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 光明中医2011年9月第26卷第9期 CJGMCM September 2011.Vol 26.9 小议中医药与免疫 邢小燕 摘要:探讨了中医理论、针灸、中药与免疫的关系,以期正确运用现代免疫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祖国医学的有关内容,为促进人体 健康及临床治疗疾病方面发挥作用。 关键词:中医药;免疫;医话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1.09.091 文章编号:1003—8914(2011)-09—1890-02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 从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等论点。其中真气即机 体抵抗病邪之“正气”;邪气有内、外之分,自身抗原属 内邪,病原微生物和外来抗原属外邪。中医讲的正气 能祛除外邪和内邪,维护身体健康,此与现代免疫学中 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有关。再有,我国早在 11世纪宋真宗时就应用接种人痘来预防天花,实际上 即是人工免疫的开始。所以中医的论点与现代免疫学 观点相一致,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中医理论与免疫 1.1 阴阳学说与免疫 《黄帝内经》是以阴阳五行学 说为主导,五脏为中心,由经络将全身统一为一个整体 从而自我调节维持机体动态平衡的医深本系。人是阴 阳对立的统一体,《内经》所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是指阴阳两者相互调节,在对立中取得动态平衡,从而 使五脏六腑功能趋于正常。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和 排除异己抗原性物质,从而维持内外生理的平衡与稳 定。此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免疫 也受阴阳平衡规律的调节和支配。例如,复旦大学附 属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人员利用26月龄老年 大鼠模型和基因芯片技术,与青年大鼠HPAT轴基因 表达谱比较,并分别比较EF、补肾及活血复方对老年 大鼠HPAT轴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显示EF是通 过NEI网络下行通路这一模式而激活免疫系统的,而 且诱导了一系列免疫效应信号通路,并逆转了功能对 立的各个凋亡与增值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重塑基因 平衡,体现了EF延缓免疫衰老的分子水平上的阴阳 平衡 。 1.2邪正学说与免疫从现代免疫学来说,免疫是一 种自我稳定的生理保护性功能,免疫功能正常则能维 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在阴阳学说和“人与天地相应” 的整体观念指导下的“正邪相争学说”与免疫相似。 现代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即防御功能、自稳功能、监视 作者单位:陕西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成阳712000) 功能,与中医的正气抗御外邪作用、正气调节阴阳消除 内邪维持阴阳平衡的作用、正气协调脏腑经络气血不 致形成痰积血瘀发生“积聚”的作用相类似。“正气存 内,邪不可干”即是说正气能祛除外邪、内邪,维护人 体健康。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结局是邪正斗争的结果, 机体免疫系统对疾病的影响与此基本符合。 1.3脏象学说与免疫 该学说论述了五脏的功能和 分布,因人体正气是由肾的先天之精气、脾运化的水谷 之精气和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构成,所以,以。肾、脾、肺 三脏与免疫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气”, 能激发和推动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而人类的 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等来源于骨 髓多能干细胞,结合中医“肾主骨生髓”的理论,补肾 法往往能增强人的免疫力。脾为“后天之本”,“气血 生化之源”,主运化、统血。正气强弱有赖于脾的滋 养,《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四季脾旺不受邪”,就是强 调脾对邪气的抵御能力。临床上应用补益脾气法可增 强机体免疫力。肺主气,合皮毛,主宣发肃降。皮毛即 是一身之表,包括皮肤、汗腺、毛发等,能分泌汗液、湿 润皮肤、抵御外邪。肺又能宣散卫气,肺宣发正常则卫 气充盈,卫外防御能力强,机体也不易感受外邪;肺气 虚则宣发无力,外邪乘虚而入而导致疾病。此与免疫 系统发挥的作用一致。 2针灸与免疫 针灸可调气血、平阴阳、通营卫、疏经络,以达增强 体质、防治疾病之目的。针灸防治疾病的机理与其能 调节机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有关。如针刺上巨 虚和天枢穴可使菌痢病人血清中IgG、IgM、IgA含量增 加;而艾灸大椎、肺俞穴可使过高的IgG、IgM、IgA含量 明显降低,同时可使低补体C3明显回升;艾灸大椎、 肺俞在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同时又使异常升高的c4 水平显著下降;艾灸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关元穴,可使 其T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艾灸移植性实体肿瘤小鼠 的关元穴,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明显增高……临床上 针灸可用于防治菌痢、疟疾,以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和免 光明中医2011年9月第26卷第9期 CJGMCM September 2011.Vol 26.9 ・1891・ 疫功能失调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乳腺 胺能神经元的损伤 J。又如对中药复方重肌灵片的 增生、硬皮病、甲亢等。 研究表明,它可增强正常小鼠及ConA或LPS诱导的 3中药与免疫 免疫抑制模型小鼠T、B细胞的增殖,促进IL-2的分 中药中扶正固本的补益药大都是治疗脾、肺、肾功 泌和CD4 T淋巴细胞的凋亡,使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 能低下的,对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活血化瘀及清热 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具有免疫增强剂特性 j。 解毒类药具有免疫双向调节作用,一些药物能抑制过 中医学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免疫学内容,运用现代 敏递质释放、抑制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抑制或消耗 免疫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祖国医学的有关内容,可以相 抗体产生等,一些药物对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液免 互为用,能使预防医学在保护人体健康上及临床治疗 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目前中药 疾病方面发挥出更大作用。 与免疫的研究已从单纯的临床观察进入动物实验和实 参考文献 验室分析观察阶段,对于单味药及复方在临床免疫方 [1] 沈自尹,陈瑜.淫羊藿总黄酮与补肾复方对皮质酮大鼠T细胞凋 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例如三七皂甙是从中药三七根茎 亡相关基因群调控的对比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2,18 (3):187-190. 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疲劳、 [2] 张林波,杨贵贞.三七皂甙Rgl纹状体内注射对帕金森病模型大 降血糖、提高耐缺氧能力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多方 鼠免疫炎症损伤的拮抗效应[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4,20(2): 面作用。将三七皂甙Rgl注入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 l21—123. 纹状体,发现三七皂甙Rgl可明显减少模型大鼠的N [3] 王旭丹,王静,周勇.重肌灵片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免疫调节机理研 旋转行为,降低纹状体损毁侧TNF—a、IL一1B和IL一6的 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22(1):53. 含量,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炎性反应对多巴 (本文校对:杨晓风收稿日期:2011—02—23) 吴大真教授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验案l例 李剑颖 李 宁 吴大真 关键词:喘嗽;中医药疗法;医案;名医经验;吴大真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1.09.092 文章编号:1003—8914(2011)-09—1891-02 吴大真,著名中医专家,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北 以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未愈。后看中医大夫,予以麻 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保健养生协会会长,中国保健协会 杏石甘汤加白虎汤化裁治疗2个月未愈。为进一步治 副理事长,北京国际医药促进会副会长。早年毕业于 疗,今来门诊求诊于吴大真教授。刻下症见低热有汗, 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中医泰斗秦伯未先生,对祖国医 面色苍白,四肢欠温,喉间痰鸣吐涎,气促,食欲不振, 学有精湛的造诣。曾任甘肃中医学院、中国中医研究 舌淡苔白腻,脉细滑,指纹淡紫。询其病史,患儿出生 院针灸骨伤学院、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 约2个月14天时患病,被诊断为肺炎、腹泻、先天喉软 版社、中国医药报社、同济医院、北京中医药进修学院、 骨软化。其母亲在怀孕前3个月妊娠反应很大,生产 中国药学会等单位或部门的负责工作。一直从事于医 时选择剖腹产。 药保健方面的临床、教学、科研、新闻出版、社会团体等 吴大真教授根据患儿病情,四诊合参。分析痰浊 方面的工作。 壅阻,故咳嗽气喘,喉间痰鸣吐涎;肺气虚则气短多汗, 曾有1例小儿肺炎喘嗽,病情迁延3月余,多方治 咳嗽无力,低热起伏;脾气虚则食欲不振,四肢欠温;舌 疗不效,后求诊于吴大真教授,仅治疗6天,即获痊愈, 苔白腻,脉细滑,指纹淡紫为肺脾气虚有痰浊之象。又 现将病案总结如下,以享同道。 其母在怀孕前3个月妊娠反应很大,患儿即营养受损, 患者熊某,女,出生10个月,于2011年4月18日 影响体质。辨证属肺脾气虚,痰浊壅肺。治以:温肺平 就诊。患儿咳嗽、发热3月余,体温在38℃左右,经予 喘,健脾益气,肃肺化痰。方药予以玉屏风散an-陈汤 化裁,内服治疗:生黄芪10g,防风10g,炒白术10g, 作者单位:1.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漯河462000); 2.北京博爱堂翰代中医门诊部(北京100069) 茯苓10g,陈皮10g,法半夏10g,山药15g,生薏米 指导老师 20g,当归10g,熟地黄10g,焦三仙各20g,厚朴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