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ARM嵌入式系统通用bootloader的设计与实现构架图.

ARM嵌入式系统通用bootloader的设计与实现构架图.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ARM嵌入式系统通用bootloader的设计与实现+构架图

ARM嵌入式系统通用bootloader的设计与实现+构架图从上图中,可以了解一个基本的ARM最小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RM CORE 存储控制器:通过它系统可以接入各种DRAM以及ROM; 总线桥接:系统总线与外围总线的连接器 中断控制器:供各种设备提供中断服务 串口 GPIO控制模块:供各种外设以及系统扩充使用对于一些复杂系统,还可以有更多的功能性模块,特别是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ARM系统中包括了更多的通讯控制模块。2.4 Intel Xscale系统构架本文最终实现以及验证平台是基于Intel Xscale构架的,因此在本节中主要介绍一下Intel Xscale的系统结构并简要介绍一下基于Xscale微架构的处理器PXA255。Xscale微构架处理器是为新一代无线手持式应用产品开发的嵌入式处理器,是PCA开发式平台架构中的应用子系统与通信子系统中的嵌入式处理器。图

3.8[7]所示为

Xscale

系统结构

图。 IRQ FIQ Branch Target Buffer CP14 Debug/ Management Trace Buffer Config

Request

Interrupt

Instruction

Instruction

CP15

I-

MRegister Cache(32KB) MU Execution Coprocessor

Core

Interface

Address

Data 32KB

Data D-

Cache

CP0 Data MMU Write Multiplier

Mini

D-

Cache Buffer Accumulator JTAG Debug System Management 图2.8Intel Xscale构架与ARM V5TE相兼容,其主要特性如下:(1) 采用7/8级超级流水线:动态跳转预测以及分支目标缓冲;(2) 支持多媒体处理技术:增加乘、加法器;累加器;兼容ARMV5TE指

令;特定DSP型协处理器CP0;(3) 指令快存(I-Cache):32KB;(4) 数据快存(D-Cache):32KB;(5) 微小型数据快存(Mini D-Cache):2KB;(6) 指令存储器管理单元I-MMU:32路变换后备缓冲器TLB;(7) 数据存储器管理单元D-MMU:32路变换后备缓冲器TLB;(8) 中断控制器;(9) 总线控制器;(10) 调试接口;(11) 动态电源管理;Xscale微构架处理器的时钟可达1GHz,功耗1.6W,并能达到1200兆条指令/秒。目前,基于Xscale微构架的处理器有:IOP310,IOP321,PXA210,PXA250,PXA255,PXA26X等。2.4.1 PXA255介绍PXA250/PXA255应用处理器是Intel公司生产的第一代基于Xscale微构架的第一个系统芯片(ISOC)的处理器。它除了Xscale微内核外,还集成了许多世适用于手持式设备市场需要的外围设备。如图2.9[ 11]所示为PXA255应用处理器的框图。 图2.9PXA255作为本课题的整个硬件平台核心,具有很强的处理能力,同时兼具低功耗和高集成度的特性。它内置了JTAG调试接口,存储器控制器,实时时钟和操作系统时钟,串口,并口,红外通信,蓝牙接口,AC97接口以及USB 1.1设备端控制模块等。第三章 Bootloader的概念本文在实现以及验证上都以开放源代码的linux为操作系统,因此,在众多举例以及图表描述中,多以linux系统为例子。但是,这并不防碍对许多概念的解释,其本质在任何操作系统中都是一致的,所不同的仅仅是实现形式。3.1 Bootloader的基本概念一个嵌入式Linux系统从软件的角度看通常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引导加载程序、Linux内核、文件系统、用户应用原文请找腾讯3249114六,维^论~文.网http://www.lwfree.com 程序。用户应用程序文件系统 Linux内核 引导加载程序系统调用接口设备驱动操作系统核心机制(进程调度、内存管理、 中断管理、时钟管理、 文件系统、网络支持 信号机制、同步机制等等)图 3.1引导加载程序是系统加电后运行的第一段代码。我们熟悉的PC中的引导程序一般由BIOS和位于MBR的OS bootloader(例如LILO或者GRUB)一起组成。然而在嵌入式系统中通常没有像BIOS那样的固件程序(有的嵌入式CPU有),因此整个系统的加载启动任务就完全由bootloader来完成。在嵌入式Linux中, 图3.1中的引导加载程序即等效为

bootloader。简单地说,bootloader就是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前运行地一段小程序。通过这段小程序,我们可以初始化必要的硬件设备,创建内核需要的一些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相关机制传递给内核,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的状态,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真正起到引导和加载内核的作用。bootloader是依赖于硬件而实现的,特别是在嵌入式系统中。不同的体系结构需求的bootloader是不同的;除了体系结构,bootloader还依赖于具体的嵌入式板级设备的配置。也就是说,对于两块不同的嵌入式板而言,即使它们基于相同的CPU构建,运行在其中一块电路板上的bootloader,未必能够运行在另一块电路开发板上。Bootloader的启动过程可以是单阶段的,也可以是多阶段的。通常多阶段的bootloader能提供更为复杂的功能,以及更好的可移植性。从固态存储设备上启动的bootloader大多数是二阶段的启动过程,也即启动过程可以分为stage 1和stage 2两部分。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