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物流管理学知识

物流管理学知识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物流: 物流术语 国家尺度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

的实体流动过程,按照 实际需要,将运输、储蓄、装卸、搬运、包装、畅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置等底子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国家经贸委提出的 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开展的假设干建议 中对现代物流的定义是: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效劳。

商流:是物资在由供应者向需求者转移时物资社会实体的流动,主

要暗示为物资与其等价物的交换运动和物资所有权的转移运动。具体的商流活动包罗 买卖交易活动及商情信息活动。商流活动可以缔造物资的所有权效用。

信息流:畅通领域的信息流又称畅通信息流。

畅通信息,是指伴随畅通活动而发生而且为畅通活动效劳的信息,包罗 由文字、语言、图表、信号等暗示的各种文件、单据和谍报资料等。

畅通信息流,是指畅通信息的发生、加工、储存和传递等。

物流和商流之间的联系

1、它们都属于畅通领域,是商品畅通的两种不同形式,在功能上互相补充。

2、它们都是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流动,具有不异的出发点和归宿。

物流和商流之间的区别

1、流动的实体不同 2、功能不同

3、发生的先后和路径互不不异

现今在全球学术界、企业界对物流与供应链办理的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不雅点,别离是:异名同质不雅,统合不雅,战略不雅。

 持异名同质不雅的人士认为供应链办理与物流办理是同一本质,不同的名称罢了。物流办理本身是一个不竭变化和更新的概念。 它从二战时的军事物流引伸到战后的企业内部物流,90年代再演化到跨企业的物流办理。物流办理是为了最大满足客户需求,而对产物,效劳和相关信息从发源点到最终消费点有效的,高效的流动和储存进行的方案,实施与控制过程。 而供应链办理那么是在提供产物,效劳和信息的过程中,对从终端用户到原始供应商之间关键商业流程进行集成,从而为客户和其它所有流程参与者增值。从理论上来说,这两个概念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北美各界虽然底子统一了对物流办理与供应链办理的定义〔物流办理是供应链办理的一部份〕,但是欧洲却对峙使用“物流办理〞来表达供应链办理的理念。

 持统合不雅的人士认为物流办理是供应链办理的一局部。 物流与营销,运作,采购,战略筹划,信息技术,发卖一起组成了供应链。物流办理从来都是一个供应链导向的概念,是

对从发源点到消费点的整个流程的办理。 但在实际运作中,物流部的本能机能大多只是负责企业下游的运输与配送,远没有达到其理论所涵盖的范围。面对这种大要念,小本能机能现象,有的人取其概念而将物流本能机能扩大化,有的那么取其本能机能而将物流概念缩小化。统合不雅的人士因此采用了供应链办理的新概念来实施新的办理理念,以区别于传统的物流本能机能。

 持战略不雅的人士认为,供应链办理并不是物流,营销,运作,采购的统合,而是这些领域的战略成分的整合。比方说在采购部,一个持久采购合同的谈判是战略决策,而发出采购订单是战术行为。 供应链办理总监会参与合同的谈判,但不会参与采购订单的生成与发送。 同样,在物流部,选择一个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战略决策,而仓库中拣选商品与包装那么是战术行为。 对战略派人士来说,供应链办理是协调企业之间的跨本能机能的决策。

利润源泉

第一利润源泉:提高出产率,降低成本 第二利润源泉: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发卖收入 第三利润源泉:物流办理

现代物流的开展趋势

〔一〕扩大化

呈现畅通规模扩大化的原因是因为随着社会出产中商品率的上

升,市场的扩大,消费程度的提高,竞争的加剧,进入畅通领域的货物流量越来越大。 〔二〕一体化

一方面形成畅通与出产的一体化;另一方面,畅通加工这一新兴行业的呈现和迅速开展,那么是出产过程渗透到畅通过程中的一种典型的经济形式 。 〔三〕社会化

出产社会化的开展必然要求社会畅通化,而畅通社会化的开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出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同时,畅通社会化又提高了自身的畅通效率,从而适应和促进了出产的开展。 〔四〕系统化

从宏不雅角度看,系统科学的应用,在畅通部分要比出产部分有着更大的优越性和更为广阔的领域。物流过程的系统化办理,其底子标记就是打破了传统物流分散进行的状况,而对整个物流过程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进行合理组织和有效经营。 〔五〕现代化

1、自动化信息处置系统带来了畅通办理技术的革命。 2、自动发卖机的应用和普及是发卖革命的首要标记。 3、集装箱带来了包装和运输技术的革命。 4、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开展是“物流革命的宠儿〞。 〔六〕合理化 1、物流设施合理化。

2、商品流向合理化。 3、包装规格化、系列化。 4、运输网络化。

5、物流机构和环节合理化。

这里我们选择一个3分制的评定尺度,承运人绩效的评定范围从1-绩效好,2-绩效一般,3-绩效差。各评估指标的权重值范围为1-高度重要,2--般重要,3-低度重要。这样,我们可以计算出该表中的承运人的总等级分为26。按此方法,承运人的总等级分最低的应是最正确承运人。

〔1〕冷冻车(可控制在一180C) 〔2〕冷藏车(可控制在一5℃) 〔3〕恒温车(可控制在150C) 〔4〕常温车(即一般温度)。

起讫点不同的单一问题 对别离的、单个始发点和终点的网络运输路线选择问题,最简单和直不雅的方法是最短路线法。初始,除始发点

外,所有节点都被认为是未解的,即均未确定是否在选定的运输路线上。始发点作为已解的点,计算从原点开始。 一般的计算方法是:

(1)第n次迭代的目标。寻求第n次比来始发点的节点,重复n=1,2,…,直到比来的节点是终点为止。 (2)第n次迭代的输入值。(n—1)个比来始发点的节点是由以前的迭代按照 离始发点最短路线和距离计算而得的。

(3)第n个比来节点的侯选点。每个已解的节点由线路分支通向一个或多个尚未解的节点,这些未解的节点中有一个以最短路线分支连接的是候选点。

(4)第n个比来的节点的计算。将每个已解节点及其候选点之间的距离和从始发点到该已解节点之间的距离加起来,总距离最短的候选点便是第n个比来的节点。也就是始发点达到该点最短距离的路径。

以下面的实例可以具体说明最短运输路线是怎样计算的。

[例1] 图3—1所示的是一张公路运输网示意图,此中A是始发点,J是终点,B,C,D,E,C,H,I是网络中的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以线路连接,线路上标明了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以运行时间(分)暗示。要求确定一条从原点A到终点J的最短的运输路线。

我们首先列出一张如表格3—3所示的表格。第一个已解的节点就是起点或点A。与A点直接连接的解的节点有B、C和D点。第一步,我们可以看到B点是距A点比来的节点,记为AB。由于B点是独一选择,所以它成为已解的节点。

随后,找出距A点和B点比来的未解的节点。只要列出距各

个已解的节点比来的连接点,我们有A--C,B—C。记为第二步。注意从起点通过已解的节点到某一节点所需的时间应该等于达到这个已解节点的最短时间加上已解节点与未解节点之间的时间,也就是说,从A点颠末B点达到C的距离为AB+BC=90+66=156分,而从A直达C的时间为138分。此刻C也成了已解的节点。

第三次迭代要找到与各已解节点直接连接的比来的未解节点。如表3—3所示,有三个候选点,从起点到这三个候选点D、E、F所需的时间,相应为348、174、228分,此中连接BE的时间最短,为174分,因此正点就是第三次迭代的成果。

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达到终点J,即第八步。最小的路线时间是384分,连线在表3—3上以星(并)符号标出者,最优路线为A--B--E--I--J。

在节点很多时用手工计算比较繁杂,如果把网络的节点和连线的有关数据存入数据库中,绝对的最短距离路径并不说明穿越网络的最短时间,因为该方法没有考虑各条路线的运行质量。

因此,对运行时间和距离都设定权数就可以得出比较具有实际意义的路线。 多起讫点问题

如果有多个货源地可以效劳于多个目的地时,那么,

要指定为各目的地效劳的供货地,同时要找到供货地、目的地之间的最正确路径。该问题经常发生在多个供应商、工厂或仓库效劳于多个客户的情况下。解决这类问题可以运用线性规划方法计算,即运输方法问题求解。

物流办理人员经常遇到的一个路线选择问题是始发点就是终点的路线选择。这类问题通常在运输东西是同一部分所有的情况下发生。始发点和终点相合的路线选择问题通常被称为“旅行推销员〞问题,对这类问题应用经验探试法比较有效。

经验告诉我们,当运行路线不发生交叉时,颠末各逗留点的次序是合理的,同时,如有可能应尽量使运行路线形成泪滴状。图3—2所示是通过各点的运行路线示意图,此中图3—2(a)是不合理的运行路线,图3—2(b)是合理的运行路线。按照 上述“运行路线不发生交叉〞“运行路线形成泪滴状〞两点原那么。

物流运输的优化模型〔详赐教材P53〕

为了制定在产销平衡条件下的运量规划方案,就必需成立数学模型。

此刻确定一个最合理的产销地联系方案,xij 各值满足上述各约束条件,同时使总的运费或运输吨公里最小。

对于运输问题,一般采用纯真形法求解。

[例2] 有三个起运站,四个目的地,起运站供应量别离为50、50、75,而目的地的需求量别离为40、55、

60、20,各起运站到目的地的单元运费别离为:

C11=3,C12=1,C13=4,C14=5,C21=7,C22=3, C23=8,C24=6,C31=2,C32=3,C33=9,C34=2 解:运输问题可表述为: minf(x)

X11+X12+4X13+5X14+7X21+3X22+8X23

+6X24+2X31+3X32+9X33+2X24 总运费为:

f(x) =50×4+40×3+10×8+40×2+15×3+20×2=565 图表阐发法是在分区产销平衡所确定的供销区域内,应用交通路线示意图和商品产销平衡表找出产销之间经济合理的商品运输路线。

[例3]有一种商品从A地运出40吨,从B地运出70吨,从C地运出30吨,从D地运出60吨,供应a、b、c三地的数量别离为70吨、80吨、50吨,应用图表阐发法选择该商品的合理运输路线。

图上作业法就是操纵商品产地和销地的地舆分布和交通路线示意图,采用科学的规划方法,制定商品合理运输方案,以求得商品运输最小吨公里的方法。图上作业法适用于交通路线为线状、圈状,而且对产销地址的数量没有严格限制的情况。图上作业法的原那么可以归纳为:流向划右方,对流不该当;里圈、外圈别离算,要求不外半圈长;如假设超过半圈长,应甩运量最小段;反复求算最优方案。

[例4] 设产地甲、乙、丙、丁,产量别离为70吨、40吨、90吨、50吨;销地A、B、C、D、E,需求别离为30吨、70吨、50吨、60吨、40吨,试求合理运输方案。 解: 第一步 编制商品产销平衡表

[例5]调运线路成圈状例。设有某商品发运点A、B、C、D等四处,接收点a、b、c、d位于圈状,其距离及供需量如表所示,试求最优运输路线。

解:具体作业步伐如下:

A.首先假定里程最长的一段没有货畅通过,使圈状线路变成非圈线状,其B 应甩去。

B.进行合理运输,即从B运150吨到a,再从a运20吨到A,A运100吨到d。另一方面,从D运10吨到d。此外,从D运90吨到e,C地运70吨到e,同时运100吨到b地。

C.按照 图中虚线简示.将表里圈货流里程汇总.查抄是否超过全圈长的一半

一般来说,操纵图上作业法寻求商品最优运输方案,可以按运输吨公里最小原那么,也可以从运送时间最短或运费最省等角度来别离计算,只要商品在图上没有对流,表里圈长都不大于半圈长,该运输方案就是最优运输方案。

表上作业法 〔详赐教材P60〕 表上作业法在寻求运输网络系统的优化方案时有两种方法,即:

1.最小费用法 最小费用法就是直接以商品运输费用最小作为目标函数来求得最优运输方案。一般是操纵单元运价表和产销平衡表等表格,运用霍撒克法那么进行表上作业,通过编制初始运输方案及其制定、调整,求出运费最省的优化方案。 [例6] 编制被运输商品的产销平衡表和单元运输价格表如下,试用最小费用法求出运输的最优方案。

〔1〕用最小元素法安排初始方案

所谓最小元素法,就是运费最小的元素尽可能地优先供应。我们把单元运价列为Cij(i=1,2…,m, j=1,2…,n),此中i为产地数,j为发卖地的数目。在一般情况下,初始方案在产销平衡表方格中填上数字的格子数目是产地数+销地数-1。但在按最小元素法做初始运输方案时,有时会遇到不需要或不克不及供应的情况,就在本应填数的表格内加“0〞,仍然计数。

〔2〕用矩阵对角法进行初步伐整

用任意两个成矩形对角的有运量的运价之和跟该矩

形别的两个对角的运价之和比拟较,如果前者小于后者,不需调整;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作反向调整。 这样,原始方案变为

〔3〕用霍撒克方法查验〔本局部省略〕 〔4〕比较初始方案与最优方案的运费 初始方案运费为:

2×50+3×50+1×30+2×400+2×200 +5×250+4×250+8×300=6400元 而最优方案费为:

3×50+3×50+1×300+2×150+2×450 +5×250+4×300+7×250=6000元 优化后的运输方案可以节省运费: 6400 - 6000=400元 左上角法〔详赐教材P64〕

除了最小费用法外,左上角法也是求得运输初始方案的一种途径,并通过霍撤克法那么最终得出最优运输方

案。具体做法是:

[例7]现有三个出产地A、B、C供应某种商品;有四个发卖地1、2、3、4,各自供应量和需求量如表所示,试用左上角法求出最优运输方案。

解:第一步 以运输表左上角的格子作为初步。

第二步 对这一格子可用的供应量与需求量作比较,安排两个值中较小的一个作为运量,然后,把这个数字圈起来。这一格可用的供应量(或需求量)减去安排的运量就是残剩的供应量(或需求量)。上表中有50个单元的供应量和30个单元的需求量。因此,可以安排30单元的运量到A1格。

第三步 如果安排运量的格子正好是在运输表的最右下角,就遏制安排。这时,初始方案已找到。如果这一格不在最右下角,就进入到第四步。

第四步 按照 以下规划,移到下一格: a.如果已安排的这一格行和列比较,供应量超过需求量,下一格移到同一行相邻的格子。

b.如果需求量超过供应量,下一格移到同一列相邻的格子。

c.如果需求量等于供应量,下一格是对角线上相邻的格子。

d.回到第二步。

按照 左上角法求出运输初始方案后,为了进一步算出最优方案,仍需要运用霍撒克法那么进行优化,查验方法同我们在最小费用法中所阐述的方法一致,在此不再赘言。 供求不均衡运输模型

下面通过定量阐发介绍供求不均衡时的修正和求解。

1.供求均衡运输模型

在使用运输表求运输模型解的底子条件之一是必需供求均衡,即:

2.不均衡运输之一:供过于求

将例7中的供应量作适当修正,使之成为供过于求的问题。假定需求量不变,供应量修正如下:

从上表中可见,供过于求25个单元。为了成立运输表,设一个虚销地址5,暗示接收超过的供应量,并规定从任何一个发货点到这个虚销地址的单元运费为零。操纵左上角法求得初始方案如下表所示。然后作改进,得最优方案。

在这个优化方案中,C5格安排运量25,因为销地5是虚设的,并不存在真正的运输。所以,实际方案是产地C的总运量为45单元,还有25单元的商品仍然保留在原地。 3.不均衡运输之二:供不该求

将例7中的需求量作适当修正,可以转化成一个供不该求的问题。假定供应量不变,需求量修正如表所示

从上表中可见,供低于求25个单元。为了成立运输表,设一个虚发货点D,暗示需求超过的供应量,并规定由D运往任何销地的单元运费为零。操纵左上角法求得初始方案如表所示,然后作改进,得优化方案。

在这个优化方案中,C5格安排运量25,因为销地5是虚设的,并不存在真正的运输。所以,实际方案是产地C的总运量为45单元,还有25单元的商品仍然保留在原地。 3.不均衡运输之二:供不该求

将例7中的需求量作适当修正,可以转化成一个供不该求的问题。假定供应量不变,需求量修正如表所示:

从上表中可见,供低于求25个单元。为了成立运输表,设一个虚发货点D,暗示需求超过的供应量,并规定由D运往任何销地的单元运费为零。操纵左上角法求得初始方案如表所示,然后作改进,得优化方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