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创伤病人的麻醉处理要点
一,创伤发生率和死亡率
(一) 是美国1岁-44岁人群致死的主要原因
根据统计数据,2002年美国急诊病人3千3白万,其中161, 269死于创伤,多数发 生于交通事故,2000 - 2004年,美国发生汽车事故366, 021起。预计到2020年将是美 国1岁-44岁人群致死的第一原因。
(二) 中国的创伤发生率和死亡率
具体数字不清,但中国已经进入了汽车时代,今年汽车年销售已经超过千万台,死于 车祸的人数至少要超过10万/年。除汽车交通事故外,中国创伤发生的另一大来源是工 伤,其中主要发生在矿山和建筑业,还有自然灾害。
预计创伤休克伤员的麻醉处理将占危重病人中首位,处理是否及时、正确将关系伤员 生命的安危。创伤休克抢救初期最重要的是:
.气道支持
.循环支持(复苏)
气道维持是抢救成功的基础,主要Ll的是保持气道通畅,维持机体的正常氧合。主要 手段是各种人工气道的应用。
山于创伤处理的共性,要遵循创伤处理五原则:
二,创伤处理五原则
1, 以饱胃对待
2, 复合伤颈椎以不稳定对待
3, 精神改变要怀疑有颅脑损伤
4, 部分气道梗阻会迅速发展为完全梗阻
5, 所有病人可首先假设为低血容量
三,创伤病人的评估
(一)初步评估
包括三个步骤:快速总体评佔、初步检查和进一步检查(见附图)
1, 快速总体评佔(惜况稳定或不稳定死亡或正在死亡)
2, 初步检查(同时进行复苏)
・ AirWdy
・ Breathing
・ CirCUIatiOn
・ NeUrOIOgiealfUnetiOn
.脱衣检查
・主要X线和实验室检查进入手术室急诊手术
3, 进一步检查
对每一损伤部位进行详细和系统检查(X线、CT等)、必要时继续复苏。进入急诊手术 或ICU保守治疗。
(二)改良创伤评分
RTS评分方法,综合T GIaSgoW昏迷评分、收缩压和呼吸。GCS> SBP、RR每项赋值最 高为4分,最低为零分。
RTS最后按权重公式算出:RTS二+0, 7326SBP+
RTS范围:,分值越小生存率越低
RTS〈提示病人应立即转入创伤中心处理
四,气道与呼吸
进行气道操作前要进行初步的颈椎稳定措施,对复合性创伤要视为颈椎不稳定病人。 特别是有锁骨以上顿挫伤者,气道操作时要使头颈处于中立位,“in line”的稳定位 置。
清理气道:分泌物、血块、呕叶物、异物等,要托起下领。
所有病人全程吸氧(通过面罩、气囊、气管插管等)
插管送来的病人要确认导管的位置正确:双侧肺呼吸音、胸廓起伏度、C02波形
创伤后的低血压,可以首先假定是低血容量引起,除非有证据表明并非如此。建立静 脉后立即补液。
至少要开放两路粗静脉补液,使用的液体或血液制品要加温。 (一)气道干预的适应证
1, 缺氧和C02蓄积(休克或心跳停止)
2, 要进行控制通气(明显的颅内创伤或GCS≤8)
3, 预防误吸发生(药物过量或中毒)
4, 气道损伤(吸入伤)
5, 病人躁动不能配合,诊断(如CT、MR)检查须行镇静
6, 预防性插管,如病人有进行性呼衰
7, 气道和颜面中部创伤
8, 大范围连枷胸
(二)插管准备
1, 所有复合创伤病人要假设为颈椎不稳定和饱胃,进行相应准备,即使便携X机检 查也会有5%- 15%的漏诊。正确的颈椎评佔需要CT检查或多部位X摄片。病人清醒、颈 椎不痛或无压痛者,不太可能有颈椎创伤。
2, 病人以食道插管送来时,在换成气管插管后才能拔除,拔除前要吸引胃管。
3, 清醒而可能有脊髓损伤者,要记录插管前后肢体的运动情况。
4, 检查气道以排除困难插管。
5, 准备好插管设备和吸引器。 (三)气道处理(插管)操作
1, 预先给氧、评估困难气道
1) 所有病人须预给氧,最大程度减低缺氧风险。
2) 吸入100%氧3min或嘱咐病人用力呼吸4 一 6次,可使95%- 98%的肺内氮气排 出。
2, 插管方法选择
1) 清醒病人:慢诱导经口(鼻)清醒插管、快速序贯诱导经口插管,经鼻盲插、气管切 开等,可应用喉镜或纤支镜等
2) 躁动病人:快速序贯诱导经口插管、镇静下经鼻盲插
3) 昏迷病人:经口插管、快速序贯诱导经口插管
3, 经鼻插管
1) 禁忌证有:无呼吸、上呼吸道异物、脓肿或血肿、鼻腔阻塞、颜面中部骨折、急性 会炎炎、颅底骨折(脑脊液鼻漏或耳漏)、因抗凝治疗有凝血障碍。
2) 创伤病人通常不用。
4, 环甲膜切开:严重领面创伤病人、经口插管失败等,约1%的创伤病人需要切开或 穿刺置入导管。
5, 如插管有困难或有可能延迟且病人有呼吸衰竭应立即做气管切开。
(四)麻醉诱导
1, 诱导前建立两条粗静脉通路。可能时,开刀前备好输血。
2, 诱导
1) 所有病人以饱胃对待
2) 选择全麻时采用快速序贯诱导,压迫环状软骨。
3) 诱导药物酌惜减量或不用(深昏迷反射迟钝者),对低血压(低血容量)者使用一 kg iv诱导
3, 维持麻醉
1) 对情况稳定的病人,以阿片类镇痛药为基础麻醉药。不稳定病人,以 SCOPOIamin∖midazolam∖02∖ 肌松药维持麻醉。
2) 颅脑伤者避免使用笑气
3) 保持体温正常,低温会加剧酸碱平衡紊乱、凝血障碍和心功能损害
五,循环复苏
循环复苏是在监测的基础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补充血容量。将重点介绍以IJ标导向 的输液治疗在创伤复苏中的应用,以及不同种类的液体是否对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一)第一阶段复苏目标
是指自发生创伤至送入手术室准备进行手术这段时间。此时伤员处于低血压期,复苏 U标:将收缩压维持在90mπιHg或稍高,不追求血压正常。
(二)第二阶段复苏目标
指麻醉后至手术结束这段时间,此时的复苏Ll标主要以CVP和PCwP,通过输液将CVP 维持 8-12mmHg 或 PCWP 于 12-16mmHg°
(三)循环复苏的原则
相应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减轻活动性出血,保证生命和维持重要脏器功能。以收缩压为循环维持U 标,将收缩压的维持IJ标定在90mmHgo不主张追求正常血压,以防活动出血。
第二阶段:手术制止活动性出血,积极进行循环复苏,减少不可逆休克的发生率,恢 复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除血压外以主要以8-12mmHg或PCwP于12- 16π≡Hg为维持Ll标。
应尽量缩短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时间。
(四)循环复苏的处理方法
第一阶段
b低压复苏的目标
立刻开放粗静脉,测量血压,如果动脉压在休克水平,立即用OOOmI晶体液快速静脉 输入,进行冲击输液试验,根据伤员的血压反应(表1),初步判断伤情严重性和需要采取 的措施。
初步的输液治疗或升压措施是将Ll标动脉压定在收缩压90mmHgo避免较高的血圧有 利于减少活动性出血且能保证重要器官的灌注。此间需要确诊是否有活动出血,准备手术 止血。
如果控制了出血应尽快进入第二阶段的Ll标治疗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表1,伤员对冲击输液试验动脉压的可能反应和临床意义
紧急情况下,为使SBP维持在90mmHg,可以辅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为什么在第一阶段将维持SBP-90mmHg的偏低状态这是因为低压
性(hypotensive resuscitation)复苏可以减少 出血,提高伤员的生存率6
动物试验UE明,在非揑制性出血性休克 (UnCOntrolIed hemorrhagic ShoCk)模型中, 较低的血压有助于减少活动性出血,动物的 存活率较髙;而以正常血压为目标进行扩容 复苏,反而存活率较低。
临床的研允结果也表明,低压性复苏较
Z积极的僦液补充血容量,伤员的存活率更
高。
The NeW Enghnd
JOUrnaI Of MediCine
、… _________ <⅝-tC⅝l⅜ J?, ¾H
XHbn t»
IMMUMATX vt∞ι DtXMXD ΠΛ∣ID BKM,⅞c∏AT∣θħ
刚.XmnlMJlVr HnlNn
*τm ΠME4TOC TOMO (>n>UtΛ
*n∙-・X MMU MD X、TneW ∣ Wut. J∙ . M (I. t hrw.MD
> *≡\" M∏.>κττ∙ur GWt M⅞¼,M.wk AAU« ∙A.
以上的研尤是迄今为止仍是最犬的、馳 机对照的低压复苏临床研究“研究将伤员师 机分成两组,-组是延迟输液组,即在伤员 在送到医院前不予输液.进入医院后才开始 输液;另一组伤员为在送到医院前立即输液 组。
2.低压复苏的结局
哉后结果显示,低乐复苏组伤员的存括 率高于对照组8%o
Tftbie S. OJBcorTW α Ptrtentt Wilh PerWSttng Toreo
friurtβ∙.
ACCOn>nς∣ Io TrMDTI∙πι Group.
h≡∙∙∙ATl 0κ∙*>>
KKWVT■
B — 8 * (A2P HV⅛M Er O M
∙<⅜>
EMMEKHkM )IZ;X«9)7 加m
Oll
_ alt
Unfa ħaytuΛ Itty — 14SH ll = l∙ OVA IMfU ICV ∙αy — d∙*H
“2 仏Il 0 »
:
3•低压复苏的做法
冃附认为有脚种做法: •延迟输液直至手术室
•小园输液(250rnl∕次)维持SBP
90InmHg
4,低压复苏提髙生存率的机制
•偏低的血压冇助止血 •血管收缩
•避免凝血因子被稀释 第二阶段
伤员进入于术室,进行CVP或 SWan-
GanZ导管買入,监测指标指导输液或 输
血°通过快速输液或输血将CVP维持于 8-
12mmHg 或 PCWP 维持于 12d6mmHg, Hb>l2g∕dL必要时使用心肌正性肛力药物
或 扩张血管药物改海机体的氧供。 图1∙第二阶段目标导向输液治疗
图
特别需要指出尽早开始(指起病6小时 内)第二阶段有助于提高伤员存活率,称为
EGDT (early goal-directed IhCraPy)>
具体做 法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两种常见的
方法
1 .第一U 标:50OmL 林格氏液 q30min,使 CvP二8-12mmHg
.第二U标:如果达到第一 Ll标,MAP仍〈63mmH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使MAP>65mmHg
.此外对肾上腺功能不全者,补充50mg氢化可的松q6h,连续7天
方法2:
如果CKnIin∕m2和/或D02<600ml∕min∕m2时,开始尽早实施:
.增加静脉输液使 PCwP 12-16mmHg 或 CVP8-12mmHg
维持 HblOg/dL
维持Sp02>95% .吸氧)
如以上措施仍不能使D02>600 ml∕min∕m2
.使JTldopexaniine, kg∕min, QIOnlin 增加,使 HR 增加但〈休息时的 20%/次
.维持治疗使BE、血乳酸正常或混合静脉氧饱和度>70%.
(五)输入液体种类对预后影响
荟萃分析结果表明:
1, 等张晶体与胶体液比较
无论是等张晶体还是胶体液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无统汁差异,但似乎晶体液改善存活 率。对肺水肿发生的影响无统汁差异,似乎有利于胶体液。在创伤伤员,似乎有于晶体 液。均无统计学差异
2, 高张晶体与等张晶体比较
对全因死亡率,两者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在创伤伤员,似乎有利于高张晶体液。
3, 高张晶体与胶体比较
现有的研究没有发现对死亡率的影响有差异
4, 白蛋白液
与晶体和其他胶体比较,不能降低全因死亡率,甚至还使其有所增加,但未见统汁学
5, 轻乙基淀粉
除与口蛋口比较外,与其他液体比较,不能明显降低全因死亡率。
6, 右旋糖昔
高张右旋糖普与等张晶体比较可以降低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 明胶类
与晶体比较,对全因死亡率影响无差异,但似乎有利于明胶液体。
总之,基于荟萃分析结果显示:
.白蛋口、淀粉类、右旋糖配与等张晶体液比较,不能降低危重病人死亡率。
.高张晶/胶体液与等张晶体液比,可以降低创伤伤员的死亡率。
.淀粉类与口蛋口对比,较有利于改善危重病人的预后。
差 异。 (六)头颅创伤病人的麻醉处理要点
创伤死亡的40%是由于颅脑损伤所致。头部创伤病人的处理,有创伤病人处理的共 性,同时乂有颅脑创伤处理的特点。
由于GCS与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相关,须进行GCS评分(3-15分)o
1, 一般处理
•按创伤评佔规范进行评佔,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紧急诊断和治疗。 •所有的病人以饱胃对待。
•低血压往往预示有其他部位损伤,积极处理低血压(收缩压低于80≡Hg)和控制出血 非常重要,决定病人的预后。
.心电图的T波、U波、ST段和QT间期往往异常,而非必为心脏病。
.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维持目标:PaC02 32-35mmHg,氧合良好)。 •镇静复合短效的肌松药。
.在脑痛形成和神经功能恶化时,可过度通气和使用甘露醇并且行CT检查。
.一经确定手术部位,复苏完成,立即送往手术。
当没有手术指征时,应该在ICU进行颅内压的控制治疗。降低颅内压的方法有:
1)过度通气(PaCO220-25mmHg),严至过度通气PaCo2〈2OmmHg会造成脑缺血。
2)防治插管应激反应和咳嗽 3)头位抬咼
4) 蛛网膜下腔或脑室置管引流脑脊液
5) 使用acetazolamide(乙酰醴胺)减少脑脊液生成
6) 甘露醇、速尿或类固醇激素
7) 巴比妥类药物(收缩脑血管、降低脑代谢率)
8) 低体温或低脑温
.积极的处理低血圧(收缩压>90mmHg)保持脑灌注压(CPP) >50mmHgo
.避免高血糖,避免输注葡萄糖液体,会加重脑损伤,但也要避免发生低血糖。
.大量补充乳酸林格液或低渗液会加重脑水肿。补充生理盐水、高张生理盐水、胶体 液可以减少补液量,减轻脑水肿。
2, 注意会有颈、胸椎复合创伤,引起以下问题:
1) C3 一 C5损伤累及月融申经会发生无呼吸,需要插管和机械通气
2) C5-C6损伤可使肺活量和降低70%,通气和氧合下降
3) T1-T4损伤使心交感神经受累,导致发生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和心脏停跳。
4)T7或以上平面损伤是肺泡通气受损的临界点。
5) 脊髓高位损伤会造成脊髄休克发生,可持续数小时到数周。特征是:损伤平面以下 交感功能丧失、其支配的容量血管张力消失、低血压、硕瘫、平面以下的躯体和内脏感觉 消失、麻痹性肠梗阻、平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消失。
6) T5以上损伤后在脊髓功能恢复期会发生自主神经功能反射亢进。
7) 在损伤发生的8h内,以甲基泼尼松龙30mg∕kg负荷剂量静注,其后以kg/h持续输 注23h有助于脊髓恢复功能。
8) 唬拍肽胆碱在脊髓损伤后的48h内使用,是安全的。
3, 慎用过度通气
.在无颅内压增高时,避免长时间的过度通气(PaCO2在25mmHg或更低)。
.在头颅创伤发生的第一个24小时,一般不要进行预防性的过度通气。
•过度通气仅在神经功能急剧恶化时短时间使用,长期时间使用仅限于镇静、肌松、 脑积液引流和渗透性利尿也不能控制的颅内高压。
.颈内静脉的氧饱和度(SjO2),动脉-颈内静脉氧含量差(AVdO2),以及脑血流(CBF)监 测,可以确定脑灌注不足和是否须使用过度通气(PaCO2<30mmHg)。
4, 巴比妥类/类固醇/抗惊厥药使用
.巴比妥类药物控制颅内压:对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抢救的、伴有难以控制的颅内高 压、不能手术的头部外伤病人,可以考虑使用大剂量巴比妥类药物。见硫喷妥钠。
.糖皮质激素:并不推荐使用大剂量。只有那些应激反应很差(AC 丁日刺激试验低下) 的病人才会从补充氢化可的松中受益。
.预防性应用抗惊厥药:抗惊厥药(苯妥英和卡马西平)可以用来防止头部外伤后惊厥风 险高的病人创伤后早期的惊厥。
5, 颅内压监测(指征)
.昏迷病人(GCS3-8) o
.CT结果正常,但是存在以下两个或更多的危险因素的昏迷病人:年龄Mo岁;有单侧 或者双侧疼痛刺激时的肢体运动异常和收缩压<90mmHgo
.对于脑实质创伤而意识清醒病人,依据治疗医师的判断。
.颅内压(ICP) >20-25mmHg需要进行干预治疗时。
.保持CPP70mmHg以上。
.常进行临床神经功能检查。
上领骨骨折分类:LeFOrtK LeFortZ. LeFOrt3型损伤。LeFOrtI型不影响且有利于经 口气管插管。LeFOrt2、LeFOrt3相对禁忌经鼻插管。
小结
1, 创伤病人的初步评估包括:快速总体评估、初步检查和进一步检查三个方面。
2, 根据病人的创伤种类、气道损伤悄况、循环和氧合决定气道处理方式。
3, 创伤后造,成致命性呼吸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是张力性气胸、连枷胸、开放性气 胸,需要紧急处理。
4, 出血是休克最常见的原因。
5, 创伤死亡中有40%是因颅脑创伤所致。
6, 抢救颅脑创伤的要点是维持脑灌注压和氧供。
7, 在未能有效控制活动出血之前,复苏血压不宜高
8, 脊髄创伤的评佔重点是脊柱的稳定性和神经功能损伤范用。
附件
RTS评分方法,包括GIaSgOW昏迷评分(GIaSgOW COma Seore, GCS),GIaSgOW昏迷评分。
GCS加上收缩压(SBP)和呼吸(RR)评估就构成RTSo
GCS、SBP、RR每项赋值最高为4分,最低为零分。
RTS最后按权重公式算出:RTS=++
RTS范围:0—,分值越小生存率越低
RTS〈提示病人应立即转入创伤中心处理
因此首先进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