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钢琴曲《雨中花园》赏析
德彪西钢琴曲《雨中花园》赏析
韩冰
法国作曲家,钢琴家克洛德一阿希尔?德彪西,
1862年8月22日生于巴黎近郊的圣日尔曼,七岁
开始学钢琴.但是,他的音乐才能却是在十岁时才为
肖邦的一位女学生发现.就此,音乐才成为他的终身
事业.1873年,德彪西考入巴黎音乐学院,进行先后
12年的专业学习.他的文化修养和艺术趣味,在这
些年间有着决定性的发展,在这期间写出的一些浪
漫曲,如《曼陀林》,《木偶》等,反映出他对独特的音
乐语言的探索,已经颇有一番新意而有别于同时期
的后期浪漫主义.与此同时,他那精于感官享乐和讲
究贵族气派的性僻,也有十分鲜明的表现.
德彪西崇尚印象的瞬间交替和变幻,为了追求
自由的色调对比,他套用姊妹艺术创造的先例——
他运用暗示不下于马拉美,也学魏伦那样表达介乎
语言与音乐之间的模糊不定的意境,为此,他采用变
化多端的表现手法.首先,他把音乐中起最重要作用
的和声从逻辑功能联系中解放出来,从而获得了更
为大量的和声色彩,包括他所偏爱的九和弦及其派
生和弦.尤其是由全音阶中各音组成的全音和弦,还
有古老的教会调式等等.
从1903年到1913年之间,德彪西创作了自己
最杰出的一些钢琴作品,它们是印象派音乐的重要
组成部分,包括《版画集》,两组《意象集》,《儿童乐
园》,《向海顿致敬》,两组《前奏曲》等.这些音乐精
细地刻画出世间万物内在的美感,并能使每个人被
这种美所感染;它们的创作灵感大都来自于从大自
然中获得的印象,德彪西曾说过,神秘的大自然就
是自己的宗教.于是,海浪的咆哮,树叶间的风声,
夜空的寂静,光亮中的色彩,小鸟的啼鸣,地平线的
曲线等等,都成为了他音乐中的素材.
我弹过很多首他的作品,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
同时也是我比较喜爱的,就是德彪西钢琴作品《版
画集》的第三曲《雨中花园》,它创作于1903年.乐
曲以两首古老的法国民歌为素材,通过雨,云,阳
光,晴空的瞬息变幻,逼真地描绘了法国的田园景
象以及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形象.人们可以联想到孩
子们在花园里游戏,一阵从远而近的暴风雨袭过
来,孩子们逃散了,最后雨停了,孩子们又高兴地继
续游戏.人们也许会这样联想,午睡时,孩子们在母
亲的催眠声中进入梦乡,沉闷,灼热的空气弥漫在
巴黎上空.不久,细细的雨点从天边洒下,远处响起
一
声雷鸣,暴风雨来临了.小树靠着墙和窗台低声
呻吟,孩子们惊醒了,母亲唱着歌抚慰他们,他们附
和着.但一个突如其来的响雷淹没了他们的歌声,于
是母亲唱起了另一首歌\"我们不再回到森林去,月桂
树已砍倒\尽力缓和恐惧的气氛.随着最后一个闪
电和远去的雷声,暴风雨停息了.从害怕中解脱出来
的孩子们兴高采烈.窗外,雨过天晴,彩虹万里;光芒
四射的太阳露面了,它为战胜暴风雨而欢笑.
《雨中花园》描摹了雨的各种各样的状态,有时
是沾衣欲湿的令人幻想的空蒙细雨,有时则是滴到
天明催人断肠的相思苦雨,有时是倾盆而下寒气袭
人的狂风暴雨……雨中花园湿漉漉的花枝低垂着,
绿色变得丰富多彩,由此也会联想到云,阳光,彩
虹,雨后格外新鲜的空气,从中倾注了对大自然无
限的感叹.
在《雨中花园》中,德彪西充分发挥了和声和色
彩的作用,表现了天色由阴郁到大放光明的色彩转
换过程,非常生动鲜活.它不是一幅\"雨中花园\"的
静止画面,而是有着丰富的色调变化.这种变化的
魅力越往后进行就越强烈,很典型地表现出其印象
派的音乐特征.
《雨中花园》这首乐曲,体现作曲家很典型的印
象派音乐的特点.乐曲描写的是下雨天花园的情景,
而在演奏技巧上却是非常难的,要求朦胧的声音感
觉;所以演奏的时候要求音色干净但又不能太实在,
同时对踏板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印象派常用的\"半踏
板\"要比《格拉那达之夜》用得少一些.
在诗人的笔下,雨总是渲染出犹豫,暗淡的色
调;花园则总是一派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景象.德
彪西则将这两种对立的气氛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
当我初次聆听这首乐曲的时候,一种似曾相识的感
觉涌上心头,引起一阵心灵的悸动.
乐曲一开头,十六分音符的琶音音型仿佛在描
写淅淅沥沥的雨点洒落在房顶上,次中音部出现暗
淡的古老调式的主题,暗示浮过天空的乌云.从第4
小节起,低音部的持续音助长了阴郁之感.自第l6
小节起,音域逐渐延伸,每小节都有强弱起伏的线
条,并出现了整音音阶的和声.到第24小节,音域
性的转移时时刻刻都显示出天空明暗的变化,描写
风雨最大的那一刻,由此达到了本段的高潮.第43
小节起转入c小调,这时调性更暗淡,但并不长久.
第54小节起力度逐渐增加,音区逐渐移高.第64
小节,动人的整音音阶和声在七小节的三连音后达
到高峰.雨越下越大,继而是夹着风雨声飘来的,时
有时无的古老法国童谣循声而去,眼前顿时出现了
一
个美丽精致且有些神秘的的花园.一派生机盎
然,令人欣喜若狂.作曲家用了几个浑厚的低音,继
而逐渐把音高提升,最后达到极致,充分把见到如
此雅致的花园的喜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使作曲
家同听者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人们感慨不及之时,作曲家又为人们带来了
第二段法国童谣.当第一段的高潮过去后,从第75
小节起,断奏的音符和乐句在三连音的伴奏下似乎
在描写雨渐渐停止.\"云\"的主题在原有的音高出
现,第83小节起改为大调,仿佛又像是一朵美丽洁
白的百合花,在雨中独舞,尽情地演绎着它的高贵
与纯洁;同时又出现了一段欢乐灵巧的高音旋律,
人们似乎看到机灵活泼的小精灵与百合一同舞蹈.
乐曲声逐渐热闹了起来,但主调仍然柔和,一定是
花园种的所有花儿们加入了这场舞会:先是玫瑰,
它按捺不住心中的欢乐,展示起优雅的舞姿来,接
着是牡丹,杜鹃,紫罗兰……百合的舞蹈最吸引人,
她在所有花的中间旋转着.从第100小节起开始起
风了,风越刮越大,吹得湖面泛起了波纹,瞬间又平
息了下来,这时第三段法国童谣出现了……段落的
一
开头,装饰音犹如一泓清泉般奔涌上来,接着是
鸟儿清脆的啼鸣.从133小节起,太阳拨开云雾,逐
渐露出光明.\"云\"的主题和十六分音符的音型进入
高潮,但现在它们变了形,青草似乎也在阳光中闪
闪发光,仿佛在暗示人们出来迎接这即将到来的光
明,此时的人们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憧憬.第143
小节起\"云\"的主题再次出现,比原来高三度,后来
高五度,连续反复了四次,最后又加以扩充.终于,
风雨声渐渐消失,一缕阳光照进花园,一切阴郁都
在瞬间消失了,太阳终于完全露出它那灿烂的笑脸
了,万丈光芒,此时的花园是那么的绚丽多彩!此曲
也在这种明朗欢畅的气氛中结束了.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这样一座美丽的雨
中花园,它也许在梦中出现过,也许它存在于过去
的回忆中.
(作者任教于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键盘器乐教
育系)责任编辑戴明久
(上接87页)
的联系者.中介的唯一性更意味着,在公共环境景
观艺术设计中,只有通过设计行为本身才能使公共
环境景观与环境沟通起来,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这
一
点对于环境景观艺术设计影响最大.
因为设计的定位在于唯一的中介,\"和谐\"就具
有更迫切,更深远的意义.环境设计师的目的就是
把人,自然,社会的和谐最好地体现,寄寓在设计作
品中,以便让消费者在环境景观的消费中获得最大
的精神愉悦.
四,结语
随着生活方式的日趋多样化,现代人们的审美
兴趣也展现出多样化的一面.新奇,残缺美等新的
审美趋向正在逐步进入审美领域,他们的不断出现
同时带来的是,公共环境景观审美范畴日趋多样
化,更多审美角度表现形态的多样性,将会在今后
的公共环境景观中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D俞孔坚着:《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科技出版
社.2006年版.
②高飞:《城市标志牲景观道路营建探索》,《西北林
学院》,2008年2期.
④唐晔:《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功能与设计》,《设计
视界》,2006年1期.
④张辉:《浅析视觉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上
海工艺美术》,2008年1期.
⑤陈奇睿:《论公共艺术环境设施设计》,《广东科
技》,2008年3期.
⑥郭伟生:《刍议公共艺术》,《美术》,2008年1
期.
⑦刘丹:《社区归属感的营造——公共空间的重要作
用》,《住宅科技》,2007年1期.
⑧汪思龙:《城市环境与城市绿地景观设计探讨》,
《农技服务》,2007年8期.
责任编辑牛寒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