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九寨沟开发与保护

九寨沟开发与保护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九寨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世界遗产

摘要: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人类祖先和大自然的杰作,有效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四川九寨沟风景名胜区自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旅游影响力在国际上日益提高,为了使一流的景区与一流的硬件设施相配套,景区管理局加大建设力度,不断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同时在改善景区交通、通讯,保护生态等方面也取得了显着成绩。回顾四川九寨沟旅游开发历程,总结九寨沟旅游开发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对策,对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世界遗产;九寨沟;开发与保护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保护区面积为643km2,海拔1996~4760m;旅游区面积为55km2,海拔1996~3100m。年平均气温7.8℃,因沟内有树正、荷叶、则查洼等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沟冬无严寒,夏季凉爽,四季景色各异:仲春树绿花艳,盛夏幽节推移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风韵。沟内9个古老的藏族村寨、石磨房、栈道、经幡和藏羌歌舞等,藏族特色浓郁而神秘,又构成了九寨沟独特的旅游文化。 当前,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当地自然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热点问题。

一、九寨沟的旅游资源概况 九寨沟内地质构造复杂,山高沟狭,河谷深切,属高山深谷地貌类型。气温适宜,山川秀丽,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以翠湖、叠瀑、彩林、雪峰、蓝冰、藏情“六绝”著称于世。主要景点包括树正群海、五花海、诺日朗瀑布、珍珠滩及珍珠滩瀑布。

1、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9.8%,优越的环境条件和多样化的自然地理特征,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野生动物255种,其中珍稀动物26种。由于自然生态资源十分丰富,造就了一大批自然生态景观,其不但有“童话世界”、“人间仙境”美誉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还有九寨国家森林公园(甘海子风景区,神仙池风景区)、白河金丝猴保护区、勿角大熊猫保护区、甲勿天池、玉瓦石碏红叶风景区、喇嘛石大峡谷风光、杜鹃山……

2、人文景观众多:九寨沟属藏、羌、回、汉等民族的聚居地,民族文化特色突出,形成了众多人文景观。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具有典型藏族建筑艺术特色的大录寨;独特民族文化的白马藏族风情园;藏传佛教寺庙―――扎如寺、东北寺和达基寺以及典型汉族文化寺庙风城庙和朝阳庙等。

3、文化底蕴深厚:作为“采花小调”的发祥地,九寨沟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民风、民俗。不但有以抒情优美见长的“南坪小调”,而且还有各种藏族民歌。其中“南坪小调”较流行的唱腔有“背宫”调、“小宫”调和“高腔”,主要集中在永乐、白河、双河(部分地区)和郭元等汉族聚居地;而藏族民歌中白马藏族的民歌最具特色,歌手一般熟悉固定的曲调,遇不同情况,即现编现唱,内容生动,曲调深沉、幽雅、婉转。

二、九寨沟旅游开发状况 20年来,通过对九寨沟的“保护性开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化利用”,九寨沟县旅游业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发展壮大,逐步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目前,九寨沟风景区已拥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绿色环球21”、“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等多项桂冠

1、九寨沟景区的保护和开发

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源于对九寨沟景区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化利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前,九寨沟景区为南坪林业局的林场。直到1978年,经过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停止了林业采伐,使九寨沟的生态旅游资源得以了保存。1983年在原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管理所的基础上成立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加强了对九寨沟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1984年九寨沟迎来生态旅游发展的春天,在国务院将其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后,相应成立了九寨沟风景名胜管理局。九寨沟也走上“保护性开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化利用”的道路,九寨沟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1992年景区公路实现柏油化,同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为进一步优化九寨沟自然生态环境,防止旅游车辆尾气对景区环境的破坏,从1998年起在景区全面实行绿色环保观光车运营,使九寨沟的环境生态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优化,当年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2年为进一步改善环境,投资1600万新建了诺日郎游客中心,同时在景区内完成了5000多平方米的拆迁工作,并通过“绿色环球21”专家认证。

2、九寨沟县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将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工作重点,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和融资手段加快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使全县的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基本改善。从1997起投入近上亿资金,先后完成了交通、通讯、能源、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等建设,使我县旅游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大大提升了旅游的可进入性。

3、旅游接待设施初具规模,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

到1988年,在九寨沟沟口建成了首家按三星级宾馆设计的九寨沟宾馆,同时景区新建和改建了60家宾馆、饭店,接待能力和设施、设备明显的提高。

1998年成功抓住更改县名和举办四川生态旅游节之机,加强了对外宣传和促销力度,使游客成倍增加,带动了当地第二次投资热潮,新九寨宾馆、九寨国际大酒店、星宇大酒店等一批高档次宾馆、饭店相继建成并投入营业,特别是九寨沟喜来登国际大酒店和九寨天堂的建成,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的旅游接待档次,为其与国际接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逐年上升

1993年正式成立旅游局和县旅游目标管理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对旅游业的管理和对外宣传,随着中外游客的不断增多,到了1995年旅游业的龙头作用已逐步显现出来,当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6.7万人次,旅游社会收入达3900万元。1998年九寨沟旅游环线全线贯通并首次推出了九寨沟冬游活动,使旅游实现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增加了经济和社会效益。1998年接待游客人次突破了40万大关,旅游社会收入突破亿元大关。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加快我省旅游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以九寨沟、黄龙为载体,建设大九寨沟国际旅游区。2001年国家投入修建九黄机场并于2003年9月实现通航。

三、九寨沟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 门票价格居高不下。从九寨沟管理局获悉, 景区旺季时限为4月1 日到 11月 15 日, 淡 季则为11月16 日到3月31 日; 正常价格门票淡季为80 元/人, 旺季为 220 元/人。如此高的门票, 让不少游客望而却步。

2. 旅游产品较为单一。九寨沟给游客唯一的印象是九寨归来不看水, 并没有其他更多

的印象,许多游客到九寨沟都十分地遗憾不能亲近水。这样一来, 九寨沟旅游实质上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光旅游层面, 基本处于旅游发展的初级或初期阶段。

3. 旅游商品缺乏品牌。九寨沟目前的旅游商品市场不规范, 大多数没有标明产地和出处; 已有的旅游商品定位模糊, 面向低端市场与中高端市场的旅游商品混杂交织在一起, 地域文化特色和相对优势不明显, 缺乏一批与九寨沟相匹配的品牌旅游商品。

4. 九寨沟旅游资源开发过快,对周边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带来一定的压力。

5. 九寨沟随着游客需求逐渐的增多,面临周围竞争越加的激烈,根据九寨沟的定位,国内九寨沟的主要竞争对手为安徽黄山、湖南张家界及云南丽江,它们由于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造成了对九寨沟旅游景区威胁与压力。

6. 九寨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由于九寨沟旅游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九寨沟旅游长期发展,使得旅游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也使旅游行业发展受到严重的破坏,如人为环境的破坏,九寨沟旅游景点几十年中不断修葺、使得旅游环境附有强烈的人工、商业化的气息,这使得原始的景点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由于一部分游客在观光的时候,会留下一些一次性的筷子、饭盒等,对景区环境造成一定危害与压力,从而使景区的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与污染;九寨沟旅游环境保护管理与规划比较滞后。

7. 九寨沟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滞后。九寨沟饭店、酒店的规模小、星级饭店较少,接待能力差,景点饭店以及设施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8. 九寨沟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九寨沟旅游企业虽然数量较多,但其整体规模小、分散等,且旅游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小,专业化程度低,多数

管理模式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成本较高,其竞争力不强。另外,九寨沟缺乏适应社会需要的旅游人才与管理人才。

9. 九寨沟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不够。九寨沟旅游宣传产品较为单调,难以与民俗文化相结合,自然风景较差,无法体现九寨沟旅游资源的优势。

10. 九寨沟旅游企业难以应用信息时代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无法有效的利用信息产品的宣传以及旅游产品信息产品的开发。

四、九寨沟自然遗产的保护对策:

有鉴于此,我在这里呼吁,把九寨沟的保护问题尽快地提上 议事日程。而且在开发和保护的

位置上, 要把保护放在首位,通过保护促进开发,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旅游景区的开发和保护是一对不可分的矛盾。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应该定在保护方面。如果不加保护地进行开发,势必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破坏,开发也将无以为继。只有在保护的前提 下进行开发, 开发才能持续地进行下去, 才能在开发中创造无限的价值

第一, 对于大自然的变化这 相应的管理人员,一非人力可以逆转的因素, 如厄尔尼诺现象等,我们人类在目前虽无可作为。但在局部上,凭我们人类的不懈努力, 总可以作一些补救的。我们可以在整个九寨沟自然区,甚至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持久的植树造林, 停止采伐

森林, 退耕还林,退牧还林等一系列措施来涵养水土,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点,

国家已有了政策法令的保证和已经付诸实施,作为九寨沟风景区的管理部门,需要在九寨沟

的门票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来, 支持这一工作的开展,以九寨沟养九寨沟是天经地 义的事情。

第二, 我们在九寨沟景区内,实行严格的管理和保护措施。把九寨沟的景点区分为远距离观赏区和人水亲近区,实行不同的游览方式。在远距离观赏区,乘观光车观赏,观光车在这些景点要实行慢行和停车观赏,在保证游客尽情观赏的前提下,把人和水分离开来,避免游客

对各景点的水色、水质和水形造成污染和破坏。在人水亲近区,允许游客近距离观赏, 但要在硬件设施 的建设上和软件管理规则上作一些严格的要求。如修建与景区景点的自然景观相吻合的隔离栏,既方便于游客观赏水色游鱼,能起到减轻游客污染和破坏自然景观的作用。在这样的景点还要设立醒目的敬示性和提示性标牌,以防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发生。 旅游质量。在景区内增建高规格的洗手间和垃圾收集装置,增加清洁维护人员的数量,保持景区的清洁卫生。

第三,向游客大力宣传九寨沟保护的意义和对不文明行为的惩治措施。惩治条款要细要严要重, 并便于实施。在各景点设置相应的管理人员,严格进行监督和处置,及早养成良好的文明游览风气。

第四,加强景区景点的维护。从景点设施的维护保养,到及时对受到破坏的景观进行清理复原,以维持景观原貌。

第五,按期实现景区内居民的外迁计划,逐步停止游客在景区的食宿,以减轻生活对九寨沟风景区的污染和破坏,为满足游客对九寨沟风景的欣赏要求,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以增加经济效益,可以在进入景区的方式上作一些改观或变通。

在九寨沟风景区的开发方面,有以下思路可供选择:

第一, 大力开发具有九寨沟特色和藏羌风情的旅游纪念品。目前,九寨沟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纪念品可供游客购买,以留作纪念并扩大宣传。应该聘请 一批著名的工艺美术专家和民间 艺术专家参与设计,精心制作出形式多样、风格独特、价廉物美、

有收藏价值的旅游纪念品来满足游客对旅游纪念品的需要。第二,大力开发和创新具有九寨沟特色和藏羌风味的食品。使游客在观察了九寨沟的人间仙境的同时,可以领略和享受具有九寨沟特色的藏羌风味食品,又给游客以多方位的享受,并留下无穷的回味。这一工作目前仍然处于待开发的水平,这一工作的意义重大,它可以提升九寨沟的 旅游质量。

第三,在急速扩大和提升旅游食宿条件的同时,注重开发休闲环境娱乐设施的建设。作为世界级的旅游胜地,九寨沟既是旅游观光的最佳去处,又是最好的休闲乐土,要注意到旅游发展的 动向和游客对旅游的不同需求。除了继续提高藏羌歌舞的表现力和表演水平以外,还要发展一些具有九寨沟特色的休闲娱乐活动。譬如在一些适宜静观的景点设置咖啡座和茶座; 在荷叶寨以下,已经不再影响九寨沟景观的河段上,开展漂流活动和具有藏羌民风民俗的民间游乐活动等。

第四, 有计划地开发九寨沟的外围景区,增加对九寨沟的景区景点。在扩大九寨沟游客规模的基础上,以减轻游客数量急增对九寨沟现有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神仙地、甘海子、黑河风景区和九寨沟风景区内其它景点的开发,要有梯度、有序地安排进行。每个新风景区和景点的开发,要注意保持各自不同的要保证景区资源开发的安全性,不因为急于求成而造成对景区资源的破坏。 第五,提高九寨沟旅游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要使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获得超值的享受以后满意而归。为此,九寨沟应该 在景区的硬件设施,如道路、环境、休闲环境、观光车、就餐环境、卫生设备、急救设施、安全 保卫等方面向更高的等

级提升。还应该在软环境上下功夫,在游客组织、游程编排、游览线路方面精心的设计,让游客花最少的成本、最短的时间达到最满意的游览效果。九寨沟的服务人员要 尽力保证旅游设施的正常运转,为游客提供舒适、周到、细微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任啸. 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参与管理模式探索 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 J]. 旅游科学, 2005, ( 3):16 -19.

[2]曹丽莎, 杨璐嘉. 对九寨沟品牌管理的几点思考[ J].商场现代化, 2006, ( 25): 203.

[3] 陈菲. 九寨沟景区的生态旅游管理探析[ 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 ( 21): 147- 148.

[4]吴勇.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生态旅游地的应用研究—以九寨沟风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2 )。

[5]石璇、李文军等.保障保护地内居民受益的自然资源经营方式-以九寨沟股份制为例[J].旅游学刊.2007,(3 ):12-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