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验收表
闽江学院教学团队简介
团队名称: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景秀艳
所属系院: 旅游系
填表时间: 2009年12月20号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旅游管理专业为我校首批申报本科的六个专业之一。 本教学团队由旅游管理本科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其中教授一名,副教授三名,讲师三名。该教学团队老中青年龄结构及职称学历结构合理。
1、专业建设方面
该团队主要成员参与或主持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分别参与或主持了历年来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有着丰富的经验。
2、教学方面
该团队教师长期从事本科教学一线主要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旅游系中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是闽江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和科研的骨干力量。
3、教材建设方面
团队成员基于丰富的教学经验,主编、参编多本省部级本专科教材,主持国家级、省级、校级教改项目共三项。
4、学术研究方面
该团队集中了全系学术研究骨干,团队教师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级教改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五项,市级教改课题校级课题两项。
二、团队成员情况
1.带头人情况:
参加工作时姓 名 景秀艳 出生年月 70(8 92年7月 间
政治面貌 党员 民 族 汉 性 别 女
华东师范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2007年7月 大学
高校教龄 13年 职 称 副教授 行政职务 联系地址、邮编 闽江学院旅游系(350108) 办公电话 83761135 移动电话 83863225 电子邮件地址*******************
获奖情况(省部级及以上)
2003年《旅游地理学》网络课程获省高校优秀网络课程奖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1994.9-1997.7 区域地理 学院
1997.9-至今 闽江学院旅游系 旅游管理/旅游规划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2004.9-2007.7 经济地理/旅游经济 域经济系
2007.7-至今 闽江学院旅游系 旅游管理/旅游规划
7 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
参加工作姓 名 吴金林 年 龄 46 1983年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学士 专 业 市场营销 高校教龄 22年 职 称 教授 职 务 系主任
参加工作姓 名 黄云 年 龄 43 1987年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学士 专 业 历史学 高校教龄 18年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系副主任
参加工作姓 名 蒋周莉 年 龄 37 1996年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硕士) 专 业 管理学 高校教龄 13年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李丹 年 龄 35 1996年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硕士) 专 业 管理学 高校教龄 13年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陈亮 年 龄 38 1993年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学士) 专 业 酒店管理 高校教龄 13年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林爱平 年 龄 34 2001年 时间
研究生(硕最终学历(学位) 专 业 自然地理 高校教龄 8年 士)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吴琳萍 年 龄 28 2002年 时间
研究生(硕最终学历(学位) 专 业 旅游管理 高校教龄 4年 士)
职 称 助教 职 务
三、教学情况
1.主要授课情况:(2007年以来)
课程名称 授课人 起止时间 总课时
旅游地理 景秀艳 2007.9----至今 540 旅游资源与开发 景秀艳 2009.2—至今 216
市场营销 吴金林 2007. 9----至今 544
旅游文化 黄云 2007.9——至今 216 饭店管理概论 蒋周莉 2007.9----至今 252
管理学 蒋周莉 2007.9----至今 216 旅游公共关系 李丹 2007.9----至今 216 (旅游)市场营销 李丹 2007.9----至今 216
餐饮管理 陈亮 2007.9----至今 540
酒水知识 陈亮 2007.9----至今 216
旅游地理 林爱平 2007.9----至今 360 旅游资源与开发 林爱平 2007.2—至今 216 旅游财务管理 吴琳萍 2006.9----至今 432
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使用和编写情况)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 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
吴金林 市场营销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3年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李丹
旅游资源与开发 景秀艳等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年 饭店管理概论 蒋周莉等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年 旅游市场营销 李丹等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校级及以上奖励)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级别 时间
《旅游地理学》网络课程 省优秀网络课程 省级 2003年
获省优秀课件评比三等《旅游市场营销》多媒体课件 省级 2006年 奖
优秀组织奖(中餐宴会摆
2009“开元杯”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台三等奖、鸡尾酒调制三国家级 2009年 (饭店服务)大赛 等奖、西餐宴会摆台优胜
奖、中式铺床优胜奖)
4.教学改革项目:
(校级及以上、2007年以来,如精品课程等)
经费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元,
“旅游管理本科应用型、创新型人 国家教育部 2008.11-2010.11 才培养模式”
《旅游地理》精品课程 0.3万 闽江学院 2008.11-2009.11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 2.0万 闽江学院 2009.09-2010.09 潜在餐饮管理者素质体系测评设计 0.1万 闽江学院 2009.05-2010.09
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
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5.1团队设置特色
旅游管理团队汇集了闽江学院旅游系主要教学和学术研究骨干~是一支老中青年结合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起着领导和骨干作用。成员涵盖了旅游管理目前四个专业方向的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熟悉旅游管理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团队成员多为“双师”型教师~是福建省旅行社、饭店等岗位技能考核的评审专家。
5.2专业特色
借鉴省内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经验~认真总结自身在过去技能应用型专科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及限制~教学团队提出~寻求比较优势~与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进行“错位竞争”~明确自身的培养定位既不能是基于技能的职业型教育~也不是基于理论和
师资培养的研究型或教育型~而是培养介于技能应用型和教育、研究型之间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即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为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教学团队精心制定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证明~培养目标定位恰当~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至2009年6月底~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已达99%~位居全校前列。
5.3课程特色
本团队以旅游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按照“7+1”培养模式设计~突出了“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复合特色。在课程学分设置上~公共课程占26,~专业必修课程占46,~校选课、专业限选课、专业选修课占28,~实践总学时学分比例不低于25%。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经济学和管理学、旅游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集中实践课程四个系列构成。依照教育部高校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专业培养要求~开设旅游学概论等13门专业主要课程~还增设饭店餐饮管理、饭店前厅客房管理等21门专业课程~较好地实现了职业性和学科性相结合。
在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时~以外语、数学和计算机知识体系为基础~突出管理学和经济学,旅游)学科基础知识体系~并以旅游行业经营管理知识为专业知识体系~强调了业务操作能力、决策咨询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调查预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从素质结构看~专业人才培养突出了思想品质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管理素质、科学素
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多重素质要求~尤其在业务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等相关培养方面具有较突出的特色。
5.4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
5.4.1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
本团队按照教育部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制订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了福建省旅游学会、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旅游学院、福建省旅游公司、西方财富酒店等相关专家及管理者进行论证~听取各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每年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征求用人单位和毕业实习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在校生每个月召开月度分析会~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确保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4.2课程改革与教学内容创新
旅游管理教学团队高度重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工作~确立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力求体现课程的知能含量及针对性,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基础与应用、知
识与能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教学团队经常召开教学会议~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对课程调整、整合~优化课程内容~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与时俱进地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时修订~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精选经典教学内容~并把反映社会发展、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补充进教学内容中。
5.4.3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与创新
旅游管理教学团队设计制作了一批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视频教学资料~充实了专业团队教学资源。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力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小组研讨教学、情境模拟教学、观摩示范教学、技能竞赛等形式和方法进行教学和考核。团队成员重视学习氛围的营造~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重视学生能力的多维锻炼 5.5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改革
5.5.1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团队紧密围绕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坚持以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着重培养旅游管理岗位的理论素养和组织管理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能尽快与旅游行业需要接轨。团队构建了三个方面的实践教学模式:一是课堂模拟实践教学~或称为角色扮演教学~主要在旅游管理实验室进行,二是利用旅游现场情境开展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外旅游景区、旅游企业内教学,三是以短学期实训、学期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性实践教学。
5.5.2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
团队依据旅游行业对旅游专门人才所需的岗位能力要求设置实验课~按模块制方式进行~已构建前厅、客房、餐饮、导游、会展课程群在内的关键岗位经营管理能力和从业技术,专业核心技能,及计算机操作、英语口语等重要课程群在内的基础实践课,专业辅助技能,。可在旅游管理实验室进行前厅、客房、餐饮、导游、旅游信息管理、酒吧等实验教学~专业实验课100%开出~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内容占100%。外语口语、计算机
等依托学校公共实验室也全部开出。
5.5.3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养
利用院系两级共同创造的机会~采用出国学习和国内进修相结合的办法~安排专业教师考察、进修、挂职锻炼、参加学术会议等~同时鼓励教师在加强科研、提高学历的同时~减少或放下教学任务~到旅游企业挂职、兼职。目前~本教学团队的5位双师型教师受聘于福建省劳动厅职业技能中心~分别担任客房、调酒师、导游、旅游景区等考评员 5.5.4构建“以生为本”的实践教学主体关系
本团队以学生为实践教学主体~注重岗位管理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多开展综合性经营管理能力实践课~多开行业准入所必需的关键岗位技术和技能的实践课。团队骨干教师积极营造“客房技能操作大赛”、“餐饮技能操作大赛”、“导游大赛”、“演讲比赛”等平台~将实践课教学内容与岗位需要相衔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岗位技能。通过综合训练~近年来均有学生在全国、省、市、校优秀职业技能竞赛中均获得好名次。毕业生因理
论功底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而受到用人单位欢迎。此外~团队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通过导师制、实验室开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科研指导和创新平台。
5.6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以及专家资源等方面。 5.6.1 建设了较为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场所
在教学团队成员等骨干的努力下~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拥有了在全省较
为先进的实验教学资源。在实验室等硬件建设上~团队成员专门考察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侨大学等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情况~目前正按照学院安排在筹划和建设新的校内实验室。学校共投资136.57余万元建成旅游管理实验室~总面积达1323平方米~设置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前厅、客房、餐饮、导游、酒吧等实训场所。旅游管理实验室用房得到明显改善~实验室建设管理规范、配备齐全、设备先进、利用率高~较好地满足了专业实验教学需要。
在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场所建设的同时~在校外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已与校内实训场所形成互补之势。实习基地有福州西湖大酒店、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福建省旅游公司、福建省海外旅游实业总公司、福建省康辉国际旅行社、福建省中国旅行社、厦门国际会展酒店等15家~今后还将不断增加。
5.6.2 加强教材、图书资料和课程教学软件建设
旅游管理教学团队重视教材建设工作~教材全部选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或公认水平较高、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同时~重视教材编写工作~本团队对专业教材建设编写实施奖励与资助。团队通过自制等方式建起教学软件和视频资料、教学课件资源库。教学团队还以学院实验室建设项目及团队建设项目建设为契机充实了一批实验室教学软件。此外~教学团队还以学校图书馆为载体~充实和完善教学资源。目前本专业拥有图书资料14000多册~可基本满足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需要。
5.6.3 完善旅游专家智力库的建设
落实“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办学的开放性和国际性~本团队注重教学专家资源库的建设~邀请一批校外乃至国内外的知名旅游学者、旅游行业管理者、旅游企业高管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出谋划策。 5.7网络教学
目前旅游管理团队中《旅游地理》、《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在网络教学方面已有初步尝试~但限于学院机房设施及学生个人电脑等硬件设备和校内网络资源不对校外网开放等局限~网络教学尚未全面推广~今后有待加强。
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在教学改革成果推广方面~本团队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6.1教材的推广
由本团队成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的编写的《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饭店管理概论》、《旅游公共关系》等教材已投入使用~并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6.2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应用
本团队积极推广课程建设成果目前拥有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地理等两门校级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团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有针对性的整理和编写了讲义、大纲、教案等~建立了可以随机抽取的试题库~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3教学经验的推广
本团队通过多种方式扩大影响~与外界交流教学经验~团队成员或先后到许多兄弟院校讲学~或积极参与福建省调酒师培训、导游资格培训及各地旅游接待人员培训~或担任硕士生毕业答辩~或参加各地旅游项目的规划和评审工作~取得较好的社会声誉。
、
7.教学改革论文(限10项)
论文(著)题目 期刊名称、卷次 时间 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商场现代化2009年29期 2009.11 误区与对策
课程教学与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福建高教研究2009年第4期 2009.08 以《旅游资源与开发》为例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
人才的培养----以闽江学院旅游管经济研究导刊,待刊, 2009 理专业为例
四、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
课题立项以来~团队成员中已有2位教师晋级为副教授~1位教师晋级为讲师。1位教师将于明年接受福建省委组织部和闽江学院共同派遣~前往美国做高级访问学者。针对会展旅游管理新专业方向师资建设要求~拟派遣1-2位青年教师前往上海、北京相关高校进修。
旅游管理教学团队立项两年来围绕学院本科评估要求开展工作。团队成员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向其它兄弟院校学习取经。团队成员前往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参观调研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迎评工作~并邀请了福建农林大学的陈秋华副院长、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郑耀星副院长来我系介绍本科迎评经验。系部专门派人考察华侨大学实验室建设情况~目前正按照学院统一部署在筹划和建设新的实验室。2009年夏季~团队还派遣两位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系会及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管理决策教学研讨会。通过引入专家、出去走访、参加相关会议等方式~教学团队成员围绕本科合格评估要求~接受教育~寻找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办学中的不足~找准努力方向。
五、经费使用情况
目前经费报账约使用2157元。已报销经费中~版面费开支1470百余元~邮寄费20余元~课程教学教改调研费500余元~资料费100余元。
其它因年终财务处封帐尚未来得及报销9000余元,含调研会、会务费、资料费、视频资料制作费等等,~实际花费为1万2仟余元~所划拨的1万3仟经费基本用完。
六、科研情况
1.科研项目(限5项)
项目名称 经费(元)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福建省中心旅游城市的建设 0.3万 福建省教育厅 2007.10-2010.10
福建“森林人家”品牌建设 0.3万 福建省教育厅 2007.10-2009.10
网络权力与企业空间集聚 0.3万 福建省教育厅 2008.10-2010.10
旅游地生态安全测度与规划调控 5.2万 福建省科技厅 2008.11-2011.11 ——基于旅游地生态安全信息系统的开发
福州市导游词编写 10万 福州市旅游局 2009.05-2010.02
2.科研转化教学情况
科研是保持教学团队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本团队在教学中把科研的创新精神运用到教学中~对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注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两年来~本团队目前承担或完成科研课题和旅游规划7项~通过科研~教师理论水平提高~并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如景秀艳老师主持的旅游地生态安全调控~关于旅游地开发理论中可向同学介绍旅游生态安全调控新方法——旅游生态足迹法~并对旅游容量这一传统规划工具的利弊进行分析,吴金林老师通过福州森林人家品牌建设~充实了旅游产品品牌的相关教学案例,团队部分成员通过福州市导游词的撰写~增加了对福州旅游资源的认识~也充实了旅游开发的教学案例。由于从课题中获得的实践案例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也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由于部分课题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专业能力~如福州市导游词的编写课题~部分同学参与实地讲解、导游词编排~同学反映收获很大。
七、团队建设成效
教学团队项目设立两年来,经过团队全体成员努力,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效:
7.1 师资队伍培养方面
本教学团队2008年1名助教顺利晋升为讲师,两名讲师2009年晋升为副教授,高级职称比例达60%以上,团队职称进一步提升。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引进博士两名。2009年,教学团队中1人被评为闽江学院第二届师德之心,1人被评为闽江学院教学名师,2人被评为闽江学院先进工作者。2007年以来,引进教授1名、博士2名,1人赴东北财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人拟承担高级出国访问学者研究项目。
7.2 课程建设方面
2008年旅游管理基础课《旅游地理》成为闽江学院精品课程。2009年力争将原校级精品课程《旅游市场营销》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在课程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