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西主要栽培药用植物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张江南1陈西仓1,2※
(1甘肃农业大学园林工程学院甘肃天水741020)(2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741020)
摘要:本文阐述甘肃陇西主要栽培药用植物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可为陇西中药材行业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促进中药标准化生产。
关键词:甘肃陇西;药用植物;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1概述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总面积2408km2,耕地面积165.95万亩(667平方米/亩,下同),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3.83亩。全县海拔1612~2762m,年均气温8.1℃,日照时数2210h,降雨量415mm,无霜期160d,属黄土高原地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陇西县环境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和发育,中药材人工栽培历史悠久,黄芪、党参、柴胡等地道药材的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全国重要的药材基地之一,素有“千年药乡”和“西部药都”的美称。陇西是古丝绸之路要道,是连接兰州、天水、临夏及陇南
表1
序号123456
名称党参黄芪黄芩关防风柴胡款冬花合计
价格(元∕千克)
321016206020
等市州的交通枢纽,多条省级公路与铁路在“旱码头”文峰镇交汇,具有南拓北展、承东启西的发展扩散效应,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完全可以满足药用植物交通运输的需要。
2现状
陇西县栽培药用植物丰富,栽培范围广,主要
位于马河镇、首阳镇和文峰镇等。调查以陇西县为中心,范围涵盖陇西县北面的马河镇、位于西面的首阳镇和位于东面的文峰镇。通过调查,现状如下。2.1
面积和产值见表1。
产量(千克∕亩)
20025025020080250
栽培面积(亩)
35650162501265040001050283582435
总产值(万元)
228164062.5506016005041417.535460
陇西县药用植物栽培面积和产量
以及受潮等因素的影响,能够保证其药性和价值,为种植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08):165-171.
[3]张天娥.黄芩蚜虫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4):156-159.
[4]尚荣国.浅谈黄芩种植中常见问题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
友,2018(07):37.[5]臧荣.恒山黄芩种植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7(07):64-65.
6参考文献
133.
[1]刘福.黄芩的种植管理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14):[2]星超,李小方.黄芩种植农艺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8
※通迅作者:陈西仓.
药用植物
2.2主要药用植物
见表2。
表2
名称党参
使用方式
传统中草药入药为主,也可进行党参片深加工,百姓家中炮制
生产西药颗粒等,也作为中草药入药以中草药入药为主
被加工成西药片、口服液等多种产品
特种经济动植物2019年第5期
3存在问题
3.1文化素质低,缺乏专业种植技术
主要药用植物资源
药物功能
和胃生津,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祛痰止咳,
补中益气;主治四肢无力、心悸、气短、口干、自汗、脱肛、阴挺等。又可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
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之功效。主治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又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骨质疏松
花蕾入药,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的功效。主治劳嗽咳血、喘咳痰多、新旧咳嗽根入药,解表和里、升阳、疏肝解郁。主治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疟疾、寒热往来、肋痛、肝炎、胆道感染、胆囊炎、月经不调、脱肛。具抗惊厥作用以及抗病原体作用根入药,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之功效。主治外感表证、感冒、破伤风、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等
黄芪款冬花柴胡
关防风中草药入药和用于食材
陇西县属国定贫困县,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种植技术得益于传统种植经验技巧,农户当中文盲现象严重,自学能力较差,未接受新型农业常识培训,面对药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能力较差。3.2种植规模小,污染严重
陇西县种植中药材较多,但是由于全部为农民种植,比较分散,因此在生产上还没有形成集约化生产。由于从事中药材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缺乏对中药材的精深加工。种植基地离城镇或工业区比较近的地方,存在水污染源,这样导致中药材品质降低。加之许多中药材在栽培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中药材在出口检测中,农药含量超标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甘肃省中药材的出口创汇。
3.3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效益未达最优化
陇西县的中药材栽培种植都是农户自己多年累积的经验,一旦遇到极端天气或是病害和虫害,要做出相应的科学的解决办法时则会遇到技术上的困难。大多数药农栽培药材时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前提,这样致使化肥的使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情况下,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的药效减弱,不但没有发挥药用植物资源的药用价值,而且也没有达到栽培效益的最优化。3.4培训机制不健全
虽然各乡镇都有农技推广中心,但下乡全程指导药农栽培种植的活动严重缺乏,即使政府有扶持
政策,但是药农粗放式的种植方式难以得到改观。在农村,栽培药用植物的药农多为妇女和具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对过于专业的知识存在理解上的缺陷,为培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4
4.1
对策
引进专业性人才,定期开展专业化培训当地政府与农林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提前培养
专业人才,提高人才就业福利待遇,留得住人才。打造线上线下联动培训机制,短期以线下为主,农闲时开展集体性学习培训,长期以线上为主,开发在线专业视频指导APP等,使得种植规范化、科学化。区域化配置专业人才,对突发性药用植物种植、生长问题予以处理。4.2
整合种植面积,建立联合机制
平整土地,建立灌溉系统,紧密结合精准扶贫、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建立“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合作社将农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聚合起来,规模化生产,统一管理,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水平,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抱团”发展。
远离污染区,研究药用植物种植专用肥料,完善植物生长监测系统,增强植物药用性。
引进药品加工企业,摆脱单一的原材料提供方,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调整利润分配,增加药农收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