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BIM技术”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刘小丽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摘 要: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各行业发展迅速。基于“互联网+BIM技术”背景下,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将BIM技术嵌入到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构建工程造价BIM技术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BIM技术”;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BIM技术融入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是要满足社会对BIM技术人才的需求,针对BIM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切实将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造成应用型课程体系,与时俱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一、研究背景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简称BIM,是目前土建专业技术的最前沿技术,可以将建筑物所有组成构件的参数信息以及使用特性表达出来,也可以为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的决策提供可靠信息,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工作报告中,正式制定了“互联网+”计划,这也充分体现出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进入到了一个崭新阶段。住建部于同年六月份,发布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在该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和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在2020年末实现BIM和企业管理系统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2016年4月,住建部在发布的有关意见稿中明确提出了BIM要与工程造价相结合的发展方案,指出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要以BIM技术作为其基础,同时辅以企业数据库,进行互联网+协同发展,改革从业人员的计价方式。建筑工程领域引入互联网技术,通过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进而建立以BIM应用作为载体的项目管理模式,使得项目的生产效率能够得到明显提升,并使得工程的成本能够有效降低,且确保工程质量提升与工期缩短,促进建筑行业新的发展。因此本文将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具有BIM工程造价软件操作能力以及工程造价BIM管理应用能力的“互联网+BIM技术”工程造价专业复合型人才。
二、“互联网+BIM技术”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加大控制工程造价人才的实习环节。对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加大对其实习环节的控制。让工程造价的学生进入到具有BIM技术的建筑企业当中进行工程造价的跟踪与学习,通过具体的工程造价项目进行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从而选出优秀的工程造价学生,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对工程造价与BIM技术的参与力度,提高其工程造价的专业技能。
2.师资力量的提升,加强校企合作,实施1+n导师制。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要保证师资力量的不断提升。目前,国内职业院校缺少专门从事“互联网+BIM技术”课程教学的师资,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培育和引进专兼职教师。通过能力研修、“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优秀青年教师下企业等手段增强教师的造价专业技能及“互联网+BIM技术”水平,特别是应加强对于企业急需的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另外,师资队伍建设可采取“引进来”方针,邀请建筑及造价行业专家对“互联网+BIM技术”技术、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聘请建设及造价行业专家、企事业单位中“互联网+BIM技术”及装配式建筑
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培养出一个能胜任“互联网+BIM技术”及装配式建筑教学的专业教师团队。
3.适应行业人才需求,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在互联网背景下,为达到工程造价专业BIM技术培养目标,根据工程造价专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对人才所需技能和能力进行分析,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将BIM技术贯穿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一套合理、系统的数字化工程造价管理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基于BIM技术且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的教学体系。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增加一些如AutoCAD、3Dmax软件操作课程和网络课程,让互联网、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工程造价基础课程相结合,这样后期BIM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难度就会大幅降低。同时,学校可在慕课、网络在线课程线上网络教学模式基础上,引入企业最新的工程造价管理案例和BIM工程应用案例,以工程造价全寿命周期、全过程控制管理为典型任务制作成视频、图片、动态演示等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启用BIM5D全过程造价管理平台、BIM系列虚拟建造平台、三维仿真平台,完成虚拟课程资源建设,开设实训项目,让学生能够较为直观的地了解造价管理全过程,以及造价管理所涉及的施工工艺和工序。依托校企合作“数字化建造技术中心”,适应建筑业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形成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BIM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建设以BIM技术为特色的课程体系改革,重点培养学生掌握BIM算量软件、广联达BIM5D等建模软件,并在实际项目中加以实践。结合BIM案例在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咨询、项目运营管理等各阶段的运用,培养学生BIM软件实操能力,实现BIM人才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培养掌握扎实专业知识且具备BIM操作技能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
三、结语
高职院校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将BIM技术嵌入到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思路与模式,深化教学体系、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的改革,建立良好的互联网平台,培养出具有BIM工程造价软件操作能力以及工程造价BIM管理应用能力的“互联网+BIM技术”工程造价专业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发展与思考[1]王小艳,印宝权.BIM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刘艳利[J].价值工程.基于“互联网,2017,(13).
技术应用于“互联网+”的[J].工程经济+BIM”的建筑工程专业,2018,(1).
略探索[3][J].孙丽新课程研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培养,2016,(5).
BIM应用人才的策作者简介:
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刘小丽,198008,女,汉族,山西阳城,本科,广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
注:本文系课题“互联网+BIM结合工程造价专业建设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K01051039
2019/24 CHENGSHIZHOUKAN 城市周刊 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