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教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后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课外诗文,完成练习。
忆昔①去年春,江边曾会君②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抔③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瑞琴为君死!
[注释] ①昔:以前,从前。 ②君:对对方的尊称。 ③掊(póu):量词,把,捧。
[1]诗中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与“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你读了本诗后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文阅读。
晏子之御①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②之妻从门间③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 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本文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御:车夫。③间:缝隙。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策驷马______ ②甚自得也 ______ ③其妻请去______ ④夫自抑损______
⑤晏子怪而问之______⑥晏子荐以为大夫 ______ ⑦御以实对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晏子是齐国的国相,文中表现他是一个志得意满的人。(_____)
②“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句中的“窥”音 kuī,意思是缝隙。(_____) ③车夫在听了妻子的话后,仍无所改变。(_____)
④车夫之妻埋怨丈夫给身高不足六尺的晏子赶车太丢人。(_____) ⑤文中“大夫”为春秋战国时的官名,并非现在的医生。(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译文:____________ ②既而归,其妻请去。
1 / 9
译文:____________
[4]本文记叙了晏子车夫的转变过程,表现了车夫的______品质,从侧面烘托晏子的______和______的高尚品格。
[5]你认为谁最值得你学习?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理解。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请用“/”为下面句子标出朗读时的语意停顿。 (1)日 初 出 大 如 车 盖(标一处)
(2)此 不 为 近 者 热 而 远 者 凉 乎(标两处)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1)孔子……问其故(故:_____) (2)日始出时去人近(去:_____) (3)及其日中如探汤(汤:_____) (4)孔子不能决也(决:_____)
[3]请把下面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汉语。 原文: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一篇文章,是可以从多种角度得到启示而有所感悟的。请说说你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感悟?(任选一个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足跌没水中(_____) 众皆弃去(_____) [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与群儿戏于庭(_______) (2)众皆弃去(_______)
(3)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 [3]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足跌没水中。(_____) A.没有 B.埋没 C.淹没 (2)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
2 / 9
A.代词,指群儿 B.代词,指瓮 C.代词,指石头 (3)众皆弃去。(_____)
A.离开 B.距离 C.除掉
[4]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群儿/戏于庭 B.一儿/登瓮
C.光持/石/击瓮/破之 D.足跌/没水中
[5]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语段阅读。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1]“此画”指__________画的《__________》。
[2]“搐”的意思是__________,“谬”的意思是__________。 [3]这句话是__________(谁)说的,他认为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
①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孤:_________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或:_________ 沃:_________ ③食不给 给:_________
④乃至被谗受贬 谗:_________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_________ ② _________ ③ _________
[5]读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言文阅读。
郑人买履①
郑人有欲①买履②者,先自度③其足而置之其坐④。至之市⑤,而忘操⑥
3 / 9
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⑧,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⑨足?”曰:“宁⑩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郑:春秋时代的郑国。欲:将要,想要。 ②履(lǔ):鞋子。
③先:首先,事先。度(duó):测量,衡量。
④而:表顺承的连词,意为然后。置:安放,搁。坐:通假字,通“座”,座位。⑤至:等到。之:到……去,往。
⑥操:拿、带。
⑦乃:然后,才。持:拿、带。度(dù):量好的尺码。
⑧及:等到。反:通假字,通“返”,返回。罢:本义结束,这里引申为散了。
⑨以:用。
⑩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 __________ (2)置之其坐 __________ (3)先自度其足 __________ (4)吾忘持度 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言文阅读。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薛谭学讴于秦青(____) ②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____) ③饯行于郊衢 (____) ④声振林木,响遏行云(____) [2]翻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jù)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4 / 9
[注释]①遽:就。②任:对待。③悖;违反常理,错误。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义项。 (1)父善游(_______)
A.善良,慈善 B.熟悉 C.擅长,长于 D.容易,易于 (2)见人方引婴儿 (_______)
A.方向,方位 B.正,正在 C.方法,计策 D.才,刚刚 (3)人问其故 (_______)
A.事情,事故 B.所以,因此 C.牧意,有意 D.缘故,原因 [2]下对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故事中的要把婴儿往江中投的人,做事违背了常理。 B.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识和技能是可以遗传的。
C.不能把婴儿等同于其父亲,而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孩子父亲善游,孩子长大也可能善游,但不能把可能当作必然。 [3]翻译下面句子。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诲:________ ②惟:________ ③援:________ ④俱:________
[2]“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也出现了多次,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 ②一人虽听之。________ ③思援弓缴市射之。________ ④虽与之俱学。________
[3]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使/弈秋/诲/二人弈。 C.使弈秋/诲/二人/弈。 [4]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知道《学弈》中的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9
11. 文言文阅读。
齐人攫①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②,清旦③衣冠④而之市⑤。适⑥鬻⑦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日:“人皆在焉⑧,子攫人之金何⑨?”对日:“取金之时,殊不见人,徒⑩见金耳。”
——选自《列子》 (注释)
①攫(jué):抓、夺。 ②欲金者:想要金子的人。 ③清旦:清早。
④衣冠:衣帽。此指穿衣戴帽。 ⑤之市:去集市。 ⑥适:往,到。 ⑦鬻:出售,卖。 ⑧焉:这里。 ⑨何:为什么。 ⑩徒:只,仅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适鬻金者之所 适:_________ (2)因攫其金而去 攫:_________ (3)子攫人之金何 何:_________ (4)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徒: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成语_____________来评价这位“搜金者”是比较恰当的。 [4]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齐人想干什么?干了什么?结果怎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言文阅读。
陆绩怀橘
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①。术令②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③术,而橘坠④地。术谓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乎?”绩跪对曰:“是⑤橘甘,欲怀而遗⑥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选自《三国志》 (注释)
①九江:古地名,今江西九江市。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嫡弟。后被刘备击
6 / 9
溃,吐血身亡。
②令:让,命令。
③临:在……时候。行:走。辞:告别。 ④坠:坠落。 ⑤是:这。
⑥遗(wèi):送给。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术令人出橘食之 出:__________________ (2)绩怀三枚 怀:__________________ (3)术奇之 奇:__________________
(4)于九江见袁术 于: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陆郎作客而怀橘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怀而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术奇之”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下面的横线填人缺少的成分。 ________拜辞 ___________坠地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我欲之楚 (_________) ②将奚为北面 (__________) ③吾马良 (__________) ④此数者愈善 (________) [2]翻译
①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______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7 / 9
(注释)①自——从。 ②坠——掉落。 ③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__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__ ③遽____________ ④求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言文赏析。
登泰山记(节选)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解释加点的文言实词。
余所不至(________) 及既上(________)(________) 日照城郭(________)
[2]译文中的画线句。
(1)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描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景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名著品读。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城铺:城上各自防守的地段),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chǎng),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1]以上选段出自古典名著______,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______。 [2]以上选段就是“三十六计”中的“_____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面语段看,孔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从书中再找出一个有关孔明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8 /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陶侃惜谷
陶侃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③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陶侃:东晋名将。②贼:伤害。③执:抓住。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见人持(______) (2)人云(______)
[2]以下与“执而鞭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推门而入 B.出淤泥而不染 C.不约而同 D.不劳而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中,陶侃的做法表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阅读短文。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我欲之楚(__________) 此数者愈善(__________) [2]翻译下列的句子。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