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徐静蕾电影中的声画表达

浅析徐静蕾电影中的声画表达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徐静蕾电影中的声画表达

作者:贾稳龙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6期

摘要:2004年,中国优秀青年女导演徐静蕾凭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第5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奖。这里将通过以影片中贯彻全片的主人公内心独白和背景音乐分析,来完成对徐静蕾电影风格的研究解读。 关键词:徐静蕾;独白;女性主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如果回顾中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会发现一直以来在电影创作领域,都是男性导演占据着绝大多数比例。进入新世纪以来,女性导演电影的数量和质量和之前相比,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作为当代最优秀的女导演之一,徐静蕾完成了《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杜拉拉升职记》等作品,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女权主义电影。其中,2010年7月20日个人导演的第四部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在内地票房收入超过1亿元,徐静蕾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票房超过1亿元的女导演。 一、引言

一部好的电影,可以说是对一个时代缩影的融合,往往会带有一代人成长中不可磨灭的零星记忆和对故乡与家的思念。徐静蕾童年的成长经历与大多数同龄人相比,是较为灰色无趣的。小时候的徐静蕾,并不自信阳光,凭借着书法专长,被保送进朝阳区的一所中学。中学毕业后,徐静蕾在机缘巧合下,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专业,不喜浓妆艳抹的她在同学中常常素面朝天。当你身处一个既陌生又残酷的系统情境下,在这个人性的大熔炉中,你可能不会表现得像过去熟悉的自己[1]。在美女如云的北影她显得有些“异类”,因此性格上也变得内向与自卑,这些经历在后期电影创作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展现。 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声画分析 (一)心有君兮君不知《琵琶语》中伤别离

徐静蕾在影片中多次使用林海创作的纯音乐《琵琶语》。当电影中的曲调响起时,东方乐器琵琶所具有的独特的特点,有时低,有时高,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像白云飘浮,有时像春天的涓涓细流,使人流连其中,欲说还休。电影中不时响起古韵的弦乐,随着情节的推进,触动了观众的心弦。在影片中,除了女主和徐先生两位主角的情节外,画面中几乎没有别的情景。电影主要围绕着两位主人公的生活片段,通过徐静蕾所扮演的“陌生女人”的内心独白和讲述,使观众也产生了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暗示着故事的最终悲剧结局。

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通过倒叙的方式为我们展开故事情节,片中大量运用了女主人公第一独白的讲述方式。“我把一个十三岁姑娘的全部犟劲儿,全部纠缠不放的执拗劲一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脑儿都用来窥视你的生活,窥视你的起居了。我观察你,观察你的习惯,观察到你这儿来的人……我以狂热的好奇心来探听和窥伺你的行动……”[2]徐静蕾早年创作的前四部电影都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一般来说,我们称之为女权主义的电影,是由女性导演创作或由男性导演,但其主题仍然围绕女权主义讨论。她们的共同特点是电影从女性的角度出发,讨论女性的问题或与女性有关的问题。拉康认為,“自我是在与另外一个完整的对象的认同过程中构成,而这个对象是一种想象的投射:人通过发现世界中某一可以认同的客体,来支撑一个虚构的统一的自我感。”[3]拉康的镜像理论探讨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片中女主角通过从别人的认可中来获得自己内心的满足,这也成为她悲剧一生的起因。 (二)镜头画面分析

电影画面中,女主的服装变化,由童年暗恋时期的粗布棉衣到步入夜总会后华贵大衣的风格转变,导演通过隐喻式蒙太奇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示了陌生女人心路历程的改变,由当初对美好爱情的纯真追求转变为一种近乎于畸形的执念与不甘。影片中关于道具的使用,也使得画面中所传达的信息更加丰富。如特写镜头咬了一半腐烂的苹果,暗示着随着时间的流逝。与徐先生曾经赠她的那朵白玫瑰一样,无论曾经多么新鲜,最终都会腐烂,在男人心里不留半点痕迹。

在影片中,最为打动人心、催人泪下的画面莫过于徐静蕾扮演的女主沦为风尘女子与徐先生短暂的一夜再见后,饱含热泪推门离开时,在院子里她遇到了童年时期多次相遇的徐先生家的老管家。时隔多年,老管家在认出女主的那一秒,表情中透露出的惊讶、震惊、并且还透出一种害怕的复杂表情,让人看完百感交集,只能替女主默默惋惜。他认出了面前这位似曾相识的小姐,但考虑到故人如今的身份以及徐先生对待她的态度,只能无言开口。最熟悉的陌生人最美,因为她从未出现在他的世界中。 三、结语

徐静蕾导演的女权主义电影以《一位陌生女子的来信》为例,同一个故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和不同的媒体间产生了非常有趣的碰撞。近年来,有许多作品通过跨文化、跨区域和跨语境的适应,东方文化中一些优秀的元素传播到了西方的舞台之上。海外电影作品的本土化和东方化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课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爱不知所依,至死方休,愿每一个善良的人都能被温柔以待,愿“陌生女人”的悲剧不在真实世界里发生。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津巴多著.路西法效应[M].孙佩妏,陈雅馨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2]茨威格·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3][法]拉康著.拉康选集[M].褚孝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15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