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资料性课程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资料性课程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资料性课程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戴春亚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09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运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与课文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出现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展了文本的内容。但也有不少教师对资料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使用缺乏明确的目的,误以为引用的资料越多越好,甚至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补充资料的展示上,忽略了对文本的涵泳与感悟,也没把握好资料呈现的时机,过早或过晚呈现都将影响教学效果。

我认为这些资料的呈现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讲究分寸,讲究合理,把握好呈现的时机,才能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架起一座信息传递的桥梁,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下面简要地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使用好资料性课程资源。 一、强化感悟主题 《梅兰芳学艺》教学片段:

学生紧盯屏幕上的游鱼和飞鸽,时间达一分四十秒,感觉到眼睛很酸、很累。

师:同学们,我们只紧盯、注视了这么一会儿,眼睛就受不了了,而梅兰芳先生是“常常”这样去做。你知道他练了多长时间吗?老师从网上得到了一段资料,大家一起读一下。 (生读资料。)

师:读完以后,你想对梅兰芳说些什么呢?

生1:梅兰芳先生,您为了练眼神,整整练了十年,您真了不起!

生2:梅兰芳先生,您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长大后,我一定会把您的故事讲给我的孩子听。

师:教育孩子从小勤学苦练,长大成才,你想得真远,不光想到了自己,还想到了后人。 学生对“常常”这一时间概念词的体会是模糊的,在他们有了紧盯的视觉体验后,再读教师补充的一段文字,他们就强烈地感受到这一词语背后体现出人物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精神。资料中“十年间天天如此,从没间断过”一句话更是震撼了学生,对梅兰芳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教学无痕,有的只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突破教学难点

《飞驰在高速公路上》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读到这儿,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为什么爷爷把沪宁高速公路称作是“一条串着珍珠的纽带”?

师:问得好,同学们请看(课件演示沪宁高速公路动画全景),沪宁高速公路,它连接上海、南京,途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你知道“珍珠”指什么吗? 生:这六个主要城市。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课前大家预习了,现在来谈谈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分别介绍这些城市。)

师:同学们课前各显神通,加深了对这六座城市的了解。现在你明白为什么爷爷把这六座城市比作珍珠吗?

生:因为这六座城市都是经济发达、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重要城市。 师:把沪宁高速公路比作串着珍珠的黄金纽带,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高速公路把这六个繁荣城市连接起来,这六个城市就能加强联系,发展得更快,创造更多的财富。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沪宁高速公路“真是一条串着珍珠的黄金纽带啊”是一大学习难点。教师先借助课件演示沪宁高速公路的动态全景,用六个不停闪烁的光点代表高速公路沿途的六个城市,帮助学生理解“珍珠”和“黄金纽带”的浅层含义;然后发动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这六个城市的资料,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领悟“珍珠”和“黄金纽带”的喻义,并体会文字背后的赞美、自豪之情。由于资料性课程资源适时合理的运用,学生有了理解的拐杖,教学难点的突破就很顺利了。 三、营造和谐情境 《一夜的工作》课堂片段:

师:作者看见了一夜的工作,怎么说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的?同学们请看——(课件画面自上而下出示下列文字,伴着低沉婉转的音乐,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时间:1974年3月26日至27日(此时已患重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下午三时 起床

下午四时 与尼雷尔会谈(五楼) 晚七时 陪餐 晚十时 政治局会议 晨二时半 约民航同志开会 晨七时 办公

中午十二时 去东郊迎接西哈克努克亲王和王后 下午两时 休息

同学们,这是从周工作表中随意抽出的一天,从这张表上看出,他真是日理万机,而此时已身患重病。看到这些我们的崇敬之情怎能不油然而生?我们怎能不为有这样的而感到自豪?

在学生体会到工作劳苦的基础上,教师将的一份工作日程表呈现给学生,资料虽然简短了些,却强烈地表现出不辞劳苦的高贵品质,加之教师动情的语言渲染,学生被感动了,有感情朗读最后一节便水到渠成了。 四、拓展文本内容

《动物的互惠互助》教学片段:

师小结:课文通过介绍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之间的密切合作,来说明动物之间的互惠互助。何止是在动物界,其实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谁都离不开谁。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深受启发。(投影出示《用爱心实现梦想》的故事。)

弱肉强食是动物界最常见的现象,而互惠互助的现象则鲜为人知。通过学习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是这篇文章的教学目的之一。这位教师并没有仅仅停留于以上这一点,凭着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见解,由此及彼,想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谁都离不开谁。于是,着眼于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世界的认识能力,独具匠心地给学生推荐了这样一篇文章,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加之推荐前的一段导读话语,更是让我们觉得这样的教学真正做到了“既立足文本,又超越了文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简言之,教师要善于合理剪裁资料性课程资源,精心选择好呈现的时机,这就像《好汉歌》里唱的一句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才能使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引人入胜,充盈着美的气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