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年5月第20卷第3期May 2013 Vo1.20 No.3 ・305・ ・基层园地・ 温针结合康复训练对早期偏瘫 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沈来华罗开涛钱立锋颜玉琴沈志方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院・嘉兴314001) 脑卒中是脑血管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 高,导致很多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脑 卒中后约有85%的患者会有一侧上肢功能障碍¨j,严重影 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观察了温针结合康复训练对早期 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 如下。 1临床资料8O例病例均为本院针灸推拿康复科2008— 10~2011一o5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O 例。治疗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平均(63.57±3.68) 岁;脑出血13例,脑梗塞27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24 例:年龄平均(65.21±4.13)岁:脑出血8例,脑梗塞32例。 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选标准: (1)西医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 断标准 j,并经头颅CT或MIu检查证实为脑血管病并伴有 偏瘫;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 的“中风”的诊断依据 ;(2)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3) 肢体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为1~2级;(4)排除急性期严 重昏迷、严重脑疝或合并原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和神经肌肉 骨骼病变所致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者。 2方法 2.1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康复疗法。即早期注意良肢 位的摆放;被动活动患侧上肢;主动或主动助动运动;早期应 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Brunnstrorn促进术诱发上肢运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康复疗 法的基础上,结合温针疗法。穴选下极泉、尺泽、臂中、内关、 肩三针、曲池、外关、合谷、上八邪、中渚。操作方法:先取健 侧穴位,双侧均用3O号1.5寸毫针刺入,前4穴强刺激不留 针,强度以上肢抽动3次为宜。余穴常规操作,人针得气后 施提插捻转手法,使酸、麻、胀、重感向上肢远端方向扩散、传 导,并施温针灸,每穴3壮,留针30分钟。两组均治疗4周 后评定结果。 2.2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由同一 专业评定者进行评定,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 (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中的手指评定部分,评定手 功能(总分l4分)。ADL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方法 (modiifed Barthel index,MBI)。 2.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 析,数据采用( ±s)表示,组问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3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BMI评分比较(x±s,分)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gl间疗后比较△P<0.05 4讨论由于中枢神经元的损伤是不可逆的,脑卒中患者 在发病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会遗留功能障碍。特别在肢体 运动功能上由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丧失而致 低级中枢的活动被释放,早期易出现由脊髓控制的联合反应 和共同运动,它以一些固定的异常运动模式出现,以异常姿 势反射和痉挛为基础 J,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 常生活活动。但脑具有可塑性,在早期要加强感觉运动输 入,抑制异常的肌张力,促进患者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充分 发挥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J。因此,在早期进行正确的康 复训练对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具有现实意义。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偏瘫是由于风痰痹阻,气血亏虚,瘀 阻脉络,以致气不能行,血不能荣,肢废而不能用。温针能够 舒经活络、通畅气血,有利于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同时热量随 针柄的传导能够进入到深层组织,有利于增强针感,达到持 续的治疗效果。温针使虚者得之有助,实者得之能散,寒者 得之以温,热者得之以泄。故笔者在早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 恢复中积极应用温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针刺是外周感觉输入的一种形式, 利用健侧取穴,强手法刺激,可诱发低位中枢控制下的联合 反应,共同运动的泛化性运动,以提高患侧肌张力 】,它源于 神经生理学关于“每一个引起运动的神经元发放冲动的刺 激都能使其解剖学上相毗邻的运动神经元处于阂下兴奋状 态”的理论 。因此上述取穴、刺激法有利于患侧肌张力的 出现和运动的泛化,有利于增强康复治疗效果。本文研究结 果表明,温针结合康复疗法确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 早期上肢功能的恢复,提高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 能力,从而有利于精细动作的完成,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Broke JG,Lankhomt JG,Rumping K,et a1.The long—term out— come anal funeation after stroke:results of a follow—up stud— y.Disabil Rehabil,1999,21(8):357. [2]王新德.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修订 方案).中华神经科杂志,1995,23(6):67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 [4]朱镛连.神经康复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543. [5] 于兑生,恽晓平.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469. [6]1_mve『sa R,Cieinelli P,Bassi A,et a1.Mapping of motor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after stroke.Stroke,1997,28:110. [7] 陈立典,田永胜.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新思路及临床研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2):74. [8]李定则.治疗性煅炼.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74. (修回:20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