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是 ( )
A、听小骨 B、听神经 C、耳蜗 D、前庭和半规管
2、星期天,小林随着爸爸到郊外鱼塘中钓鱼,小林非常兴奋,大声地叫喊。刚要上钩的鱼都被叫声吓跑了,这说明 (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 C、水不能传播声音 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3、下列生物不属于变态发育的是( ) A 、蝗虫 B、蝴蝶 C、狮子 D、 青蛙
4、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5、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
A、触觉 B、味觉 C、嗅觉 D、心灵感应
6、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色散后,再通过蓝色的玻璃片,则屏上的颜色 ( ) A、白光 B、蓝色 C、黑色 D、七色中缺蓝色
7、光线透过放在空气中的厚玻璃板时,下面图示四种情况,哪一种正确( )
8、在①小孔成像 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照相机成像 ⑤幻灯机成像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成实像的是①②③ B、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反射成像的② 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④
9、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所成的像( )
A、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10、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钟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使玻璃罩内成为真空,则( )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电铃继续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D、电铃停止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11、小林的爸爸与小林的体重之比为5:1,小林与爸爸进行手拉手拔河比赛,小林用20牛的力拉爸爸,没有拉动,由此可知爸爸对小林的拉力为 ( ) A、大于20牛 B、等于20牛 C、小于20牛 D、4牛
12、使用弹簧秤时,应先调节指针指在零刻度上,再观察其量程。若指针指在 零刻度下方而没有及时调节就开始测量,则所测得的拉力大小与真实值相比 将是:( )
A、偏大 B、偏小 C、相同 D、不能确定 1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一定是受力物体。 C.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的原因
14、如果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只受两个力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这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B、如果去掉一个力,物体将会停下来
C、如果这两个力同时去掉,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如果在水平方向上再加一个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会改变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奔跑的时候,脚碰在障碍物上就会跌向前方,这是因为人的身体有惯性 B、锤头松时,锤柄在石头上撞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 C、子弹离开枪口后,虽不再受火药的推力,但子弹由于惯性仍继续高速运动 D、骑自行车的人,在上坡前往往要紧蹬几下,这是为了增大自行车的惯性
16、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下左图)。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17、如图所示,弹簧秤及细绳重力不计,砝码G重100牛顿,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为( ) A、200牛顿 B、100牛顿 C、0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8、某同学在观看平静的湖水里慢慢游动的鱼,同时他还看到湖面上映出的岸边的大楼,他看到的鱼和大楼是( )
A、大楼是实像,鱼是虚像 B、大楼是虚像,鱼是实像 C、大楼和鱼都是虚像 D、大楼和鱼都是实像 19、关于乐音和噪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优美的乐曲对某些人可能是噪声
B、舞台上演出的震撼人心的安塞锣鼓声对观众来说是乐音 C、同一个声音对一些人是乐音,对另一些人可能是噪声 D、所有的噪声响度一定很大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握在手中的瓶子不掉下来是因为手的握力与瓶子的重力平衡 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C、自行车刹车时,刹车皮与钢圈间存在滚动摩擦 D、用卷笔刀削铅笔时,铅笔与转孔间存在滑动摩擦 21、能调节进入眼睛光线强弱的是 ( ) A 角膜 B 瞳孔 C 晶状体 D 视网膜
22、如图7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待水面重新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βl,折射角是γ1,那么( )
A、β1<β,γ1<γ B、β1=β,γl=γ C、β1<β,γ1>γ D、β1>β, γl>γ
23、客运汽车从杭州开往宁波,需要以12米/秒的速度才能准时到达。汽车行使到一半路程时,平均速度为10米/秒;则驾驶员要以怎样的速度行驶后半程,才能准时到达宁波( )
A、14米/秒 B、15米/秒 C、12米/秒 D、13米/秒
24、无风的雨天,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人看到雨滴斜向下落向地面,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
A.汽车 B.汽车上的人 C.地面 D.雨滴 25、比较右图中二力的大小( ) A.F1>F2 B.F1< F2 C.F1= F2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26、站在河岸上的人看到河底比实际的深度_______(深,浅)一些,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所造成的。
27、拿一张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纸片划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听起来就越高,就是说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越高(填“声速”、 “回声”、 “音调”或“声波) 。 28、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力的三要素。
29、在《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描述: “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从声音的传播速度角度分析其中原因是利用声音在大地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____________。
30、如图3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N;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乙所示),则推力F2=_________N。
31、用久了的黑板常会因“反光”而看不清上面的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
3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先将蜡烛、__________和________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这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实验用的凸透镜焦距是5厘米,当烛焰离透镜8厘米时,光屏应在透镜另一侧移动,直到观察到一个清晰、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因燃烧而逐渐变短时,光屏上的像的位置将随之____________(填“向上移”或“向下移”)
33、汽车在紧急刹车时,由于_______,总要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当雨天路面有水时,轮胎与地面之间的______________,所以在同样车速的情况下,汽车刹车后,雨天滑行的距离要比晴天_______,所以“雨天路滑,要小心慢行” 。
34、对气味闻久了会闻不出来,这是大脑嗅觉中枢___________的缘故。
3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_______和_______有关。在皮带传动中,要把皮带张紧,这是利用________的办法来_______摩擦;缝衣针表面要做得很光滑是利用_______的办法来减小摩擦。
36、学校的徐老师,近日发现自己的眼睛;“看远处能看得清,正常看书有叠影”。 并对自己的眼睛所产生的现象作出如右图所示的折光系统。 问:
①这位徐老师的视力已患上___ _____(填写:远视眼或近视眼),你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若要使徐老师能在正常情况下看书写字,你认为应购买_____________眼镜,此眼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用起重机来提吊货物。如果起重机提吊货物时匀速上升,则货物所受重力G和拉力T之间的关系是G T;如果货物匀速下降,则货物所受重力G和拉力T之间的关系是G T。
三、作图题(每个图2分,共6分)
38、平面镜前A、B两点,要使A 点发出的一条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过B 点, 试画出那条光线。
图1
39、某人以300牛的力沿与水平面成30度角向右拉这重为600牛的小车,请在图2中做出拉力的图示
40、请将图3上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图3
四、探究题(6分)
41、小明为了研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先用弹簧秤测出二只钩
码、四只钩码、六只钩码的重力,再求出重力与其钩码质量的比值,最后再从中寻找规律。 他设计了如下记录表格并写上了测量数据: 钩码数(个) 2 4 6 质量(千克) 0.1 0.2 0.3 重力(牛) 1.0 2.0 3.0 重力/质量(牛/千克) 10
(1) 请你帮小明完成表格中没完成的数据。(2分)
(2) 由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如果在弹簧秤下挂10个钩码,则弹簧秤的读数为________________。(2分) 五、计算题
42、(6分)起重机钢丝绳吊住钢锭以5.4千米/时的速度匀速提起,钢锭重200千克,求:
(1) 钢锭受到的拉力
(2) 钢锭匀速上升9米,需要多少时间?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考试卷(二)答案:
一、 选择题 1-5 DDCCA 6-10 BCCCB 11-15 BACBD 16-20ABBDD 21-22 BA 24 A 25 D
32 同一直线同一高度,让蜡烛的像呈在光屏中心
34 容易疲劳 40通过透镜光心O的光线,无论来自何方均不折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