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试 卷
第一部分 (1~4题 21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8分)
(1)《使至塞上》中描写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关雎》中表达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理想配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消逝的时光如流水一样永不停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4分)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券书”,这正可见阅历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既然我们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具体来说就是要深入生活,深入实践,都接触..社会,多了解人生,既读无字之书,又读有字之书。做到学以至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
(1)这段文字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②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2)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
拓宽( ) 蕴含( )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伯”“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间的排序。“谥号”是古代王侯、名臣、将相、高级官吏、文士
等死后,根据他们生前的事迹给予的称号。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里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
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D.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号“子美”,白居易字“乐天”,“刘二十八使君”是刘禹锡。 4.请仔细观察这幅书画作品《山静松声远》,回答问题。(6分)
(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图画画面的内容。(3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对联“秋清泉气香,山静松声远”。(3分)
第二部分 (5~20题 49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5~6题。(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狂”字统领全篇,抒发了词人胸中纵情豪迈之气,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
B.“鬓微霜,又何妨”反问语气强烈,词人自己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仍然渴望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达了词人希望为国御敌立攻的壮志。 D.上片一个“卷”字,不仅表现了出猎场面的盛大壮观,而且写出了随猎者矫健的身姿和如虹的气势。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题。(14分)
嘉禾五年,权北征。使逊与诸葛瑾攻襄阳。逊遣亲人韩扁赍表奉报,还。遇敌于沔中,钞逻得扁。瑾闻之甚惧。书与逊云:“大驾已旋,贼得韩扁,具知吾阔狭。且水干,宜当急去。”逊未答,方与诸将栾棋射戏如常。瑾曰:“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自来见逊,逊曰:“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慽,得专力于吾。兵将意动,且当自定以安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今便示退,贼当谓吾怖,仍来相蹙,必败之势也。”乃密与瑾立计,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阳城。敌素惮逊,遽还赴城。瑾便引船出,逊徐整部伍,
⑤
⑥
①
②
③
④
张拓声势,步趋船,敌不敢干。军到白围,托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斩首获生,凡千余人。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陆逊传》有删改)
【补充注释】:①权:指孙权。②逊:指东吴将领陆逊。③赍表奉报:带着奏章进呈孙权。 ④钞逻:巡逻查问。⑤大驾:指孙权。⑥慽:担忧。
7.解释下面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①具知吾阔狭 .②宜当急去 .
③贼当谓吾怖 .④潜遣将军 .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逊未答,方与诸将栾棋射戏如常。 ②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阳城。 9.陆逊在危机中取胜的原因是什么?(3分)
10.本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3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3题。(8分)
防护服能否兼顾安全与舒适
①庚子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一线医护人员被防护服浸湿头发、衣裤,被口罩勒破脸颊的照片,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不少医护人员也表示,“每天最放松、最舒服的时候,便是脱掉防护服的时刻。”这让医用防护服这种小众产品引起大众广泛关注。那么,是否有办法解决这种困扰,让防护服兼顾安全与舒适呢?
②据专家介绍,目前疫情中广泛应用的医用防护服,一般包括隔离、过滤、亲肤三层。根据使用寿命,防护服可分为一次性、可多次使用、可重复使用三类。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一次性防护服。
③对于可多次使用和可重复使用防护服来说,舒适性是着重考虑的指标。而一次性防护服设计的初衷是短期使用,一般不超过两个小时,是为了解决医护人员做一次手术、护理一两位病人或临时进入传染病..房的需要而设计的。因穿着时间短、利用率低,人们在生产制造时并未考虑其防护兼顾舒适性、耐磨性、洗涤消毒之后的稳定性等问题。因为如果把这些指标都加进去,会大大增加制作成本。
④由于此次疫情暴发快、范围广,物资短缺,医护人员的一次性防护服不得不穿4﹣6个小时,甚至为了提高利用效率,有时连续穿着一个工作周期,还要进行高强度工作,不仅舒适性差,安全性也受到影响。
⑤既然一次性防护服无法满足医护人员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需要,为什么不提供可多次使用或重复使用的防护服呢?
⑥对此,专家介绍,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只有一次性防护服的技术标准,没有可多次、重复使用的技术标准。而只有有了标准,才有可能进行规模化生产,从而纳入国家采购渠道或应急物资储备渠道,减少类似突发事件中应急防护物资短缺造成的损失。
⑦防护服的短板还体现在领域细分方面。除医用防护外,还有化学防护、生物防护、生化防护、核防护等,不同场景和环境下,对其性能要求也不同。
⑧据浙江蓝天海纺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明青介绍,公司目前有生产多次、重复使用防护服的材料。但难点在于防护服的加工工艺,如何保证其防护性、高温灭菌洗消后的稳定性等。
⑨此次疫情给防护材料研究指出了新方向。如防护服想要穿着舒适的话,其排汗性一般来说要达到4kg/m2/d,而运动员穿的衣服,其透水性可达10kg/m2/d,如果将同样的材料、结构用到防护服上来,是不是能够达到要求?再比如口罩的材料,如果能研发出恒应力的材料,在一定范围内,不管怎么拉,受到的力都相同,就会减少对医护人员脸部的伤害。
⑩中国创造需要在细节上进行突破,有很多小创新、大市场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做。 11.阅读全文,思考回答“目前,防护服能否兼顾安全与舒适”?为什么?(3分) 12.阅读第③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而一次性防护服设计的初衷是短期使用,一般不超过两个小时,是为了解决医护人员做一次手术、护..理一两位病人或临时进入传染病房的需要而设计的。
1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⑨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再比如口罩的材料,如果能研发出恒应力的材料,在一定范围内,不管怎么拉,受到的力都相同,就会减少对医护人员脸部的伤害。
四、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4~15题。(7分)
14.在《智取生辰纲》中杨志的小心谨慎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15.《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如何离开慧骃国的?(4分)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20题。(14分)
攥一把芳香的泥土
①故乡三面环山,土地不贫瘠也不肥沃,依然保留着传统农耕文明的习俗和风貌。置身故乡的田间地头,格外兴奋踏实。故乡的泥土,扎满我生命的根须,是我心灵皈依和朝拜的圣地。
②我和妻子借假日回到地处沂蒙山区东部的老家。早饭后,跨进父母精心打理的菜园,只见一片片韭
菜、大蒜、小葱、白菜、生菜,你挤我,我挨你,长得亲密而兴旺。夜晚与爹娘拉呱半宿,像品尝味道醇正的陈酿,甘美香甜,余味悠长。盖着母亲提前晾晒过的被子,有一股阳光的味道扑面而来,勾起许多记忆。
③难忘童年时代,我放学后扔下书包就去沟底岭剜菜、割草、放羊。麦苗浇过返青水,麦苗间弥漫着薄薄的雾气,伴随各种野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夏季,田间、沟底、河沿上的野草紧紧抓住大地,长得墨绿、茁壮、坚韧,那是上等的牲畜饲料。
④我深爱土地,缘于我的祖辈,尤其是我的爷爷。爷爷一生坎坷,七八岁时就为富裕人家放牛。后来,有了自己的土地,便把土地当作命根子,无论是耕种、管理、收获,都精掐细算,妥妥帖帖。每次下地,必须先把鞋脱了,直接光着脚板。爷爷说,地是通人性的,可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了,庄稼也就不爱长了。因而全家人把土地当作恩人、亲人,春夏秋冬,义无反顾地爱惜、保护着。
⑤父亲就像能感觉到土地的体温和脉动。他经常把责任田深翻整平、刨垄调畦,体味土地苏醒的喧哗与冲动。记得那年播种前,父亲走到地中央,深深刨了几镢头,轻轻跪下右腿,将十指插入泥土中,用力攥一把,看一看土地的墒情,放到鼻子前闻一闻,口里念叨着:“这土,多润呀!这土,多香呀,这土,多肥呀!肯长庄稼,种啥都成!”那是父亲一生重复了许多次的庄重礼仪和独特享受。人勤地不懒。那普通的土坷垃,在串串汗珠的浸润下,长出一茬茬小麦、地瓜、苞米,点缀着全家人幸福的鼾声。那把弯弯的镰刀,在父母布满老茧的手里,飞快地收割生活的希望。
⑥记得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捏泥巴、塑泥哨、摔跤等游戏,每项游戏都离不开泥土。山地上的土壤是砂土质的,干净,爽气。大家沐浴着温煦的阳光,手里抓满温软的浮土,让土从指缝里慢慢漏下来,看细土在头皮上、脖子上、肩膀上、胳膊上水一样流淌,挂在密密的汗毛上,一会工夫,个个除了眼睛外,都成了“泥娃娃”。然后跳到池塘或河溪中冲洗干净,周身光滑。那是多么惬意和幸福的童年!
⑦游子在外,根依然扎在故乡的泥土中,血液依然流淌在那片土地上。因为心里装着乡村的碾磨、土坯房、庄稼地和亲人,于是就有了根深蒂固的乡情和刻骨铭心的故园情结。
⑧年复一年,土地一声不吭地奉献着。只要用犁深翻,依然露出一层层新土。万物生长于泥土,又回归于泥土。故乡的土地上,有我的祖辈辛勤耕耘的足痕和生活艰辛的泪滴,记载着一代代人的苦乐、荣辱与辉煌,包括安睡在山坡上的坟墓;又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新生命,常有婴儿清脆的啼哭划破山乡的黎明……
⑨赤脚走在故乡的土地上,攥一把芳香的泥土,一股地气从脚底板一下传遍全身,顿增许多昂扬向上的力量。
(文/厉彦林 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6.说说你对第⑧段画线句“万物生长于泥土,又回归于泥土”的理解。(3分) 17.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简要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和第⑨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3分)
18.赏析文中第②段中的画线句。(2分)
19.结合语境,说说第段带点词语“义无反顾”在文中的含义。(2分) 20.结合全文,说说标题“攥一把芳香的泥土”中“芳香”的含义。(4分)
第三部分 (21题 50分)
21.作文。(50分)
一片薄薄的、浅黄色的槐树叶,承载了挥之不去的乡愁;一只小小的、被踏扁了的风筝,触发了鲁迅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一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寄托了朱自清与父亲催人泪下的深情;几只争落向阳暖枝的莺鸟,撩拨了白居易深爱早春的心弦……不起眼的树叶,寻常的风筝,易被忽略的背影,小小的莺鸟……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细微的事物,却饱含着浓浓的真情。
请以“物微情浓”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答案与解析
1.【答案】(1)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3)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4)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每空1分)
【解析】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孤”“窈窕”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2.【答案】(1)①券(1分) ②至(1分) (2)①tuò kuān(1分) ②yùn hán(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3.【答案】D(3分)
【解析】D.有误,“子美”是杜甫的字,故选D。
4.【答案】(1)这幅画上画着连绵起伏的远山、飞泉和青松,白雾萦绕其间。画面写有一副对联“秋清泉气香,山静松声远”,并盖有两枚印章。(3分)
(2)该联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突出表现了秋山的清香与静谧,抒发了画家的喜爱之情。(3分)
【解析】(1)本题考查画面内容描述。这幅书画作品《山静松声远》的主要构图要素有:连绵起伏的远山、飞泉和青松,白雾。同时画面上的对联是“秋清泉气香,山静松声远”,还有两枚印章。据此描述即可。(2)本题考查对联赏析。对联“秋清泉气香,山静松声远”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对偶的修辞,“秋”对“山”,“清”对“静”,“泉气”对“松声”,“香”对“远”。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内容上写出了秋山的幽静,表达作家对画作的喜爱之情。据此赏析即可。 5.【答案】C(3分)
【解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以冯唐自比错误,应该是以魏尚自比。
6.【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天狼”,喻指辽和西夏。表达了作者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通读全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是词人美好的展望,此句运用比喻修辞,把拉开的雕弓比作满月,用“天狼”喻指辽和西夏,表现了词人希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7.【答案】①详细 ②应当 ③认为 ④派遣(每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完全掌握到我们的底细。具:完全,详细。②句意:应当赶紧撤军。宜:应当。③句意:敌人一定认为我们害怕。谓:认为。④句意:暗中派遣将军。遣:派遣。 8.【答案】①陆逊没有回信,如同平常一样,正在与诸位将领下棋、射击、游戏。(2分) ②让诸葛瑾率领船队,陆逊带领全部兵马,向襄阳发起进攻。(2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答,回信;方,正;如,如同;句子翻译为:陆逊没有回信,如同平常一样,正在与诸位将领下棋、射击、游戏。②句中重点词:令,让;悉,全、都;句子翻译为:让诸葛瑾率领船队,陆逊带领全部兵马,向襄阳发起进攻。
9.【答案】镇定,临危不乱,足智多谋;知彼知已,稳定军心;随机应变,声东击西。(3分)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阅读全文,了解大意,根据文中“逊未答,方与诸将栾棋射戏如常”,可见陆逊面临危险时的镇定;再根据他的语言“贼知大驾以旋……必败之势也”,以及他后来的部署“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阳城”“军到白围,托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可以看出他极具军事才能,能知己知彼,在稳定军心的同时,又采用声东击西的方法,最终取得胜利。
10.【答案】敌人抓到送奏章的韩扁后,“诸葛瑾闻之甚惧”与陆逊“栾棋射戏如常”形成对比,突出了陆逊的镇定、足智多谋。(3分)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题干中已指出,本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这一点在文中很容易找到。比如,“遇敌于沔中,钞逻得扁。瑾闻之甚惧”,“没有回信,如同平常一样,正在与诸位将领下棋、射击、游戏。”这两句,就将面临危险时诸葛瑾的恐惧与陆逊的镇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此来突出陆逊的勇敢与足智多谋。
11.【答案】不能。因为目前我国只有一次性防护服的技术标准,没有可多次、重复使用的技术标准;防护服的短板还体现在领域细分方面。除医用防护外,还有化学防护、生物防护、生化防护、核防护等,不同场景和环境下,对其性能要求也不同;还存在难点问题,在于防护服的加工工艺,如何保证其防护性、高温灭菌洗消后的稳定性等。(3分)
【解析】本题考查提炼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从文中第②段“根据使用寿命,防护服可分为一次性、可多次使用、可重复使用三
类。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一次性防护服”,可以提取出: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一次性防护服;从文中第③段“因穿着时间短、利用率低,人们在生产制造时并未考虑其防护兼顾舒适性、耐磨性、洗涤消毒之后的稳定性等问题。因为如果把这些指标都加进去,会大大增加制作成本”,可以提取出:增加制作成本;从文中第④段“由于此次疫情暴发快、范围广,物资短缺,医护人员的一次性防护服……不仅舒适性差,安全性也受到影响”,可以提取出:不仅舒适性差,安全性也受到影响;从文中第⑥段“专家介绍,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只有一次性防护服的技术标准,没有可多次、重复使用的技术标准”,可以提取出:没有可多次、重复使用的技术标准;从文中第⑦段“防护服的短板还体现在领域细分方面”,可以提取出:领域细分方面存在短板;从文中第⑧段“但难点在于防护服的加工工艺,如何保证其防护性、高温灭菌洗消后的稳定性等”,可以提取出:加工工艺有待提高。
12.【答案】“一般”指大多数情况下,一次性防护服的使用寿命不能超过两个小时,并非所有情况都是如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说明文的语言。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语句内容的基础上,先解释词语的意思,然后分析说明了什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结合语句内容可知,“一般”是“普通,通常”的意思,表示限制。说明了“一次性防护服的使用寿命”通常不能超过两个小时,并非所有情况下都如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举把口罩的材料,如果能研发出恒应力的材料,就会减少对医护人员脸部的伤害的事例,具体真实地说明了此次疫情给防护材料研究指出了新方向。(3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再比如口罩的材料,如果能研发出恒应力的材料,在一定范围内,不管怎么拉,受到的力都相同,就会减少对医护人员脸部的伤害”是举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此次疫情给防护材料研究指出了新方向。
14.【答案】让厢禁军扮脚夫,把生辰纲装入担内,杨志等人扮作客人,让梁中书授命众人都听命于杨志。走大路,趁早凉赶路,中午热时休息;走山路,大白天走路,避开一早一晚行人稀少之时。先阻止军汉买酒,确认酒没有毒。(3分)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分析。根据原著内容,抓住“让厢禁军扮脚夫”“杨志等人扮作客人”“走大路,趁早凉赶路,中午热时休息”“先阻止军汉买酒,确认酒没有毒”等细节描写来分析概括即可。
15.【答案】在慧骃国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们对格列佛的主人因养了一只耶胡(即格列佛),而且把其当作慧骃对待的行为感到愤慨。他们提议主人要么对待格列佛就像对待其它耶胡一样,要么责令其游回本国。后来在代表们的一再逼迫下,主人希望其制作一种交通工具回国。于是在伙计(即栗色小马)的帮助下,格列佛建成了一艘印第安式的小舟,离开了慧骃国。(4分)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概括。根据原著内容,抓住人物、事件等要素,交代清楚事件的经过即可。 16.【答案】尘世间的万物都源于泥土,都离不开泥土的滋养,等到万物灰飞烟灭之后,又都归于泥土,成为孕育生命的养料。(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⑧段“故乡的土地上,有我的祖辈辛勤耕耘的足痕和生活艰辛的泪滴,记载着一代代人的苦乐、荣辱与辉煌”可知,无论走多远,故乡的泥土都在记录着我们的一切,它是万物的开始,也是万物的终结。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17.【答案】第①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故乡比喻成“心灵皈依的圣地”,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引起下文对儿时的回忆和对故乡深深的敬意。第⑨段从形式上总结了全文,在内容上抒发了对泥土的赞美之情,升华了文章的主题。(3分)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文章第①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故乡比喻成“心灵皈依的圣地”,表现了对故乡的眷恋,下文紧接着记叙自己回家,正好呼应此处的“朝拜”,因此本句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第⑨段为文章的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同时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泥土的敬仰和赞美,由家乡上升到土地,升华了全文的中心。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18.【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母精心打理的菜园农作物的繁茂景象。(2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根据画线句“你挤我,我挨你,长得亲密而兴旺”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院子里的农作物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菜园农作物生长繁茂的情景。
19.【答案】“义无反顾”原意指“勇往直前,毫不犹豫”,这里指家里人对土地毫不动摇毫不怀疑的爱惜、保护和感恩之情。(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上下文语境对散文用词进行分析,“义无反顾”意思是: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用在此处,修饰前面作者所述的“全家人把土地当作恩人、亲人”,体现了家人对土地的热爱与爱惜之情。
20.【答案】“芳香”一词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表面义,是指故乡“山地上的土壤是砂土质的,干净、爽气”,闻起来是芳香的。另一层含义是它的象征义,在这里象征泥土的精神。泥土是无私的,伟大的,宽容的。它一声不吭地奉献着,万物生长于泥土,复归于泥土,泥土孕育希望,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芳香”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泥土的热爱和赞美。(4分)
【解析】(1)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解答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内涵。本文通过描写芳香的泥土,表面义是指闻得到芳香,即自然的泥土所带有的香气,砂土质的泥土经过大自然的浸润,各种物质在这里汇聚,散发出泥土独有的味道;深层含义是指闻不到的芳香,即它精神上的美好,泥土孕育着万物,滋养着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无论何时总是敞开怀抱接纳一切,这美好的品质也如同香气一般能带给我们
美好的感受,因而是芳香的。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21.【立意指津】这是一道话题作文。“物微情浓”,要认真分析话题的含义。“物”,可以是小礼物,几乎人人都送出过,也都接受过,大到衣物车辆,小到铅笔橡皮,许多东西都可以成为礼物。可以是其他小事物,如小草、小树、小鸟等有生命的动植物,也可以是各种日用品、纪念品等。“情”,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包括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也可以是敬爱之情、怜惜之情、喜爱之情、哀伤之情等。
“物微情浓”,这个话题,可以写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以某些常见的、细微的事物为载体,表达某种感情。可以写一篇记叙文,叙述你和亲人、老师、同学、朋友之间发生的一件小事,事情要围绕“一份特殊的礼物”“沟通心灵的礼物”来展开描述。无论是什么小事物、谁送给谁的“礼物”,一定要在文章中体现出“情浓”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可以用精练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把文章的主题揭示出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