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16·成都) 马斯克于2013年首次提出了超级高铁的计划.他设想乘客坐在类似胶囊的“车厢”里,“车厢”在低压管道中被发射出去.沿着空气轨道行驶,其速度最高可以达到约1200km/h.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车厢”的速度可以达到1000m/s
B . 材料中描述的1200km/h是指“车厢”的平均速度 C . 坐在“车厢”里面的乘客相对于自己的座位是静止的 D . 在“车厢”加速启动阶段,面向前方的乘客由于惯性将向前倾 2. (2分) (2017·营口模拟) 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B . 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C .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D . 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 (2分) 下列物品中,属于导体的是( ) A . 自行车轮胎 B . 塑料尺 C . 铅笔芯 D . 橡皮
4. (2分) (2018八上·涡阳月考)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 .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
B . 平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
C . 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
D . 手影
5. (2分) (2016八上·桂林期中) 一束光线由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A . 逐渐减小 B . 不变
第 1 页 共 13 页
) C . 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 . 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6. (2分) (2019·迁西模拟)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把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当移动透镜分别距光屏6cm和34cm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cm B . 透镜距光屏6cm时成放大的实像 C . 蜡烛和光屏的距离为40cm
D . 如果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仍可在上述两位置成像,且像的性质不变 7. (2分) 一束光由水斜射向空气,当入射线不断向法线靠拢时( ) A . 折射线和反射线都向法线靠拢 B . 折射线和反射线都远离法线 C . 折射线靠拢法线,反射线远离法线 D . 反射线靠拢法线,折射线远离法线
8. (2分) (2017八上·苍溪月考) 用天平称出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比较这个物体在形状变化前后的质量( )
A . 变大 B . 变小 C . 不变 D . 无法确定
9. (2分) 科学研究中常常发现某一问题的两个相关的量(x,y)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且可用图线表示.下列相关的量之间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 同一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B .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C . 同一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 D . 物体逐渐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水中深度的关系
10. (2分) (2018八下·无锡月考) 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第 2 页 共 13 页
A . 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 . 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 . 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 . 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二、 填空及简答题 (共10题;共29分)
11. (3分) 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
(1)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图乙所示的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图中的________ (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
(2)观察纸锥下落的快慢时,小明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地面的先后;你也可以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________ 所运动的距离.
(3)在接下来的“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活动中,将A和B在同一高度释放,________ 下落快一些(选填“A”或“B”).
12. (2分) (2017八上·环翠期中) 人耳能分辨不同人或物体发出的声音,根据就是它们的________不同.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________.
13. (4分) (2016八上·鄂城期中) 把烧红的铁棒浸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先后发生了两个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用久了的电灯泡会发黑,这里钨丝先后发生的两个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14. (3分) 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中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所反映共性是________。
15. (2分) (2017八上·泉州期末) 平常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然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如果看到闪电后,3秒钟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距人________米.
16. (1分) (2015八上·庆云月考) 如图,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这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可以射中目标。这说明光________。
17. (2分) 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指导。频闪摄影就是摄影光源在有节奏的闪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射到运动员身上发生________ 射,观察图中照片,可知频闪摄影时要求背景较________ (选填“亮”或“暗”)。
第 3 页 共 13 页
18. (6分) 小阳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
(1) 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填“上”或“下”)调整;
(2) 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3) 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是________.
19. (3分) (2018八上·惠城期末) 航天食品都是从地球携带到太空的,考虑到载人飞船发射费用昂贵,为了节省飞船的空间和发射时的有效载荷,航天员携带的航天食品应尽可能质量________(填大或小),体积小,营养好。为了方便航天员在太空失重条件下进食,防止食物在飞船舱内四处飘浮,一般把航天食品加工成一口大小,也就是所谓的“一口吃”食品。如上图所示,地球上一块质量是40g的航天食品,运送到太空后,质量跟原来比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宇把一块航天食品切成四块,则每一块与原来比,密度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 (3分) (2017八上·乐昌期末)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适合的单位:①一个苹果大约是150________;②盐水的密度是1.103________;③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________.
三、 作图与实验探究题 (共7题;共43分)
21. (15分) (2011·南通) 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 如图甲所示,鸡蛋悬浮在盐水中,画出它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第 4 页 共 13 页
(2) 如图乙所示,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3) 如图丙所示,画出用最小的力提升物体时滑轮组的绕线.
22. (3分) (2017八上·卢龙期中) 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__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________.
23. (2分) 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 ________产生的,并通过 ________传播到学生的耳朵.
24. (5分) (2018八上·苏州期末) 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第 5 页 共 13 页
(1) 通过A, 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有关. (2) 通过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 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E, F).结果发现E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________(质量/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________(正确/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
25. (7分) (2019八上·江宁月考)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反射角β 折射角γ 0° 0° 0° 15° 15° 11.3° 30° 30° 22.1° 45° 45° 35.4° 60° 60° 40.9°
(1)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 时,折射角等于________。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 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___;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
26. (4分) (2018八上·九龙坡期末) 小韩同学带领本实验小组成员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第 6 页 共 13 页
(1) 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
(2) 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凸透镜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
(3) 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________点 .
(4)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一只小虫飞到了凸透镜上,遮住了一部分凸透镜,小韩同学观察到光屏上的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变暗”、”变亮“或”剩下半个烛焰”)
27. (7分) (2016八上·平南月考) 教物理的晓丽老师在解放路百货店买了一个金灿灿的实心饰品,同学们特别想知道这个饰品是否是纯金的(ρ金=19.3×103 kg/m3).他们选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C.将饰品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饰品的总体积; 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E.将饰品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你帮助同学们回答下面五个问题:
(1) 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 、B 、________(余下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
(2) 在调节平衡螺母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左/右)端调节,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3) 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饰品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饰品的质量是________ g;用细线拴好饰品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饰品的体积是________ cm3 .
(4) 通过计算可知,饰品的密度为________ g/cm3 , 由此可以确定该饰品不是纯金的.
第 7 页 共 13 页
(5) “适量的水”的含义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四、 简答与计算题 (共2题;共10分)
28. (5分) (2015八上·钦州期末) 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利用这一点,可以粗略测量人到山崖的距离.小峰面对山崖大喊一声,2s后听到回声,他离山崖有多远?这种方法不能在太空中使用的原因是什么?(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9. (5分) (2017·长宁模拟) 如图所示,底面积为0.02米2、高为0.15米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内盛有0.1米深的水;另有高为0.4米的圆柱形木块乙,同样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底面积为0.01米2 , 密度为0.5ρ水 , 求:
①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②圆柱形木块乙的质量m乙;
③若在乙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厚为△h的木块,并将切去部分竖直放在容器甲内,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为△p水 , 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为△p地 , 请求出△p水与△p地相等时的△h的取值范围.
第 8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二、 填空及简答题 (共10题;共29分)
11-1、
12-1、
13-1、
14-1、
15-1、16-1、
第 9 页 共 13 页
17-1、18-1、18-2、
18-3、
19-1、
20-1、
三、 作图与实验探究题 (共7题;共43分)
21-1、
21-2、
第 10 页 共 13 页
21-3、
22-1、
23-1、24-1、24-2、
24-3、
25-1、
25-2、26-1、26-2、26-3、26-4、27-1、27-2、
第 11 页 共 13 页
27-3、27-4、
27-5、
四、 简答与计算题 (共2题;共10分)
28-1、
第 12 页 共 13 页
29-1、
第 13 页 共 1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