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金水诺建设 区率先崛起 马 超 摘 要 安徽沿江地区区位、资源、环境、产业基础、基础设施条件等各方面条件较好,在国家实施合力建 设黄金水道促进长江经济发展重要举措以及安徽实施奋力崛起、东向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加快长江 黄金水道建设能够促进沿江地区率先崛起,从而引领安徽全面崛起。 主题词 黄金水道建设安徽崛起 丁业的资源优势。 产业基础较好。沿江地区农业生产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粮仓。工 业基础较好,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优势:合肥和芜湖的汽车及零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促进 长江经济发展”重大举措的提出,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对于安徽省 沿江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经引起全省和沿江各市的高度重 视 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加快沿江地 区发展,是促进安徽奋力崛起的重要突破口。 部件、装备制造、家用电器、新型建材,马鞍山的钢铁工业,铜陵的有 色金属,池州的非金属矿的深度加工,安庆的石化工业等。拥有一批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初步形成了富有竞争力的支柱 沿江地区基本情况 1航运现状 产业体系。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框架现雏形 近年来长江水运能力稳步提 高,八百里皖江已经成为安徽省便捷连接沿海地区及国际航运市场 长江下游横贯安徽省中部,习惯上被称为800星皖江。干线航 道通航里程343公里,规划技术等级为一级。其中:安庆一铜陵段利 用自然水深通航5000吨级海船;铜陵一马鞍山段通航5000吨级海 船,利用自然水深通航10000吨级海船。安徽沿江地区有79条支流 可通航,航道通航里程3230公里,占全省57.8%。拥有9个港口,其 的运输大通道。同时,沿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铁路建设得 到加强,民用航空快速发展,水公铁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互促进、相 互补充的综合运输体系框架正加速形成。一批过江通道已经建成发 挥作用,长期以来制约沿江地区发展的南北沟通问题得到缓解,两 岸联动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中全同主要港口4个,各类生产性码头泊位758个,最大靠泊能力 5000吨,港口总吞吐能力约1.8亿吨,占全省82%。2007年实际完成 港口吞吐量2.16亿吨,占全省8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79万 rEU 、拥有货物运输船舶净载重鼍811万吨位,占全省58.8%。 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 及沿江地区发展对安徽奋力崛起意义重大 1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及沿江地区发展,是优化全省产业布 局的客观要求 2主要经济要素简评 区位优越..安徽省沿江地区紧邻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K 汀三角洲地区,东连长三角、西通大西南、位居全省中部,在会省发 展格局中处于联南接北的纽带地位。更是全国长江经济带的主要腹 地.是沿海地区产、【 结构调整及牛产力布局转移的首选地,区位优 势日』-显。 资源 。富。沿江地区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岸线资源丰富,水资 大江大河沿岸地区由于资源富集、运输便利,大耗能、大耗水、 大运量的产业向沿江地区聚集,形成沿江产业带.是工业化过程中 的客观趋势。目前,我国正进入新一轮以重化工 为主导的发展阶 段,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大规模发展重化r业受到水资源、环境容 量等方面的限制,迫切需要进行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沿江地区由 于长江航运的支撑,以及优越的区位、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在 产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日显突出,必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布局 的战略重点。 源丰沛;铜、铁、非金属矿等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 置: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土地资源充裕,环境容最大,劳动力成本 低.拥有一批素质较好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 目前,我围已经进入 T:业化中期阶段,沿江地区拥自‘发展大运量、大耗水、大耗能的重化 沿江地区仅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临汀四市,创造了全省 36 C T中国水运2008・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_4%的地区生产总值和26 7%的财政收入。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 设,将促进长江沿岸港口功能布局的优化和完善,有助于形成综合 交通枢纽城市,推动沿江城市群加速发展。争取首先在合肥和马芜 铜宜之间形成一个扇面状的产业密集区域,进而带动全省经济在优 化布局中快速发展。 2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及沿江地区发展,是实现安徽省跨江 联动发展的战略需要 统筹全省协调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各区域问的产业和交通的内 在联系,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优势互补。一方面,安徽省 沿江地区,紧邻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长三角地区,可以有效 承接产业转移,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拓展经济腹地,获得新的 比较成本优势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通过接受东部沿海地区的 产业转移,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提高工业化 和城镇化水平。另一方面,“十一五”,安徽有了明确的发展规划:建 设以“一轴双核三带”为主体的产业集聚重点区域,在更好地承接长 三角的产业转移的同时,强化南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优化 产业布局,推进全省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3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及沿江地区发展,是锻造安徽崛起脊 粱的必然选择 安徽省沿江地区产业基础较好,工业化水平高,亲商、安商、富 商的氛围基本形成,理应成为率先崛起的突破口和重要支撑。加快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及沿江开发,将会进一步发挥沿江区域的产业优 势和区位优势,长期聚集的能量将加速释放。同时在我国资本向中 西部转移的大趋势中,沿江地区由于突出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投资 环境,在接纳资本转移中将被首先惠及。近年来安徽省沿江地区的 投资热潮已开始出现,就是明显的例证,沿江地区率先崛起将成为 安徽崛起的必由之路。 4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及沿江地区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 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当 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土地和能源供求的矛盾十分突出,而长 江航运正好具有占地少、运能大、能耗低、污染小的天然优势。据测 算,长江干线运输能力相当于4—6条同等长度铁路的运输能力,同 时水路运输成本仅为铁路的1/6,公路的1/28,航空的1/78。充分发 挥长江航运的独待优势,加快产业带和城镇群建设,对于落实科学 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沿江地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长江航运仍受到诸多因素制约 主要是:港航基础设施落后,港口功能单一,结构不合理,沿江 产业发展与水运的互动不够;船舶平均吨位小,标准化程度低,安全 性能较差;支流航道除合裕线外普遍等级较低,干支流联动发展的 局面尚未形成;下游个别桥梁因设计通航净空不够,严重影响大型 船舶向上航行等。 2多种运输方式衔接不够协调 与长江黄金水道协调配套的沿江铁路、高速公路等建设仍显滞 后,并且在规划建设上不够同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长江黄金水 道作用的发挥。特别是对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关注不够、研究不够, 没有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协调、对接,造成 货流不畅,增加了综合运输成本。 3.产业集聚程度不高 尽管沿江地区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具有良好的条件,且具 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总体看,产业发展水平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栏目编辑:邹翔 有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产业布局比较分散、集聚程度不高,尚未 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带。 4防洪减灾任务仍十分艰巨 安徽省处于洪涝灾害严重的中下游地区,水系复杂,防洪治理 难度大。经多年治理,防洪能力虽有较大提高,但尚未形成较为完善 的防洪工程体系。防洪能力的不足,给沿江开发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几点建议 一是尽快完善沿江开发规划,促进沿江地区产业密集带和城镇 群形成。核心就是建设富有竞争力的沿江产业密集带和城镇群。建 议在《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进一 步完善沿江开发规划,充分重视并鼓励企业,特别是冶金、石化、汽 车、建材水泥、机械装备等重化工企业沿江布局,落实相应的优惠政 策,尽快打造安徽省沿江产业密集带和城镇群,并以此为基础向南 北两翼扩展,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 二是合理开发利用沿江地区深水岸线。目前安徽省长江岸线资 源存在着开发深度不够、利用效益不高、多头管理、规划滞后等问 题。建议在沿江各港《港口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上下游结合、产 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结合、开发利用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等原则,抓紧 同步制定长江岸线利用规划,合理开发岸线资源,指导好沿江产业 布局及港口、码头建设的岸线使用,充分发挥岸线资源的价值。 三是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功能。一是加快实施航道治 理工程。加快碍航浅滩的整治工程,力争实现到2010年安庆以下航 道可通行5000—10000吨级海船的规划目标,以扩大江海联运规模, 增加远洋外运直航航次。二是加快港口建设。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 tk,建设,做大做强安徽沿江港口群,提升安徽沿江港口作为长江中 下游综合性枢纽港口群的地位,建成以芜湖为区域性枢纽中心港、 安庆为副中 t2"港的多功能、多层次、多类型的现代化港口群。力争到 2010年沿江港口群吞吐量达到2.5亿吨,集装箱运量达到50万标准 箱。三是实施船型标准化工程。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前 提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积极推进长江干线运 输船舶标准化进程,力争“十一五”期间干线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达到 500吨以上。四是实施干支联动工程。在加快干流整治的同时,高度 重视支流水运的开发,有效扩大干流水运的服务腹地,形成干流和 支流全面良性发展、相互促进的格局。五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建 议尽快出台《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决 定》,建立稳定的水运建设资金来源。同时积极运用市场手段,引导 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长江水运建设,实现长江水运建设资金来源的 多元化。 四是加快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议要统筹利用各种 运输方式的优势,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最大效能。在制定长江黄金 水道建设专项规划中,注意构建协调配套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 筹铁路、公路、航空、航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的建设规划和建设进度, 使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在物流过程中实现无缝对接。在规划布 局中要更多地考虑跨区运输的需要,尽快贯通沿江铁路和沿江两岸 高速公路,增加过江通道建设,对于还没有与骨干交通干线对接的 港口集疏运通道,要加快建设步伐。 五是健全水资源综合利用和防洪减灾体系。坚持开发建设与保 护并举,综合开发、合理利用水资源,正确处理好水利、水运、 水能与水土保持的关系,做到“水尽其用、一水多用”。大力推进 沿江环境综合整治,确保长江水资源安全,确保沿江地区的可持 续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沿江地区防洪减灾体系,为更好地展 开产业和城镇布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合肥X-业大学) C T中国水运2008・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