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调查研究及其应用
一、调查研究的概念
调查研究(survey research)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的特征:
1.抽样。调查要求从总体中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 第一节 调查研究及其应用 2.运用调查问卷收集资料。
3.研究得到的是巨大的量化资料,必须借助计算机来完成资料的统计分析。 二、调查研究的应用 1.社会生活状况调查。 2.社会问题调查。 3.市场调查 4.民意调查 5.学术性调查
三、调查研究的内容
1.社会背景。有关人们的各种社会特征的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以及生活环境特征(家庭结构、居住方式、社区环境)
客观性很强、容易收集到,一般的调查研究都会涉及到 2.社会行为和活动。即“做什么”和“怎么做”。 3.意见和态度。即“想什么”和“如何想”
第二节 问卷设计
一、问卷的结构 1.问卷(questionnaire)
问卷是调查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
2.问卷的结构
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
(1)封面信。封面信主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说明以下内容: A调查者的身份 B调查的大致内容 C调查的目的
D调查选取的方法和对调查结果保密的措施。
(2)指导语。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
(3)问题和答案
开放式问题(open ended question),就是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案,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问题。
封闭式问题(closed ended question),就是在提出问题同时,还给出若干个可能的答案,供回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一个作为回答。
开放式问题常常用于探索性调查所用的问卷中,而正式调查所用的问卷则主要是封闭式问题。
(4)编码及其他资料
编码,赋予每一个问题及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 其他资料:问卷编号、调查员编号、审核员编号 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 二、问卷设计的原则
1.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把为调查者着想作为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不为被调查者考虑的错误主要有:
A问卷设计得太长,问题太多,需要填答的量太大 B问卷中要求被调查者进行难度较大的回忆和计算 2.对阻碍问卷调查的因素有明确的认识
A主观障碍。畏难情绪、顾虑重重、漫不经心、毫无兴趣。
B客观障碍。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 3.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卷的设计工作 A调查目的的影响 B调查内容的影响
C样本性质的影响。样本的构成情况,即被调查者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D资料处理分析方法的影响 E问卷使用方式的影响 F调查经费和时间的影响
第三节 问卷设计的主要步骤
一、探索性工作(问卷设计的第一步)
探索性工作最常见的方式是问卷设计者亲自进行一定时间的非结构访问。即围绕着所要研究的问题,以十分随便、十分自然、十分融洽的方式,同各种类型的回答者交谈。把研究的各种设想、各种问题、各个方面的内容,在不同类型的回答者中进行尝试和比较。 探索性工作对于我们把自由回答的开放式问题转变成多项选择的封闭式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问卷初稿 1.卡片法
第一步,根据在探索性工作中的纪录、印象或认识,把每一个问题和答案单独写在一张卡片上,如果有50个问题,就有50张卡片。
第二步,按照卡片上问题的主要内容,把问题卡片分成若干堆。即属于询问同一类事物的问题放在一堆。
第三步,在每一堆中,按照日常询问的习惯与逻辑,排出问题的先后顺序。
第四步,根据问卷的逻辑结构排出各堆的前后顺序,使全部卡片连成一份完整的问卷。
第五步,从回答者阅读和填答问卷是否方便,是否会造成堆回答者心理的影响等不同角度,反复检查问题的前后连贯性及逻辑性,对不当之处逐一调整,并可补充一些新的问题卡片。最后把调整好的问题依次写到纸上,形成问卷的初稿。
2.框图法
第一步,根据研究假设和所需资料的逻辑结构,在纸上画出整个问卷的各个部分及前后顺序框图。
第二步,从回答者是否方便,是否会形成心理压力,问题内容前后是否符合逻辑等方面反复考虑这些部分的前后顺序。
第三步,具体地写出每部分中的问题和答案,并安排好他们在该部分中的顺序和形式。
第四步,对全部问题的形式、前后顺序从总体上进行修订和调整,然后将结果抄写在另一张纸上。形成问卷初稿。
3.最好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首先,根据研究假设和所测变量的逻辑结构,列出问卷各个大部分的内容,并安排好它们的前后顺序。
其次,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将探索性工作中得到的问题及答案写在一张张卡片上。 第三,在每一个部分中,安排并调整卡片间的结构和顺序。 第四,从总体上对各部分的卡片进行反复检查和调整
最后,将满意的结果抄写在纸上,并附上封面信等有关内容,形成问卷初稿。 三、试用和修改
问卷初稿出来之后,必须先将它们用于一次试调查,而不能直接将它用于正式调查。 1.客观检验法。将设计好的问卷初稿打印几十份,然后在正式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个小样本来进行试用,分析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A回收率 B有效回收率
C对未达的问题的分析 D对填答错误的分析 2.主观评价法
在实际社会研究中,除了某些小型问卷调查仅仅采用主观评价法外,大部分问卷调查往往采用客观检验法,还有一些调查同时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试用。
第四节 问题和答案的设计
一、问题的形式
开放式的问题不需要列出答案,只需要在问题下面留出一块空白即可。唯一要考虑的是这块空白多大比较合适。
封闭式问题的形式: 1.填空题
如:您家有几口人? 人 2.是否式
如:您是否打算调动工作?是☐ 否☐ 3.多项选择式
如:您的婚姻状况(请在合适的答案号码上划圈) (1)未婚 (2)已婚 (3)离婚 (4)丧偶 4.矩阵式
如:您觉得下列环境问题在您居住的城市里是否严重?(在每一行的适当方框中打✔)
5.表格式
如,您觉得下列环境在您居住的城市里是否严重?(在每一行合适的格中打✔)
二、答案设计的要求
首先要保证答案具有穷尽性和互斥性
其次,要依据研究的需要来测量变量的测量层次
最后,在实际问卷设计中,设计者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有些问题的答案如果要将它们全部列出来,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十分困难的。可以采取列几个出要答案,然后加上一项“其他”。
三、问题的语言和提问方式(P174?) 1.尽量用简单的语言 2.问题要尽量简短 3.避免双重含义问题
4.问题不要带倾向性 5.不用否定形式提问 6.不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
7.不直接问敏感性问题 8.问题的参考框架要明确。
四、问题的数目和顺序
总的来说,问卷不宜太长,问题不宜太多,一般以回答者能在30分钟内完成为宜。 安排问题顺序的常用规则:
1.被调查者熟悉的、简单易懂的问题放在前面,比较生疏、较难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
2.把能引起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被调查者紧张和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
3.把开放式问题放在问卷的结尾部分。
4.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方面的问题,最后问有关个人的背景资料。 5.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问题。
五、相倚问题的设计
相倚问题指的是前后两个(或多个)相连的问题中,被调查者是否应当回答后一个(或几个)问题,要由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决定,前一个问题作为“过滤性问题”。
如:您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吗? (1)是的
(2)不是的è请跳过问题4——8,直接回答第9题。
六、问卷设计的常见错误 1.问题含糊 2.概念抽象 3.问题带有倾向性 4.问题提法不妥 5.双重含义问题 6.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7.答案设计不合理 8.语言中的毛病 9.其他方面的毛病
第五节 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一、自填问卷法
自填问卷法是调查者将调查问卷发送给(邮寄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自己阅读和填答,然后再由调查者收回。
1.自填问卷法的具体方式 A个别发送法 B邮寄填答法 C集中填答法 D网络调查法
2.自填问卷法的主要优点
A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B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C可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3.自填问卷的缺点
A问卷的有效回收率有时难以保证
B自填问卷法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C调查资料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 二、结构访问法
结构访问法是指调查者依据结构式的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逐一提出问题,并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在问卷上选择合适的答案的方法。
1、结构访问法的具体方式 A 当面访问
优点:调查的回答率高;调查资料的质量好;调查对象的适用范围广。
缺点:调查双方的互动会影响到调查的结果;调查的匿名性差;调查的费用高,时间长,代价大;对调查员的要求更高。
2.电话访问法 优点:十分迅速。
缺点:被调查者的选取及代表性存在困难;调查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超过10分钟)。
第六节 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一、调查员的挑选 1.调查员的一般条件 A诚实与认真 B兴趣与能力 C勤奋负责 D谦虚耐心
2.调查员的特殊条件 A性别条件 B年龄条件 C民族条件 D地域条件
二、调查员的培训
1.培训调查内容及进行相关说明。 介绍调查的计划、内容、目的、方法等
说明调查的步骤、要求、时间安排、工作量、报酬等。 2.培训调查的技术。
包括敲门、自我介绍、建立关系、提问和纪录的技术 3.模拟调查
4.调查工作的组织管理。指导措施、复核检查、总结交流等。 三、联系被调查者 1.通过正式机构 2.通过当地部门 3.通过私人关系 4.直接与被调查者联系
四、调查过程的管理与质量监督 1.合理组建调查队伍
2.建立监督和管理的办法及规定 3.实地抽样的管理和监控 4.实地访问的管理和监控
5问卷回收和实地审核的管理与监控 五、调查的回收率 1.回收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回收率(调查的应答率)是调查者实际调查的样本数与计划调查的样本数之比。 回收率=实际完成调查的个案数/计划完成的个案数X100%
有效回收率=实际完成调查的有效个案数/计划完成的样本总个案数X100% 2.回收率的意义
回收率是决定和影响调查样本代表性的重要因素。 反映抽样调查结果对总体的代表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反映调查样本与所抽取的样本之间会不会存在很大差异的问题。 3.回收率的标准
要进行分析和报告撰写,问卷回收率至少由50%才是够。要至少达到60%的回收率才算是好的;而达到70%就非常好了。——巴比
高回收率与高质量的调查问卷的权衡
第七节 调查研究的特点与运用
一、调查研究的优点
1.可以兼顾描述和解释两种研究目的 2.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 3.高效、迅速 4.定量研究的特征 二、调查研究的弱点
1.对因果关系的分析上不及实验研究有力 2.在理解和解释的深入性上不及实地研究 3.在研究的反应性上不及文献研究 4.调查资料的表面化、简单化 三、调查研究方式面临的挑战 1.随机性挑战
2.自我报告方式的挑战 3.解释能力的挑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