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是指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的持续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犹如一条蜿蜒长河,奔流不息,时而汹涌澎湃,时而静静流淌,演绎着从动物到人类,从受精卵到衰老死亡的生命传说。以下的一系列图就是胎儿发育的全过程,它们清楚地阐明了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1~4周时的胎儿
5~8周时的胎儿
9~12周时的胎儿
13~16周时的胎儿17~20周时的胎儿21~24周时的胎儿
25~28周时的胎儿29~32周时的胎儿
即将出生的胎儿
二、种系发展
种系发展过程是指从动物到人类心理的演变过程,依次从低级形态动物到高级形态直至人类。
种系的发展和进化简图
《火星任务》片段(见本单元拓展视频一)
三、动物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动物心理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和思维的萌芽阶段。
(一)感觉阶段
感觉阶段发展水平的动物为无脊椎动物,蚂蚁、蜜蜂等昆虫就是典型的无脊椎动物,它们只有感觉这种心理现象。
(二)知觉阶段
动物演化到脊椎动物,例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形成了较为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脑,不仅能够反映刺激的个别属性,而且能够对刺激物的多个属性进行反映。
(三)思维萌芽阶段
哺乳类动物演化到类人猿,不仅具有多种感觉、知觉以及各种情绪反映,而且能够根据已感知过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黑猩猩(见本单元拓展视频二)
四、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人类进化简图(拉尔夫,1998)
上图讲明了人类的心理发生始于普罗猿,不断地进化,从而发展成为今天的现代人心理。
五、人类心理发生的条件
人类心理的发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二是语言。
劳动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制造与使用工具和社会集体性。
语言的产生需要两个重要条件:共同劳动中的交际需要和发音器官的完善。两者缺一不可。
总之,从动物进化到人类,从动物的脑演化到人脑是人类心理产生的基础和前提;而使动物变成人,动物心理变成人类心理的是社会生产劳动和劳动中产生的语言。
六、人类心理的特点
(一)有意识的心理。主要表现为觉知性、能动性、社会历史制约性。如,关于买房问题,现在房价暴涨,因此人们后悔10多年前没有节约一点,很少有人存钱买房的意识,这就是受到那个时代的制约,包括经济政治政策。
(二)社会性的心理。人类心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人类的心理是社会性的心理。我们怎么从心理角度解释堵车现象呢?这时就是想占便宜的社会心态在起作用,大家都想插空,挤在别人前面去,这样就会造成持续堵车。
(三)是有语言功能的心理。人类借助于语言,认识了周围事物的内容,使感知、概念、记忆概括化、理性化,使情感、意志更具有调节功能。人类借助于语言,将世世代代积累的社会实践转化为知识,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七、个体心理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大致可分为八个阶段:婴儿期(从出生到3岁)、幼儿期(3岁到6、7岁)、童年期(6、7岁到11、12岁)、少年期(11、12岁到14、15岁)、青年初期(14、15岁到20岁)、成年早期(20岁到30岁)、成年中期(30岁到65岁)、成年晚期(65岁以后)。
另外,埃里克森将个体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个体在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
阶段 婴儿期 年龄 任务 出生到 2岁 满足生理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儿童早期 学前期 学龄期 2岁到4岁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4岁到7岁 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7岁到12岁 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青年期 12岁到18岁 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成年早期 18岁到25岁 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成年中期 25岁至50岁 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成年晚期 50岁至死亡 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动物和人类的心理发展各自的特点,重点介绍
了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