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 小班语言活动:《小猪的妈妈不在家》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大意。
2、知道要相互帮助,在别人有困难时帮助别人。
经验准备:幼儿对动物体态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物质准备:《小猪的妈妈不在家》动画片,故事图片
重点: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大意。
难点:知道要相互帮助,在别人有困难时帮助别人。
活动过程:
一、对幼儿进行简单提问。
师:小朋友你们家里都有谁?
那你知道小猪家里都有谁吗?
小猪家里有妈妈,可是今天妈妈不在家,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播放轻音乐,教师有感情讲述故事。并对故事内容进行简单提问。
师:故事叫什么名字?
妈妈不在家,小猪发生了什么事?
三、完整播放动画,幼儿检查回答是否正确。
师:赵老师请你们看一遍动画片,一起看看说的对不对。
四、分段播放动画,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语言。
师:小猪妈妈不在家,谁来了?小猪是怎么做的?
小猪怎么了?谁帮它了?怎么帮助它呀?我们一起学一学大象(牛、袋鼠、小鸟)。
五、进一步提问,引导幼儿想想自己会如何帮助小猪。(知道要相互帮助,在别人有困难时帮助别人)
师:你会怎么帮助小猪?
小朋友一个人在家,会请谁来帮助自己呢?
六、最后一次完整观看动画,增加幼儿对故事的.了解。
师:咱们最后看一遍故事,小朋友可以跟着一起小声说说。
七、延伸:将故事图片放在图书区,幼儿可看图片讲故事。
师:老师把这本故事书放在图书区,小朋友可以到图书区看《小猪妈妈不在家》的故事。
活动反思:
优点:
1、老师语速适中,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提高。
2、老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并运用肢体语言对幼儿进行鼓励。
3、过程完整顺畅,动画精致优美。
4、课前准备很充分。
缺点:
1、老师在讲故事时,部分幼儿看不到老师手中的故事图片。
2、幼儿在学动物体态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3、最后一遍看故事时,故事原有音频会打断孩子思路。
整改措施:
1、老师在讲故事时,可以不要故事图片,或者以ppt的形式呈现,还可以让孩子坐成半圆形。
2、在学动物体态时,让孩子充分说,学得再形象些,可以学学小动物叫声。
3、最后放动画时,不要原有音频,老师带着孩子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