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游戏
摘要
本探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在幼儿园开展以本土文化资源——高甲戏曲为引子的创造性戏剧活动,进行戏曲元素融入创造性戏剧的尝试,在实践中进行必要的讨论,并明晓了幼儿创造性戏剧活动模式的再认识等。通过戏剧活动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与创造,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创造性戏剧,高甲戏,幼儿 正文
一、何为幼儿创造性戏剧活动。
幼儿在生活、游戏中时刻体现出戏剧天性。幼儿早期,身体各方能力初步发展,幼儿就已具备“假装”的本能,围绕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中的情境进行“假装”,如假装吃东西,假装睡觉。幼儿中期随着语言表达的流畅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模仿”的意味更加深刻。幼儿会“模仿”医生给病人看病,开药打针;模仿饭店的厨师做各种美味的佳肴;还会模仿超市的收银员进行收钱找零……到了中后期,幼儿“表演”的成分增加,并能够根据已有经验创造新的经验。幼儿经常幻想各类角色,虚构冲突性的情节进行演绎,尤其是在动画片中看到典型的角色人物,如花仙子、蓝精灵等,在想象的世界中体验幻想的神奇和乐趣。戏剧是反应生活的载体,幼儿戏剧也是反映幼儿生活的载体。无论是“假装”、“模仿”还是“表演”,这都属于幼儿戏剧的本质范畴,是幼儿以个人生活经验为基础, 通过“假装”、“模仿”、“表演” 等形式来反映幼儿生活的表达方式。
因此,笔者认为,幼儿戏剧是3—6岁幼儿为主体,写给、演给幼儿看的戏剧。是以特定剧本为脚本,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融合文学、美术、舞蹈、音乐等艺术元素,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表演的手段来反映幼儿生活的综合性艺术样式。
二、关于地方本土戏曲高甲戏文化。
高甲戏是闽南地区的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福建省闽南方言地区。作为一种传统民间戏曲,高甲戏的脚色行当有生、旦、丑、净、末等。艺人们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创造设计了各个角色表演类型,运用闽南语方言,轻松幽默,妙趣横生,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高甲戏的武打中吸收了提线木偶和民间舞狮的技艺,别具特色。
在传统戏曲中独树一帜的高甲戏是闽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海内外有着极大的影响。
三、基于高甲戏的幼儿创造性戏剧活动。
(一)以高甲戏为引子的幼儿园戏剧活动的开展形态。
笔者在此次行动研究中,发现教师能够根据幼儿园的活动需要组织幼儿进行戏剧活动。 注重台词、冲突、动作和场景四个方面,但是基本上以绘本故事或民间故事作为依据。在戏剧活动中,教师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道具和服装,融入舞蹈、文学、音乐等多元化手段,但试图把每一个幼儿“训练”成为专业的演员。
1.基于戏曲的戏剧游戏活动零星存在。
笔者通过观察了解到,目前幼儿园中的戏剧游戏活动内容以传统的故事为主,多存在于区域活动之中,例如《三只小猪》、《小熊请客》等。较少将其与高甲戏的元素串联起来,各活动形式彼此孤立。教师较缺乏将本土文化融入戏剧游戏的理念,很少会根据戏曲趣味性的方言,脸谱、动作等设计游戏活动。基于高甲戏的幼儿园戏剧游戏活动,在目前我市幼儿园开展的戏剧游戏活动中零星存在。
2.基于戏曲的剧本创编活动有名无实。
在幼儿园戏剧活动中,教师对剧本的使用存在着“成人主义”和“拿来主义”教师在剧本创编时往往忽视幼儿的参与过程,教师直接代替幼儿进行剧本创编,所有的情节、台词、动作等都由教师一人完成,为幼儿呈献教师心目中的戏剧。剧本中若有关于戏剧元素的使用,往往以教师作为决定者,掌握编剧的大权,而幼儿的参与机会几乎是零。
(二)组织与开展幼儿园戏剧活动的策略。 1.营造高甲戏文化元素的氛围。
在幼儿看得到的墙面、廊道上张贴“生、旦、丑、净、末”的戏曲脸谱或演员扮相图,悬挂戏服,摆放帽饰、脚靴,插摆等,创设化妆间让幼儿尝试画戏装,穿戏服、带戏帽等,创设“戏说高甲播报台”,鼓励幼儿观看精彩戏曲片段展播,播讲收集到的关于高甲戏的剧照、图片等,设置大戏台,带领幼儿在戏台上尝试走“云步”,舞“水袖”,玩棍枪,扬马鞭等等,让幼儿在耳闻目染、身体力行中体验了花旦的俏,公子的丑,官袍的逗,文生的雅,武生的勇……,开放的环境和氛围,让幼儿们乐意“假装”、愿意“模仿”、喜欢上“表演”。
2.多领域引用,建构多元化戏剧活动。
无论是故事或者绘本,都是平面的戏剧,为幼儿戏剧活动的建构和组织做了很好的铺垫。 但教师在进行戏剧活动之前,亦可在此基础上将戏剧的基本元素和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课程互为容融,合体游戏。例如创造性戏剧《渔夫和金鱼》,加用高甲戏中的丑角片段《海龙王要娶某》到剧情中,在美工活动中鼓励幼儿利用无纺布画、剪,自制出虾兵蟹将的服饰,在韵律活动中带领幼儿模仿家丁丑的“耸肩”“伸脖”的滑稽动作,在语言游戏中一起击鼓念闽南童谣“天乌乌,要落雨。海龙王,要娶妻。孤呆做媒人,土虱做查某。龟吹笙,鳖拍鼓,水鸡扛轿目凸凸,蜻蜓举旗喊辛苦,火萤挑灯来照路,…… ”。在孩子们的戏剧中,有绘本的剧情,也有高甲戏的丑角滑稽说逗片段,这个戏剧有别于以往单一方式显得更加丰润多彩,孩子们游戏时情绪高涨,既兴奋又认真投入,其乐无穷,游戏结束时还意犹未尽。
戏剧是一个黏合剂,可将不同活动设计相通、整合、融合。 3.戏剧活动中引领幼儿在“做中学”。
“做中学”注重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强调幼儿在过程中的体验和认知。而幼儿园戏剧活动是注重幼儿活动过程的动态实践。幼儿戏剧与“做中学 ”的完美邂逅为幼儿园戏剧活动的开展充实了理论基础。
如创造性戏剧《老鼠嫁女》,孩子们说要增加一段“媒婆、家丁们抬嫁妆后饿得胡吃海喝”的场景,于是老师们引导幼儿进行即兴的扮演。教师让幼儿自己想“要吃什么?”并通过动作表达出来。有的幼儿说渴得喝水,有的说吃米饭,有的说吃面条,有的要喝鸡汤等等。教师让幼儿在自己的座位周围表演,尽量不要打扰到其他人。幼儿开始扮演,有的吃饭,一手端饭一手扒饭,还伸手去夹菜;有的吃面,一手端面一手扒面,仰起脖子,倒进嘴里;有的模仿孙悟空,用假装拿筷子的手去卷面,再放进嘴里;还有的吃面,会用嘴巴嗦着吃;还有的吃面会先吹一吹,觉得烫,有的吃面发出“哧溜哧溜”的声音……孩子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灵活应用,让他们的另一种生活也变得灵动起来。
又如,可让幼儿自由扮演想要扮演的故事角色。这一次不局限于自己,也可以与其他幼儿合作扮演。幼儿都很有兴致地或自己或与其他幼儿一起进行即兴的扮演活动,时间大约有 5-10 分钟。有的幼儿与其他幼儿一起扮演在“高甲戏戏曲传承活动中心”观看的戏剧《连升三级》中的贾福古,一个说要在鼻孔下贴两撮胡须,然后边说完话边吹气,让胡须动起来;另一个则摇晃着扇子,摇头晃脑的走路。我说:“你们演他做什么呢?”两小孩的回答令人惊喜他们的创想无限:“我们要演《两只笨狗熊》,觉得那个戏里的贾福古真好笑,两只笨狗熊也很好笑,跟他一样。”……后来,在创造性戏剧在《两只笨狗熊》中,两个小朋友的高甲戏版“熊兄弟俩”惊艳了全园,走过路过的老师们都驻足观看,喝彩,传统与现代表演元素的结合,被孩子们演绎地大胆且惊艳。
1. 结语
将幼儿故事或民间故事加以粉墨登场,融入本土高甲戏戏剧元素与戏剧手段,构建幼儿创造性戏剧活动,以游戏化的方式为幼儿创设戏剧情境,能够让幼儿自主、自发的参与幼儿园戏剧活动,能够制造幼儿美的情趣,赋予游戏精神,拓宽幼儿的审美空间,获得戏剧艺术的体验和身心的愉悦。
参考文献: 张金梅 《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 王兰香
《建构主义理念下幼儿戏剧创编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