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污水处理各工段原理和该工段知识 (1)

污水处理各工段原理和该工段知识 (1)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污水处理各工段原理和该工段知识

1 . 污水基础数据

一、装置含油污水:

(1)催化剂配制部分:1200m³/天(间歇),最大量为80m³/h,含Zn(OH)

2

:0.13Kg/m³ Fe(OH)3:0.6Kg/m³ Ca(OH)2 :0.03Kg/m³,NH4NO3:8.1Kg/m

³,NH4CL:0.1Kg/m³,其余为水。

(2)氧化脱氢单元:含油污水流量:115.6m³/h,COD 含量1mg/l,三氧化二铁30ppm,含油≤500mg/L。

(3)后乙腈及产品精制单元:含乙腈废水:数量40m³/h,乙腈含量:10-10。

二、初期污染雨水:一次污染雨水收集量为235m³,COD 含量100mg/L,含油15mg/L。

三、事故污染水:一次事故污染水收集量为15000m³,COD 含量80 mg/L,含油10mg/L。 2.技术指标要求

污水处理场的污水排水指标必须满足GB 1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A标准要求。

回用水标准满足GBT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中工艺与产品用水水质标准。

再生水用作工业用水水源的水质标准

序号 1 2 3 4 5 6 7 控制项目 pH值 悬浮物(SS)(mg/L) ≤ 浊度(NTU)≤ 色度(度)≤ 生化需氧量(BOD5)(mg/L)≤ 化学需氧量(CODCr)(mg/L)≤ 铁(mg/L)≤ 工艺与产品用水 6.5-8.5 - 5 30 10 60 0.3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锰(mg/L)≤ 氯离子(mg/L)≤ 二氧化硅(SiO2)≤ 总硬度(以CaCO3计/mg/L)≤ 总碱度(以CaCO3计 mg/L)≤ 硫酸盐(mg/L)≤ 氨氮(以N计 mg/L)≤ 总磷(以P计 mg/L)≤ 溶解性总固体(mg/L)≤ 石油类(mg/L)≤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余氯①(mg/L)≥ 粪大肠菌群(个/L)≤ ① 氯消毒时管末梢值 0.1 250 30 450 350 250 10 1 1000 1 0.5 0.05 2000

3.工艺流程简述

催化剂装置废水进入调节沉淀池,通过调节沉淀处理,以去除大部分的金属离子沉淀物后,污水用泵提升至吹脱塔,进行氨氮的吹脱去除,出水与其它废水混合进入中间水池,经过提升泵进入初沉池,以去除较高的SS、金属离子、氨氮和部分有机物。产生的污泥进浓缩池,初沉池溢流液自流入AO池。

氧化脱氢废水与乙腈废水等含油废水,经带式除油机去除污水中的石油类,后进入调节隔油池,经隔油池初步处理后,用泵提升进入浅层气浮、溶气气浮机脱油处理后,进入中间水池与催化剂废水混合后集中处理,然后进入后续的生化处理单元。

初沉池的出水自流进入A/O生化池。在水解区内,污水连续不断的进入水解区,微生物通过酶的快速转移机理,迅速吸附污水中约85%左右的可溶性有机物,经历一个高负荷的基质快速增长过程,对进水水质、水量、pH值和有毒有害物质取到较好的缓冲作用,污水再通过隔墙底部的开孔进入主反应好氧池,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过程,并通过中间沉淀池完成泥水分离。

A/O池沉淀后排放上清液进入深度处理单元ABFT池,培养自养型菌种,进一步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及生物脱氮。通过ABFT曝气生物流化池脱碳区、高速硝化区、中速硝化区、低速硝化区四段出水,进入加药混凝终沉池,进水端设置化学混凝反应区,有效去除SS和部分有机物。

终沉池出水进入多介质过滤器,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与杂质,然后进入臭氧氧化系统,将水中的部分有机污染物通过氧化去除,同时使水中的不饱和键断键,长链变为短链,大分子变为小分子物质,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通过氧化系统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生物碳滤池。通过滤池处理后的污水,可进入超滤单元,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与悬浮物等杂质,达到排放或回用标准。 4. 主要工艺单元说明

4.1调节隔油池

功能:调节水量,均衡水质。利用重力分离的方法,水中比重较轻的油粒漂浮到液面,通过刮油机,将浮油汇集到储油池排出,去除氧化脱氢及后乙腈废水中所含有的漂浮油及部分有机污染物。

主要设备配置:

桁车式刮油机 1套 污水提升泵 2台

污油提升泵 2台

原理:

隔油池的工作原理按油类物质的密度一般都比水小,按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将其分为可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其中可浮油和分散油粒径较大,可以依靠油水比重差从水中分离。废水从池的一端流入,以较小的流速流经池体,在流动过程中,密度小于水的油粒上升至水面,水从池的另一端流出在池体上部设置集,收集浮油并将其导出池外。乳化油不能直接静沉去除,需先破乳,将其转化为可浮油才能去除。溶解油在水中呈溶解状态,不能用隔油池去除。

运行管理:

1)保证来水量与抽水量一致,即来多少抽走多少。如来水量大于抽水量,上游可能出现溢流现象,如来水量小于抽水量,则水泵可能处于干运转状态,损坏设备。

2)应尽可能的在高水位下运行,这样可以降低扬程,在保证抽水量的前提下节省了能耗。

3)水泵开停不可过于频繁,这样会损坏电机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4)泵组内每台设备的投运次数和时间应基本均匀,因为每台泵的吸水口都对应池内的一部分容积,如果某台泵长时间不运行可能造成调节池内对应部分的死区、沉沙沉积。

4.2高效浅层气浮机/溶气气浮机

功能:气浮就是向废水中通人空气,并以微小气泡形式从水中析出成为载体,使废水中的乳化油、微小悬浮颗粒等污染物质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泡沫一气、水、颗粒(油)三相混合体,通过收集泡沫或浮渣达到分离杂质、净化废水的目的。浮选法主要用来处理废水中靠自然沉降或上浮难以去除的乳化油或相对密度接近于1的微小悬浮颗粒。

通过浅层气浮及溶气气浮以及加入的破乳剂,使水中的溶解油及乳化油混凝聚集,上浮到气浮机表面,去除水中大部分的溶解油及乳化油以及水中的微小悬浮物质。所以在调节池前加该设施,尽可能有效的去除水中的不溶性蛋白质以及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并去除一部分COD和总氮,以减少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

所属设备有:主要设备配置:

溶气罐 配套 回流水泵 配套 空压机或储气罐 配套 加药系统 配套

运行步骤:

启用前彻底查看气浮装置的各个部分;检查溶气水泵、空压机的完好程度、包括水泵的润滑油、填料的松紧、空压机的加注机油等等;检查电源、线路,并作短暂的空载运转,以判断空压机与泵的转向是否正确、有无杂声及发热现象;检查刮渣机的刮板及传动部分,并做空车运行,检查行走速度是否符合要求、刮板是否灵活链条传动是否正常;按要求配置混凝剂,控制好浓度;对各部分的阀门进行启闭,并按要求分别置于开或关的位置;检查所有的释放器是否有堵塞的情况;检查连接溶气罐和空压机间管路上的单向阀安装是否正确;按照溶气泵最大压力29.4kPa,调整好空压机最低压力限位开关,以保证溶气罐的水不至进入空压机的气包。

操作步骤:

1)开启溶气水泵和空压机,待空压机压力超过水泵压力时,稍稍打开闸阀,使气水同事进入溶气罐溶气,注意不能将气阀开的过大,以免空压机压力急剧下降而产生水倒灌的现象。

2)当确认溶气罐水充满其三分之二时,应全部打开溶气罐出水阀门(溶气罐顶部压力应控制在3公斤-3.5公斤,以压力表显示为准),并在主控室观察溶气水的释气状况及效果。

3)用闸阀空压机的供气量,直至溶气罐水位稳定,少量的水位升降可用溶气罐放气阀调整。

4)待溶气与释气完全正常后,开启进水阀门,同时启动聚合氯化铝与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加药泵投入稍过量的混凝剂与进水混合接触。

5)控制进水阀门,以进水量在设计范围内。

6)控制好气浮出水量,待气浮稳定后用流量计监测处理水量,用进出水阀门进行调节直至达到设计处理量。

7)通过池面观察气浮池带气絮粒的上浮情况以及浮渣的积厚情况。待浮渣积至五厘米左右时,开启刮渣机进行刮渣。检查是否能刮清浮渣。并观察集渣槽溢流是否均匀渣的流动是否困难,刮渣机行走速度是否适当,出水水质是否受影响等。

日常巡查及设备维护

1)定期检查空压机与溶气泵、加药泵等设备的填料或润滑系统,定期加油。 2)根据反应池的絮凝、气浮区浮渣以及出水水质,注意调节混凝剂的加药量等参数,特别注意防止加药管线的堵塞

3)经常观察气浮池面的情况,如发现接触区浮渣面不平,局部冒出大量气泡或水流不稳,应取下释放器排出堵塞;如分离区浮渣面不平,池面经常有大量气泡破裂,则表明气泡与絮粒粘附不好,应检查并对混凝系统进行调整或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投加表面活性剂)。

4)掌握浮渣积累规律,选择最佳的浮渣含水率,以及最大限度的不影响出水水质的要求进行刮渣。

5)做好日常运行记录,包括处理水量、投药量、耗电量、进出水水质、刮渣周期等。

6)在冬季水温低时,由于絮凝效果差,通常需要增加药量外,还需要溶气水量和压力,让更多的微气泡粘附絮粒。以弥补因水流粘度的增加而影响带气絮粒的上浮性能,从而保证出水质量

4.3调节沉淀池

功能:调节水量,均衡水质,去除催化剂废水中所含有的大部分金属离子及比重大于水的无机物质。

主要设备

刮吸泥机 1套 PH调节系统 1套 污水提升泵 2台

4.4初沉池

功能:通过重力沉降作用,使水中颗粒悬浮物沉降,通过刮吸泥机将沉泥汇入集泥坑,由污泥泵送至污泥浓缩池。污水流入后期生化处理系统。

主要工艺设备

单管吸泥机 1套 污泥泵量: 1台

4.5 A/O生化池(活性污泥法)

A/O工艺:是常规二级生化处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去碳除氮技术,是考虑污水脱氮采用较多的一种工艺。充分利用缺氧生物和好氧生物的特点,使废水得到净化。

目前典型的A/O工艺是把反硝化段提前到好氧工段前,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有机碳源,故称为前置反硝化流程。废水在好氧段时,含碳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通过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转化为硝化态氮,在缺氧段时,活性污泥中的反硝化细菌利用硝化态氮和废水中的含碳有机物进行反硝化作用,使化和态氮转化为分子态氮,获得去碳脱氮效果,同事具反硝化段有生物选择的作用,防止污泥膨胀。A/O工艺不但具有稳定的脱氮功能,而且由于硝化段有机负荷低,对COD\\BOD有较高的去除率,处理深度高,剩余污泥量少。选择微孔曝气系统,充氧效率较高,在同样处理效率的前提下,A/O工艺系统较氧化沟工艺电耗第些,采用此工艺便可满足水质要求。

A/O工艺是一项能够高效脱氮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缺氧段和好氧段,各反应单元功能与工艺特征如下:

1)污水先经过缺氧段,本段的功能是反硝化脱氮,通过脱氮可以消耗水中的有机物降低后续负荷,有利于消化反应,硝态氮是通过内循环由好氧段提供。 2)混合液从缺氧反应段进入好氧段——曝气池,这一单元是多功能的,去除COD、BOD以及硝化反应都在本段进行。

3)沉淀池功能是泥水分离,污泥的一部分回流到缺氧段,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

所属设备:两台搅拌机,三台风机,两台消化液回流泵、悬挂组合填料一层。 异常问题及解决对策

1)活性污泥性状异常及解决对策

活性污泥及生物膜是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降解污染物的主体,正常的活性污泥应以菌胶团细菌为主的组成,应含有钟虫类为主的多种微生物,它具有很强的

吸附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当进入二沉池后沉降凝聚性能良好,能很快的进行泥水分离。

下表列出了运行时出现异常现象的症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异常现象症状 分析及诊断 曝气池供氧不足,DO值低, 解决对策 增加供氧,使曝气池出水高于2ml/l 曝气池有臭味 出水氨氮有时偏高 污泥发黑 污泥变白 曝气池DO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析 出H2S其与Fe生成FeS 增加供氧或加大污泥回流 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或如有污泥膨胀,参照污泥膨胀对策,PH值过低曝气池PH小于6丝状菌如PH过低提高进水PH 大量生成 沉淀池或二沉沉淀池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4、CO2防止沉淀池有死角,排泥后在死角池有大块黑色气泡附于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处用压缩空气或高压水清洗 污泥上浮 往往较高 二级沉淀池有污泥缺乏营养,使之瘦小投加营养物或引进高浓度BOD水,细小污泥不断OUR<8mgO2/gvssh;进水氨氮浓度高使F/M>0.1停开一个曝气池 外漂 C\\N比不合适;池温超过40摄氏度 二沉池上清液OUR>20mgO2/gvssh污泥负荷过高,减少进水流量,减少排泥 浑浊出水水质有机物氧化不完全 差 曝气池表面出 现浮渣似厚粥浮渣中见诺卡氏菌或纤发菌过量生清除浮渣避免其继续内循环,增加覆盖于表面 长或原水中活性剂过量 排泥 污泥未成熟, 絮粒瘦小,出水质成分浓度变化过大,废水中营使废水成分、浓度和营养物均衡化水浑浊,水质养不平衡或者不足,废水中含有有并适当补充其所缺营养 差游动型鞭毛毒物质或者PH不足 虫多 污泥过滤困难 污泥解体 按不同原因处置 污泥脱水后泥有机物,或絮凝剂投加量不足 及时处置污泥,或增加剂量 饼松 曝气池泡沫不进水符合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全 易破碎,发粘 曝气池泡沫茶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增加排泥 色或灰色 于泡沫上 降低符合 2)水质测定中异常现象及解决对策

在平时的日常运行管理中,我们赢及时对进出水的水质及活性污泥的性状测定,当发现异常现象时应及时调整,使之早日恢复运行。下表列出测定中部分异常现象及其解决对策

异常现象症状 分析及诊断 出水PH值下降 好氧处理中负荷过低,氨氮硝化 ESS升高 解决对策 增加负荷 二沉池表面有一层浮泥,污泥中毒, 污泥复壮 污泥膨胀 出水浑浊 负荷过低,污泥絮凝性差,污泥解 增加营养 絮 污泥中毒 停止进水,污泥复壮 后续快滤池过滤介质受污染,活性增加反冲 炭饱和负荷过高 有机物分解不完全 出水色度上升 污泥解絮,进水色度高 Sv上升 回流泵堵塞,污泥膨胀或中毒 降低负荷 改善污泥性状 按实际情况改善 污泥灰分高,初沉池等前处理设备运行不佳,进改善前工序运行状况 大于50% 曝气池DO低 水中泥沙过多或盐分过高 进水过浓,负荷过高,进水中无机减少负荷 物还原物过多 曝气器阻塞 出水BOD或污泥中毒 COD升高 进水过浓 进水中无机物还原物过高 水体的富营养化 提高MLSS 增加曝气 拆卸修复 污泥复壮 水体的富营养是指富含磷酸盐增加含碳元素营养 和某些形式的氮素的水,在光照和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水中所含的这些营养物质足以使水体中的藻类过量生长,在随后的藻类死亡和随之而来的异养微生物代谢活动中,水体中的溶解氧很可能被耗尽,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和水生态环境结构破坏的现象。 3)生产不正常的对策

工业废水处理中生产部正常时,出现较长时间的断水或停曝,会是活性污泥中的好氧异氧微生物不断死亡。在车间恢复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开车时,总会出现曝气池中的污泥发黑发臭,1-2d内处理效率呈规律型下降。如果采用断水时继续曝气的措施。虽然污泥不在发黑发臭,但污泥中微生物因内源代谢不断减少,一旦恢复进水,处理效果同样不佳。

我们在运行管理中,当遇到断水及水量远达不到设计量的情况,采取下列运行管理方法或应急措施。 1)间歇曝气法

利用多格池间歇进水,间断曝气,转转停停,交替运行。这样,不会因过曝气而破坏污泥结构,而当溶解氧和营养物质消耗到临界状态时,下一轮曝气又从新开始,有不因停曝气而出现厌氧状态。这种转转停停的方式,即可保证正常处理效率又可节约能耗。 2)调节活性污泥量法

废水量的减少,将降低有机污染物的量。因此,在预知计划性停产停水的前夕,可一次性大量排泥,以便随后可维持污泥负荷,使之不至于下降过多。整个处理系统内,总得污泥量减少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随后按正常流量的一半左右进水,适当减少曝气量,处理效率可无影响。

4.6 二沉池

功能:二沉池采用周进周出辐流式沉淀池,平面尺寸为Ф20.0×5.0m, 有效水深H0=4.5m,池内安装单管吸泥机1套。活性污泥回流至A/O池前端进水口,剩余污泥用泵输送至污泥浓缩池。

主要工艺设备 ①单管吸泥机

数量: 1套 ②污泥泵

数量: 2台(1用1备)

4.7 ABFT曝气生物流化池

生物膜法的深度处理技术,适合低营养物、低碱度、水质复杂的水质调节,通过ABFT的深度处理,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初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要求

在ABFT工艺中,流化介质采用了曝气生物流化床专用生物载体,成功的采用微生物与载体的自固定化技术将成活后的微生物固定在生物载体上。该工艺技术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依靠生物酶与载体的固定化技术先在有氧条件下,利用载体表面的氨氧化细菌可将氨氧化生成NO2-和NO3-,然后在缺氧条件(载体内部)下,以污水中所含有机物和某些还原性物质为电子供体,将亚盐反硝化生成氮气。其优势在于可以通过高浓度地固定细胞,像硝化菌这样世代时间长的细菌也得以在其生长繁殖,提高硝化和反硝化速度,同时还可以使在反硝化过程低温

时易失活的反硝化菌,特别是亚还原菌保持较高的活性,提高冬季处理的稳定性。

ABFT工艺综合了介质流态化、吸附和生物化学过程,运行机理上较为复杂,但运行管理方便、操作简单。特别是物理化学法与生物法相结合,同时兼顾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长处,因此已越来越受到水处理界的重视。与其它好氧水处理工艺相比,ABFT工艺有以下技术特点:

① 生物量大。采用了新型的填料——NC-5ppi型生物流化填料。这种新型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挂膜容易、生物膜更新快等优点。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挂膜容易等特点,因而生物量大,生物量可以达到10-20g/L以上,比普通活性污泥法高出5倍以上,同接触氧化工艺相当;而且由于生物膜更新比较快,因而微生物具有较高的活性,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和污水处理效果。

② 传质效率高。由于本工艺的特点,填料在池中一直处于流化状态,由于空气搅动使整个反应池内污水和填料充分接触,生物膜和水流之间产生较大的相对流速,加快了细菌表面的介质更新,增强了传质效果,加快了生物代谢速度。而接触氧化工艺由于填料是固定的,在池中出现了曝气区和非曝气区,因而降低了容积负荷。

③ 充氧效率高。由于填料在水中一直呈流化状态,填料不断的与气泡进行接触并不断切割,因而其充氧效率高,动力效率在3kg/(kw·h)以上,相比其它工艺提高30%,充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加快有机物的氧化速度。

④ 具有较高的污染物处理负荷。在污水处理工艺中,其BOD负荷可以达到5-6kg/(m3填料·d);作为后续深度处理,BOD负荷可以达到1-3kg/(m3填料·d)。

⑤ 脱氮效果好。由于填料表面充氧效果好,含有较多的硝化菌,载体内部存在缺氧状态,含有大量反硝化菌,因而本工艺具有良好的脱氮效果。使每个填料自身构成小的处理单元。

⑥ 出水效果好而且稳定,特别适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及脱氮工艺过程中。针对玻纤废水处理,其出水COD可以降低到60mg/l以下,BOD5可以降低到5mg/l以下,SS可以降低到10mg/l以下,氨氮可以降低到1mg/l以下,完全可以满足出水水质限值要求。

⑦ 在应用方面。同接触氧化工艺相比,省却了填料框架,填料投加方便;

同BAF“曝气生物滤池”相比,不用进行反冲洗,自动控制简单,操作管理方便,降低了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且运行连续稳定。

ABFT池分两组并联设计,可单独运行,确保后续维护及检修时污水处理仍能正常运作。因此,本工程建设1座ABFT池(分2组并联,可运行),池体平面尺寸25.4×12.9m,分8格设置,池内安装曝气生物流化床专用填料,固定生物膜,切割气泡提高风机供氧利用率。单格池体平面尺寸(内净)为6.0×6.0m,有效水深5.0m,总有效容积为1440m3。详见ABFT池工艺设计图。

数量: 1座2组(钢砼结构)

池体尺寸: 25.4×12.9×5.7(每组分4格,共8格) 单格尺寸: 6.0×6.0×5.7 有效水深: 有效容积: 超高:

5.2m 1700m3

0.5m

4.8终沉池

功能:终沉池采用周进周出辐流式沉淀池,平面尺寸为Ф20.0×5.0m, 有效水深H0=4.5m,池内安装单管吸泥机1套。产生污泥用泵输送至污泥浓缩池。详见终沉池工艺设计图。

主要工艺设备

单管吸泥机: 1套 污泥泵: 1台

污水提升泵: 3台(2用1备)

4.9多介质过滤器

里面装填石英砂与无烟煤滤料,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与部分有机污染物及色度,达到进入后续深度处理的条件。

型号: KLL-3200 直径: 3200mm 流量: 100m³/h 滤料高度: 1200mm

滤速: 12m/h 数量: 3套

4.10 臭氧氧化系统

功能: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部分直接转化为二氧化碳与水,大部分转化为氧的中间产物,提高污水中的B/C比,同时去除水中的色度。

主要设备配置:

臭氧反应塔: 2套 臭氧发生器

臭氧产量: 3000g/h 数量: 2台

4.11 生物碳滤池

功能:里面装填生物炭滤料,滤料表面挂有薄薄的生物膜,起到生物降解、物理截留及生物链的分级捕食作用,降低污水中的悬浮物,一般出水基本达到排放水的要求。

数量: 3套 材质: 碳钢防腐 附属设备:

 生物碳 配套 反冲洗水泵 配套

4.12 超滤系统

功能:超滤膜的孔径大约在0.002—0.1微米范围内。溶解物质和比膜孔径小的物质能作为透过液透过滤膜,不能透过滤膜的物质将被截留下来浓缩于排放液中。因此产水(透过液)将含有水、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而胶体物质、颗粒、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将被膜去除。因此,超滤可以有效去除胶体、悬浮物等,去除由这些污染物形成的COD,但不能降低盐分。

主要设备配置:

超滤装置: 4套 超滤膜组件: 150支

附属设备

超滤进水泵: 2台 超滤保安过滤器 2台 超滤自清洗过滤器 2台 ④超滤反冲洗水泵 1台 ⑤超滤反洗加药装置 1套

4.13 污泥浓缩池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通过剩余污泥泵排入污泥浓缩池,浓缩池平面尺寸为Ф9.0m×4.8m, 设置污泥浓缩传动机。储泥池内的上清液通过上清液管排入调节池。

数量: 1座(半地下式钢砼结构) 主要工艺设备

浓缩传动机: 1套 6 . 辅助设施

6.1鼓风机房

鼓风机房建于综合用房内一层。鼓风机房平面尺寸为4.5m×9.0m,层高5.1m。内设鼓风机3台(其中1台备用,2用1备),每台风机特性:Q=50m3/min,H=5.0mH2O,电机N=90kw。鼓风机设置进口过滤网、消声器。

数量: 1座(框架结构)

鼓风机房平面尺寸: 4.5×9.0(综合楼一层) 层高:

5.1m

主要工艺设备 罗茨鼓风机

数量: 3台 单机风量: 50m3/min 出口压差: 58.8kpa 电机功率: 90kw

脱水机房

污泥浓缩池的污泥通过污泥泵提升至带式压滤机进行污泥浓缩脱水,为减少动力,方便脱水污泥运输,污泥脱水机房建于综合楼二层,脱水机出口设置排泥斗,底层用房设置排泥运输区,平面尺寸为4.5×9.0m,层高3.9m。污泥脱水设施配合污泥浓缩池设计白班8小时运行。污泥浓缩脱水过程中需投加高分子有机絮凝剂PAM,投加量0.3%。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小于80%。

主要设备配置:

污泥进料泵 2台 污泥浓缩脱水机 1套; 冲洗水泵 选配

PAM加药装置 1套(N=2.38kw)

为减轻脱水机房内的异味,改善工人的操作环境,在脱水机房内设置通风设备除臭,通风次数按8次/hr计。

加药装置

加药装置设置与综合用房加药间,综合用房为二层框架式建筑,为方便操作管理及药剂运输,加药间至于一层,与堆药间合建。加药间平面尺寸为5.0×9.0m,层高5.1m。堆药间平面尺寸为6.0×9.0m,设置车辆通入卷闸门。配药系统设计8小时运行,加药系统为24小时运行,加药量实现与处理水量联控,并根据监测水质、水量实施自动控制加药。

加药间平面尺寸: 5.0m×9.0m(框架结构) 堆药间平面尺寸: 6.0m×9.0m(框架结构) 层高: 5.1m 主要设备 ① PAC加药装置

聚合氯化铝(PAC)投加系统包括:原药储池和投加两部分:聚合氯化铝原药储池1套,药剂投加采用加药泵2套。投加位置:气浮系统和终沉池反应区。 ② PAM加药装置

PH调节投加系统包括:原药储池和投加两部分:原药储池1套,药剂投加采用加药泵2套。投加位置:同PAC加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