的开挖方式。各施工段均直接放坡大开挖,放坡比岩石段为1:0.3,粉土段为1:1,砂土段为1:1.5(根据不同开挖深度和土质情况确定),确保沟槽施工的安全。

(一)临氮肥厂蓄水池堤边底敷设段(W5~W6,K0+093~+149段),堤顶高程1025.45~1025.65米,自然地面1017.32米,管外侧毛石混凝土挡墙底标高1011.61米,基坑挖深5.71米。本段包括高边坡防护和深基坑开挖。断面见图1-1。

本段为砂土,对该段高边坡(坡高8.33米)按坡比1:1.5进行刷坡、修坡,刷坡厚度保证基槽开挖时,坑槽边距坡脚不少于1.5米。为保证高边坡安全,在标高1017.32米设平台宽1.5米,然后再开挖沟槽土方,沟槽边坡按照1:1.5放坡。

堤顶高程1025.65米

自然地面

8.33 砂土 1:1.5 距坡脚不小于1.5米 自然地面1018.0米 ▽ 1017.32米

5.71 砂土 1:1.5 1:1.5 沟槽底▽ (1011.61米)

1-1开挖、边坡防护示意图

6

刷坡时,人工配合机械进行,保证坡比符合要求,在1016.32米处留置一级台阶,台阶宽度为1.5米。修坡完成后,开始基槽开挖。采用分层、分段开挖,挖土自上而下进行,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标高。开挖时机械挖土,人工修坡,开挖过程中随时用坡度尺检查边坡坡度正确无误。为防止超挖和保持边坡稳定,机械开挖至接近设计基坑底标高时,预留30cm厚土层,用人工开挖,防止基底扰动。

挖土之前做好堤顶截水,在堤顶做30cm挡水墙截水;做好坑外截排水,防止坑外水流入基坑而导致基坑边坡塌方。

为防止坑底扰动,基坑开挖完毕后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二)沿榆溪河东岸毛石混凝土生态护坡内侧敷设段(W6~W7,K0+149~+228段),长:79m,挖深:5.39m;坡顶高程1030.5~1035.6米,坡底自然地面高程1017.0米,管外侧毛石混凝土挡墙底标高1011.61米,基槽挖深5.39米。本段包括高边坡防护和深基坑开挖。见断面图2-2

坡顶高程1030.5~1035.6米

建筑垃圾 1:1 设平台宽1米 18.6 ▽1028.0米 建筑垃圾 1:1 ▽1017.0米 5.39 杂填土 1:1.5 1:1 粉土 △ 1011.61米 图 2-2 开挖、边坡防护示意图

本段较为复杂,对该段高边坡(杂填垃圾)按坡比1:1进行刷坡、修坡,刷坡厚度保证基槽开挖时坑槽边距坡脚不少于1.0米。为保证高边坡安全,在标高1028.0米设平台宽1.0米。然后再开挖沟槽土方,对沟槽边坡为杂填土坡按照1:1.5放坡;对基槽边坡为基岩按照1:0.3放坡。

本段管沟位于岸坡坡脚,坡体主要为自然填埋建筑垃圾,碎砖居多。对垃圾边坡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自上而下进行削坡,削坡坡比1:1。刷坡时在高程1028米和1017米处

7

采取设置中间平台的方法(宽1米),把坡体分为2~3级,以保证坡体稳定,保护坡底安全施工。削坡完成后,用主动防护网进行坡面防护,消除不稳定落物,确保施工安全。 同时在平台坡脚处砌筑24墙0.4米高挡墙,隔档坡体落物。

(三)沿榆溪河东岸毛石混凝土生态护坡内侧敷设段(W9~W10),坡顶高程1026.5~1030.7米,毛石混凝土挡墙底标高要求进入基岩不少于1.3米,现状河床底标高约1011.5米左右。见3-3基坑开挖防护断面图。

坡顶 高程1024.5~1026.7米 粉土1:1 ▽1020.5

基岩 1:0.3 ▽1011.5 1:0.3 基岩 △ 低于1010.2米

3-3 基坑开挖示意图

本段均为原状土,上部原状粉土厚度约4.5米,其下为基岩。高边坡粉土按坡比1:1进行刷坡、修坡;基岩按照1:0.3进行刷坡,并清除不稳定岩石。为保证高边坡安全,在标高1020.0米设平台宽1.0米。然后再开挖沟槽开挖,基槽开挖时,基岩按照1:0.3放坡开挖。由高到低,由浅到深的顺序开挖。

(四)沟槽采用放坡开挖施工,具体施工流程如下:护栏封闭→测量放样→原土降坡→打设钢管桩(淤泥、流沙段)→临时排水沟→管沟开挖→挡墙沟槽开挖→挡墙基础处理→挡墙毛石砼浇筑→沟底铺砼→管道铺设→管道包封180°砼→检查井施工→回填土→拔钢管桩。主要工艺流程图如下4-1。

8

护栏封闭 测量放样 原土降坡 打设钢管桩 临时排水沟 沟槽开挖 挡墙施工 管道敷设 管道180°砼包检查井施工 回填土 拔钢管桩 工艺流程图4-1

1、封闭施工

按照施工现场管理要求,对现场施工区域采用钢管围挡封闭施工,施工中以50米为一段流水作业。

2、测量放样、定线

以经监理复核无误管道中以线及临时水准点为依据,根据设计图纸放出沟槽中心线,根据槽底宽度适当放坡放出沟槽开挖线、坡脚线、挡墙基础线。

3、原土降坡

为考虑钢管桩使用的稳定性,计划先将原地面降低1m,再对沟槽部位打设钢管桩,确保钢管桩入土深度超过2.7米。

9

4、临时排水沟

在坡顶挖排水明沟(尺寸为30*40cm),对地表水进行截流,防止雨水顺坡面流淌冲刷坡面。

5、打设钢管桩

根据现场探挖情况,局部点段存在淤泥和流沙。拟将原地面降低1m后,采用φ48钢管间距1m打桩,随挖随磊沙袋五至六层(高出地下水位),防止流沙发生。

6、山体坡面削坡挂网

本工程W6~W7段由于建筑垃圾杂填,碎砖居多,且不稳定。主要破坏方式为局部风动掉块,为了防止滚落,采用SNS主动防护网防护。

防护网钢绳在坡顶距坡边3米外地埋地锚固定,间距3米;坡脚处在基岩内打设锚杆钢筋(螺纹φ16),间距2.5m,深度0.8m,锚孔孔径100mm,注浆材料为M15砂浆。防护面积初步定为2000m2。

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格栅网间重叠宽度不小于5cm,两张格栅网间的缝合以及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8#铁丝进行扎结,当坡度小于45。时,扎结点间距不得大于2m,当坡度大于45°扎结点间距不得大于1m (有条件时本工序可在前一工序前完成,即将格栅网置于支撑绳之下)

7、沟槽开挖

沟槽开挖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挖出的余土运出施工现场,或堆放在坑边5米以外。挖土时要严格控制标高,以防超挖,在槽底以上200mm土层必须采用人工挖土,避免扰动基坑底土层。如遇超挖,超挖部份采用碎石回填。

(五)基坑降水、排水

由于本工程地下水位较高,需考虑基坑降水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为保持开挖的沟槽内无积水直到施工完成,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沟槽排水工作。

一般地段采用明排法进行降水、排水;对于位于河道内的管线,在施工时应先对河水进行围堰处理,由于该榆溪河属榆林市主河流,平时水流量较大,在围堰处理后,对基坑开挖时由于存在基岩裂隙水,基坑的涌水量会较大,故在基础施工时必须进行降水,同时在基础施工时选择在枯水季节。基坑开挖前应先进行围堰导流,对于基岩裂隙水采用槽底设集水坑(槽)明抽法进行降水。

当基坑涌水量太大,该明排降水方案不可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另行编制降水方案。

10

(六)临边防护

基坑属深基坑,对坑边作业容易构成危险,按照《建设工程现场安全防护标准》的规定,应搭设临边防护设施,具体做法如下:

临边防护栏杆采用钢管搭设,栏杆高1.1米,张挂密目网防护。所有围挡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并悬挂提示标志。围挡周围悬挂“禁止翻越”、“当心坠落”等禁止、警告标志。

基坑边、坡顶3.0米范围内严禁堆物。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一)组组保障措施

1)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组织体系:

施工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专职安全员为副组长,各班组一名兼职安全员为成员的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施工现场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和巡逻监督检查工作。

2)完善施工现场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做到奖罚分明。

3)做好安全教育、安全活动与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工程开工,人员进场后,进行公司、项目、班组“三级”安全教育。把安全管理规定,安全责任制做到人人知晓,“三级教育”后项目部组织各级人员进行必要的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准上岗,直到补考合格才能上岗。

对特殊工作(如:电工、焊工、机械工等)必须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 积极开展班前安全活动,树立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各分项工程必须由技术负责人或施工员在工程质量技术交底的同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教育、安全活动、安全技术交底必须由安全员、班组长、技术负责人做好书面记录,履行必要的签字手续。

4)施工现场安全检查

现场安全检查按三级安全管理模式,由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组织检查。 公司级安全检查由公司主管生产、安全的副总经理和质量安全部组织实施,拟分工程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组织检查,时间间距10天。

项目部安全检查由项目部经理、项目安全员组织实施,实行每周检查制。

11

日常安全检查由项目安全员及各兼职安全员组织实施,实行日检查制。 公司、项目部安全检查,主要内容:安全管理、安全防护、基坑支护、施工用电、施工机具等五项为主。

项目部周检可根据现场实际,对上述五个方面,每周突出重点检查各个项目。日常安全检查,除了一般性内容外,重点对现场安全隐患和现场作业人员违章行为的监督。

每次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必须及时汇报,并按照“三定”(定事、定人、定时)原则认真落实整改,事后进行复查。

5)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资料档案

本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资料由项目安全员整理单独归档,其中主要包括: 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责任制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械。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文件,包括施工组织设计等。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资料。工伤事故记录。现场安全教育,安全活动与安全技术交底记录。安全检查与现场作业人员遵章守纪记录。

6)安全标志的设置

施工现场按要求设置安全警告标识,并针对施工现场的变化进行动态管理。 (二)技术措施

1.优化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包括以改善施工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为目的的一切技术措施,如积极改进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消除危险因素,机械设备应设有安全装置。

2.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各种作业人员应配带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具及劳保用品,严禁操作人员违章作业,管理人员违章指挥。

3.施工中所有机械、电器设备必须达到国家安全防护标准,自制设备、设施应通过安全检验,一切设备应经过工前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由专人负责,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并按规定定期检查保养。

4.凡进入现场的一切人员,均要戴安全帽,正确使用“三宝”。要配合公司安全月检工作,工程项目部要实行周检,项目点要日检,施工中应抽检,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5.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前要进行安全交底,每月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工人的安全意识教育。

6.挖土时,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化情况。

7.在施工过程中,对地面沉降、支护位要定期观察测试,加强对支护的监控。

12

8.使用机械时,操作员要密切注意机上的仪器、仪表、指针是否超出安全范围,机体是否有异常振动及发出异响,出现问题应进行停电关机处理,不得擅离职守,隐瞒不报。

9.随着基坑挖土深度加深,当挖土深度超过1.5m时,及时做好基坑四周围护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同时坑边设临时斜道,以便操作人员的上下。

(三)监测监控措施:

在开挖和后期各工序施工过程中,对高边坡的稳定进行监测至关重要,通过监测可以时刻掌握边坡沉降、位移等诸多因素,可以有效的判断边坡稳定性,为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设专人在作业时段不间断对高边坡稳定进行观察,监测内容包括:边坡稳定、坡体沉降及位移等不安全因素。出现不稳定情况时立即停止作业,撤出全部作业人员至安全地带。随后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如放缓坡边等。 六、 施工管理及人员组织、分工

为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现场项目经理主管全面工作,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不得离开岗位,以确保工程施工万无一失。 管理人员

1)项目经理 1人,负责现场全面指挥,协调调度。

2)项目技术负责人1人,协助项目经理工作,负责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现场技术指导等工作

3)安全负责人 1人,协助项目经理工作,负责安全技术交底及现场安全作业指导检查等工作,纠正各种违章作业现象。

4)质检负责人1人,协助项目经理工作,负责现场施工质量检查等工作,纠正各种违章作业现象。

5)测量负责人1人,协助技术负责人工作,负责现场测量定位、标高控制作业。 6)材料负责人1人,协助项目经理工作,负责材料设备的采购,保证现场供给。 作业人员

司机 4人,负责具体机械的操作,挺长有关人员的指挥。 电工1人,负责现场临电工作。

作业人员20人,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分别进行具体的工序作业,保证作业质量符

13

合设计、安全要求。 七、施工质量验收:

一)验收标准:

1.边坡施工完毕,经自检合格;

2.施工记录、检查验收记录完整;

3.边坡坡比符合要求、坡体稳定、无变形;

二)验收程序

项目部自检合格后向监理部申请验收,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有关单位参加,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质量员等有关人员参加。

三)验收内容

1.边坡坡度、边坡防护;2.坑边荷载;3.临边防护;4.降排水措施;5.土方开挖;

6.基坑变形监测;7.应急预案措施等。

四)验收人员 验收人员包括

1.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有关管理人员;

2.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监理员;

3.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质量员、施工员等

八、应急处置措施

为确保沟槽周围环境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确保工程的顺行,对可能出现的险情作出如下应急措施:

一)、事故应急预案的人员组成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安全员 ****(质量员) *****(施工员) 班组长 二)、沟槽坍塌事故应急抢救措施

14

1.事故发生后立即报告应急抢险指挥部。 2.挖掘被埋伤员及时脱离危险区。

3.清除伤员口、鼻内的泥块、凝血块、呕吐物等,将昏迷伤员舌头拉出,以防窒息。

4.进行简易包扎、止血或简易骨折固定。 5.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予以心脏复苏,

6.尽快与120急救中心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7.组织人员尽快解除重物压迫,减少伤员挤压综合症的发生,并将其转移到安全地方。

三)沟槽坍塌事故应急抢救物资

1. 沟槽开挖前现场准备足够的钢管、槽钢、草包、圆木撑等应急材料,发现异常情况后采取沟槽外卸土,回填土方和草包,设置临时支撑等。

2.地下地质情况和勘探报告有出入时,及时通知勘探、设计部门,必要时加大坡比,确保施工安全。

3.应急器材及设备准备

①消防器具、设施的准备,现场配备灭火器材 ②警示牌或醒目警示标志,现场隔离带; ③报警电话等通讯设备 ④应急药品

⑤交通工具;值班车等

4.应急紧急联系方式:

医院应急电话:120 火警:119 公安:110

施工现场设立管理人员联系方式及常用电话号码告示牌,在工程开工前组织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现场应急相关知识的培训。

5.突发事故报告的程序:

维护现场人员秩序,不要使工人慌乱。

在现场寻找有一定经验的人员进行有针对的抢救。

15

报告应急管理小组,通知现场医疗队,对伤员进行救助 6.应急救援的演习:

在现场容易发生突法事件的地点,组织好施工人员,并由管理小组的成员进行讲解。讲解应详细,把可能发生的事情都想到,讲解给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请若干施工人员配合演练。

7.应急措施运作系统:

突发严重事故——通知现场管理小组——通知急救中心进行救助 突法一般情况——通知现场管理小组解决

如果管理小组成员有急事不在突法现场,则请有一定经验的人员进行救助,严重的通知急救中心

8.后勤保障:

准备好应急救助的用品:例如:创可贴,酒精、碘酊、止血药、纱布、藿香丸(水)、风油精、担架等急救用品。

现场管理人员尽量在现场,有事外出应请假,并将相关工作移交他人代管

现场应有急救车辆,通讯设施保持24小时开机。 现场应备充足的饮用水,有防暑降温措施,防止中暑。 现场配备应急照明设备。

现场配备有一定医疗、急救知识的人员。 9.保护现场

现场总指挥在组织自救的同时,应派人保护现场,防止事态扩大,为今后的事故调查提供真实依据。

16

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应立即在现场维持秩序,在现场周围设置警戒范围,劝阻无关人员离开现场,防止其它相关事件的发生。

在医护人员来到后,项目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应协助救治伤员并派专人随救护车前往医院(提供受困人员方位,协助抢救),同时保护好现场。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散人员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由专人负责,做出标志,绘出现场简图(拍照或录像)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并按规定移交有关人员处理。

在现场抢救的同时,现场总指挥应将事故情况立即向公司领导报告,并写出事故报告。

10.事故报告

1)据国家《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重大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应在1小时内上报上级管理部门(建委)和克市市人民政府,同时立即报告公司主要负责人。如来不及形成书面报告,可先用电话通知,然后再形成书面报告。

2)在24小时内写出事故报告并上报所列部门。 内容包括: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概况;

② 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③ 事故发生的原因的初步判断;

④ 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⑤ 事故报告单位。 11.事故善后及处理

17

1)应急领导小组应根据现场情况,由应急总指挥组织,专人负责组织抢救工作,统一调派所需的车辆、人员、物资,派人协助指挥交通、疏散人群,努力将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的限度;

2)派专人协助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 3)派专人进行事故善后处理事宜;

4)根据事故调查组认定的事故原因的分析,举一反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5)根据事故责任分析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理,触犯法律的将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6)事故调查期间,相关责任人员,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现场,要配合、接受调查 九、相关图纸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