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设计】近代以来中西方的社会转型问题(含2014年最新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创新设计】近代以来中西方的社会转型问题(含2014年最新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创新设计】近代以来中西方的社会转型问题(含2014年最新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主题四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社会转型问题

[主题解读]

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学者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二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转变。三是特指中国的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中外社会转型时期与战略机遇期时期链接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表现、特点及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

[知识链接]

1.中国历史的重要转型

(1)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2)明末清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

(4)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重要变化。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与新中国的成立初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变化。 (6)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 (7)改革开放后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世界历史重要转型

(1)14~16世纪西欧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经济、思想)。

(2)17~18世纪末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及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近代自然科学、启蒙运动、英美代议制等)。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自由资本主义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等。

(4)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两种政治制度对抗、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等。 (5)20世纪末: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等。

3.中国历史上错失的“战略机遇期”

(1)15、16世纪的第一次错失:西方经济、思想、政治的资本主义化开始,中国处于封建衰落自闭阶段(明清)。

(2)鸦片战争后(19世纪中期):西方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中国却以“中体西用”应对西方资本主义潮流。

1 / 4

【创新设计】近代以来中西方的社会转型问题(含2014年最新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3)第三次:辛亥革命——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 (4)第四次:“文化大革命”时期,错失第四个机遇。

4.当前中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改革开放深化,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发展。 【经典考题】 (2013·山东文综,2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1

国别 译书类别 哲学宗教 文学艺术 史 地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应用科学 杂 录 总 计 百分比 英 10 8 8 13 10 3 5 57 10.7 美 2 3 10 3 9 3 2 32 6.0 日 23 4 90 83 73 24 24 321 60.2 其他 2 11 20 37 20 26 7 123 23.1 总计 37 26 128 136 112 56 38 533 - 百分比 7.0 4.9 24.0 25.5 21.0 10.5 7.1 -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 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2

科目 经学科 政法科 文学科 商科 格致科 农科 工科 医科 专业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政治、法律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学、林学等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学、药学 备注 各科预科阶 段均须开设 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2 / 4

【创新设计】近代以来中西方的社会转型问题(含2014年最新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命题意图 本题以“1902~1904年的译书统计”和“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为材料,创设新情境,以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为背景,探讨文化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

解答思路 第(1)问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学习日本、翻译日本的书籍明显多于欧美国家,同时学习的内容有自然科学也有社会科学,根据分析可得出答案。第(2)问“中体西用”的思想主要是从开设的课程上来看。从中国维护封建制度的儒家经义和西方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存,可以得出答案。影响要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来分析。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习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近代化。第(3)问文化教育和社会进步的关系要依据材料说明文化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参考答案 (1)特点: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若从清末新政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亦可) (2)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被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想。

影响: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3)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备考指南]

1.从选择题看,运用材料或者创设新情境,突出考查中西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的表现,主要考查分析判断、比较、论证问题的能力。

2.从非选择题看,主要是选择某一历史阶段或者贯穿古今中外的某一历史现象作为主题,考查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及特征、影响等。主要有以下角度: (1)考查近代西方社会转型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表现。如2014年广东文综第39题考查中西方某一历史阶段社会转型的阐述、论证、说明。2013年浙江文综第39题对1750~1850年向西方文明转型重要阶段的综合考查;2012年安徽文综第37题对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转型的考查等。

3 / 4

【创新设计】近代以来中西方的社会转型问题(含2014年最新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2)考查西方由传统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具体表现及原因的理解认识。如2013年山东文综第29题对美国杜邦公司变化反映的经济模式变化的考查等。

(3)考查工业革命影响下世界大国经济模式的变迁与比较。如2013年福建文综第38题对中外工业化道路的考查。

(4)考查明末清初中国社会转型与同时期的西方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差异、相互影响及原因。如2013年广东文综第38题对近现代以来东西方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趋势的考查。

(5)考查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演变与创新调整。如2014年山东文综第38题以妇女解放为主题,考查近代中国妇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以及20世纪初中国女性生活的变迁与进步等;2013年山东文综第28题对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化教育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所体现的政治、经济特征的考查;2011年福建文综第38题对中国古今社会转型的综合认识等。

(6)考查现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在政治、经济及文化上的表现、借鉴与创新。如2011年广东文综第39题对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的考查等。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