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态环境的保护预案

生态环境的保护预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高一生物必修三学案 编号:29 主备人:王英 方玲燕 把关人:高春兰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学习目标】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3、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4、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重难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自主学习】

一、我国人口的现状和前景

(1) 我国人口近几百年来明显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工作。1982年我国降级划生育确定为一项

_______________;2001年我国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把计划生育的方针和制度措施等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3) 我国的人口发展的目标是: 二、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水资源的压力 (2)对能源的压力(3)对森林资源的压力(4)环境污染加剧 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温室效应(2)酸雨(3)臭氧层破坏 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引起 破坏。 (4)生物富集作用 (5)水体富营养化(6)土地荒漠化 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7)生物多样性锐减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 、 和 。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____ _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②___ ___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③____ __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__________(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____ ________:动物园、植物园

(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______、______等。 (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五、可持续发展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自测】

1.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不必要加以控制 B.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人口数量不宜过多

1

班级: 姓名: 小组: 等级:

C.生物圈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D.生物圈可以承载80亿人,目前没有必要控制人口 2.下列不属于我们需要关注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是 ( ) ...

A.温室效应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 D.人口增多 3.酸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很大,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 ) A.二氧化硫污染 B.火山爆发 C.农药污染 D.二氧化碳污染 4.森林面积锐减可导致的后果有 ( ) A.气候变得更加湿润 B.干旱加剧,洪涝减少 C.物种减少,甚至灭绝 D.耕地增多,粮食丰产 5.哪一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合(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6.在某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 A.CO2 B.O2 C.盐 D.磷酸盐 7.下列有关“富营养化”说法错误的是( )

A.富营养化是指因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B.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海弯等流动缓慢的水休,因浮游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

C.富营养化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叫做“赤潮”

D.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水产养殖业,而且会使水中含有亚盐等致癌物质,严重影响人畜的安全饮水

【知识总结】

一、生态环境的特点:生态环境具有全球性,主要原因是因为物质循环的全球性。 (1)温室效应

①温室气体:CO2、CH4、氮的氧化物等气体,其中CO2是主要气体,约占60%左右。

②原理:温室气体层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线起阻碍作用,并吸收转化为热量,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③主要来源:煤、石油、泥炭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④主要危害: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范围扩大。

大力植树种草

⑤预防措施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洁净新能源

(2)臭氧层破坏

①臭氧层作用:阻挡日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生物能够登陆成功,并在陆地上正常地存活下去。 ②破坏原因: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

③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2

高一生物必修三学案 编号:29 主备人:王英 方玲燕 把关人:高春兰

④危害: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3)酸雨

①形成原因:主要是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使雨水的pH<5.6。 ②来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火灾等。

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熟率降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

③危害 鱼卵不能正常孵化

危害建筑物及工业设备 引起人的呼吸道疾病 ○4防治酸雨的根本措施是控制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同时要植树造林,运用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来净化空气。如一公顷柳杉一个月可吸收SO260kg。 (4)水(海洋)污染

①来源: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入水体,海洋运输时石油泄露和倾倒污染物。 ②表现: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N和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过多,藻类等植物大量繁殖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富营养化的危害: —是藻类死亡后,遗体被细菌分解时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氧气,使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

二是这些生物遗体被厌氧型微生物分解时,产生出H2S、CH4等有毒物质,致使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③结果:若表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表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称水华,原理及过程如下:

(5)土地荒漠化

①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三北防护林被破坏。 ②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

③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6)水资源短缺。

3

班级: 姓名: 小组: 等级:

(7)生物多样性锐减

原因: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②掠夺式开发和利用。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

二、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的植物,而是后来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并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生长和繁殖的物种。可以通过以下的标准定义入侵物种:(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4)中国国内被引出其本源地的物种和来自其他国家的非本地物种。

外来物种已给我国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主要体现在:

(1)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 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水葫芦原产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大部分省市的河流、湖泊和水塘中。连绵1000公顷的滇池,水葫芦疯长成灾,布满水面,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

(2)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物种的消失与灭绝。原产美洲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的紫茎泽兰现已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在其发生区总是以满山遍野密集成片的单优植物群落出现,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和消失。

(3)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外来物种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的损害。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每年约在150万公顷左右;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非洲大蜗牛等入侵的害虫,每年严重发生的面积达到140~160万公顷;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空心莲子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据保守估计,全国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农林业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574亿元人民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物种问题。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