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2部分 专题3 类型2 力学探究性实验(一)及答案(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训练)

第2部分 专题3 类型2 力学探究性实验(一)及答案(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训练)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第2部分 专题三 类型2 力学探究性实验(一)

1.(2018梧州改编)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英做了如图1-甲所示的三次实验,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实验中第1次和第2次用相同的长木板,第3次用表面更加粗糙的长木板。

图1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____________,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拉力的大小。

(2)比较1、2两次实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________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本实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 (5)小芳同学将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1-乙所示: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此时木板________(选填“必须”或“不必”)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____________

________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芳在做如图1-乙所示的实验时,拉动木板没有及时停下来,当木块有七分之一滑出木板表面的时候,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

(7)小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他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两部分继续进行实验,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由表中数据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这种做法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数 1 2 木块大小 整块 三分之二块 接触面积S/cm2 150 100 摩擦力f/N 1.5 1.0 3 三分之一块 50 0.6 2.小勇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后在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做了三次实验。

图2

(1)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2)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平面越光滑,说明小车受到阻力越______,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_____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接触面对小车施加了两个力,分别是__________力、________力。

(3)小勇认为,通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斜面的要求是______(填写字母)。

A.斜面越光滑越好 B.斜面越粗糙越好

C.斜面的粗糙程度对实验的影响不大,只要斜面相同且能完成实验就行 (5)通过该实验可以______(填写字母)。

A.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6)实验中,小车在棉布、木板表面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P1、P2,则P1______P2。(选填“>”“=”或“<”)

(7)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但是是通过符合逻辑的________得出的正确结论。

3.(2018百色)如图3所示,某同学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图3

(1)本实验利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和转换法。

(2)小桌对海绵的压力改变了海绵的__________(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

(3)为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比较图3-甲和图3-乙的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__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比较__________两图的实验,可知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__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2018重庆模拟)小华同学利用如图4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ρ

酒精=0.8×10

3

kg/m3)

图4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的,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下面的四个研究实例中也采用这种方法的是________。

A.学习电压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水压来认识它

B.探究串联电路电阻的关系时,通过分析总电阻与各导体电阻在电路中产生的效果来认识

C.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D.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控制电阻(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小华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图甲、乙中的两种液体(水和酒精)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较小,他判断图甲中的液体是酒精,其结论不可靠,原因是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___________;他改变图乙中金属盒的深度如图丙所示,比较甲、丙两图可知,在同一深度,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_有关。

(3)小华应该比较图________,得出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表示液体的压强就越大。

(4)小华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

(5)U形管压强计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5.小冉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分度值为0.1 N的弹簧测力计,底面积为5 cm2、高度为6 cm的实心圆柱体物块,相同的大烧杯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g取10 N/kg)

图5

实验步骤 弹簧测力 计示数/N

(1)小冉进行了如图5所示的实验: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物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上表中。

(2)分析实验步骤A、B、C、D、E,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小冉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某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当物块的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0.25 N,那么此时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__________cm。

(4)如果不知道物块体积,小冉想知道该圆柱体物块的密度,应选择图5中的__________两个步骤可求出。

(5)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金属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图像是________。(金属块未接触容器底)

B 2.6 C 2.5 D 2.4 E 2.4 F 2.3

6.(2018河南)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图6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图6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________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______。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5)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参考答案

1.(1)匀速直线运动 等于 (2)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2、3 (4)控制变量法 (5)不必 水平向右 1.2 不需要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实验操作 (6)1.2

(7)错误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2.(1)同一高度 (2)小 远 非平衡力 支持 阻(摩擦) (3)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4)C (5)B (6)> (7)推理 3.(1)控制变量法 (2)形状 (3)越大 (4)乙、丙 越小 4.(1)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 C (2)深度相同 密度 (3)乙、丙 (4)相等 (5)不是

5.(1)2.7 (2)排开液体的体积(或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3)1.3×103 1 (4)A、D(或A、E) (5)D

6.(1)3.8 (2)1.4 A、D (3)排开水的重力 (4)A (5)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